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雕塑论文 >

中国古代辟邪造像特征与辟邪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4-05-27 06:11
  中国古代辟邪造像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的物质遗存,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重要内容。存在的时期距今已有千年,在历史的长河中浮浮沉沉,经历朝代的战乱与变革,饱受日月风霜的洗礼,留传下来的已为数不多,造型保存完整的更是少之又少,这些各具特色的辟邪造像为后人研究当时的石刻技艺,美学思想及社会习俗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辟邪造像的造型特征在各个朝代与上层统治阶级的身份和要求密不可分,厚葬的时期促进了造像的发展,薄葬的年代曾一度面临消亡。辟邪造像经历各个时代的发展,凝聚了风格迥异的艺术特质,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生命精神。纵观仅有的辟邪造像,多为体型雄健威严、形体矫健,气势博大宏伟、雄浑有力,充分反映出当时时代的精神面貌、艺术特征与高超造诣。如此兴盛延续的艺术创作肯定与人们的愿望与幻想密不可分,与当时的文化背景、美学思想息息相关,当然也在中国辟邪文化的孕育中发展和演变。研究中华民族的辟邪文化与辟邪造像的关系,试图发现不同时期的造像特征与当时文化的关联,体现的何种艺术发展面貌和同时代的何种艺术精神。通过对中国古代辟邪造像造型特征及其文化背景的研究,发现其发展的脉络和规律,辟邪造像体现了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形象魅力,充满张...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3-1西周时期虎纹鉦与战国早期的鸟钮兽纹高足敦局部图3-1分别为西周时期虎纹鉦局部、战国早期的鸟钮兽纹高足敦局部

图3-1西周时期虎纹鉦与战国早期的鸟钮兽纹高足敦局部图3-1分别为西周时期虎纹鉦局部、战国早期的鸟钮兽纹高足敦局部

图3-1西周时期虎纹鉦与战国早期的鸟钮兽纹高足敦局部图3-1分别为西周时期虎纹鉦局部、战国早期的鸟钮兽纹高足敦局部。通形可以看出这两个兽纹图案的身体曲线与后期的辟邪造像有着相似之处,都部、腹部、尾部三条圆弧的组合。左图更为明显,整体造型柔韧有力,曲线弹性。虎背上方饰三星,....


图3-2中四个兽形均为青铜兽形文壶耳,前三张分别为春秋早期、春秋中期、春秋晚期,第四张是战国晚期

图3-2中四个兽形均为青铜兽形文壶耳,前三张分别为春秋早期、春秋中期、春秋晚期,第四张是战国晚期

3-2青铜兽形文壶耳图3-2中四个兽形均为青铜兽形文壶耳,前三张分别为春秋早期、春秋中期、春秋晚期,第四张是战国晚期。前三个体型类似,均为S型,头部后扭,尾巴卷曲。随着年代的不同,身体比例更加匀称,塑造手法更加成熟。第三个兽型身上刻满花纹,随着铸造工艺的提高,会更加注重....


图3-3战国时期有翼兽战国时期的类似于辟邪的有翼兽造型很多,多见于青铜器皿的把手或壶身装

图3-3战国时期有翼兽战国时期的类似于辟邪的有翼兽造型很多,多见于青铜器皿的把手或壶身装

3-2青铜兽形文壶耳3-2中四个兽形均为青铜兽形文壶耳,前三张分别为春秋早期、春期,第四张是战国晚期。前三个体型类似,均为S型,头部后扭,着年代的不同,身体比例更加匀称,塑造手法更加成熟。第三个兽纹,随着铸造工艺的提高,会更加注重细节的地方,从而忽略了整曲线,相比前两个....


图3-4楚王镈钟局部图3-4为楚王镈钟局部,上方为虎型,下方为龙型

图3-4楚王镈钟局部图3-4为楚王镈钟局部,上方为虎型,下方为龙型

第3章辟邪造型特征的渊源明显,头顶有角,张牙漏齿,脖子略长,类似禽类脖颈,胸部和胯部较宽,身体造型圆润饱满,尾部末端分叉,通体龙鳞纹。右图肩生双翼,双翼的雕刻手法主要为线刻,层次微妙。足为鹰爪,锋利有力。两首的尾巴均扬起,且末端分叉,足为鹰爪,这与后期的辟邪几乎垂直与地面的....



本文编号:39828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diaosuzhuangshi/39828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4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