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神话文学体裁_《吉林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26 11:24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3年

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研究

吴新平  

【摘要】:自一九一七年的文学革命以后,以鲁迅创作的神话题材诗歌《爱之神》为发轫,中国现代文学诞生了一大批神话题材文学作品。这不是一个偶然的、孤立的文化现象,而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文学创作与现实语境等各种关系相互碰撞、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一种独特的文学表述,是以神话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基因在中国现代文学领域的特殊表现,同时也是中国现代作家自觉追求和有意创造的结果。 从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的发生过程来看,中国古代的神话题材文学是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的文学渊源,而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正是对中国古代神话题材文学的继承与发展。“五四”时期的神话研究热潮对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创作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许多当时从事神话研究和域外神话翻译的现代知识分子,日后成为了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创作群体中的重要作家。中国现代作家在借用神话题材进行创作时,并没有简单停留在对原有神话故事的铺陈演绎,而是依据各自的审美理想以及现实社会对文学的需求对原神话进行一定的充实与合理的改编,甚至是艺术的再造。从创作意图来看,中国现代作家创作神话题材文学作品主要是为了思想启蒙、讽喻现实以及自我抒怀。 在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中,一些神话意象、叙事结构和人物类型反复出现。它们的背后隐藏着古老的神话原型模式。其中,拯救原型、再生原型、复仇原型与追寻原型在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中表现得最为频繁。这些原本承载着原始人类心理经验的神话原型在中国现代作家的笔下却充满了现实性与革命性,有的甚至还蒙上了政治的色彩。拯救原型寄托了中国现代作家对拯救民族国家的英雄先驱的期盼;再生原型负载着他们埋葬旧社会、再造新社会的理想;复仇原型表达了他们反抗和报复反动统治者的意愿,追寻原型则传递了他们对理想世界与幸福生活的向往。 由于受到时代背景、现实语境以及审美观念的影响,不同作家运用同一个神话题材创作出来的神话题材文学作品难免存在差异。在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中,从嫦娥奔月神话、白蛇传传说、普罗米修斯盗火神话、耶稣受难的宗教传说中取材创作的作品最多。其中,嫦娥奔月题材的作品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创作局面。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来看,有的塑造了自私自利的嫦娥形象,有的塑造了具有美好品格的嫦娥形象。从作品的主题来看,有寄寓个人情绪的,也有干预社会现实的。从作品的艺术风格来看,有的仍保留着神话的艺术色彩,有的则呈现出现实化与世俗化的风貌。白蛇传题材的作品主要表现为对“人妖恋”爱情主题的延续和对古老传说的现实化改写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在普罗米修斯题材的作品中,中国现代作家塑造了两个普罗米修斯形象:一个是作为盗火之神的普罗米修斯,一个是作为殉道者象征的普罗米修斯。取材于耶稣受难的宗教神话的作品,有的表达了对“人之子”耶稣的伟大牺牲的歌颂,,有的则对耶稣精神提出了质疑,呈现出两个完全对立的主题思想。中国现代作家创作的神话题材文学作品既完成了对古老神话的现实重构,又实现了个人化的艺术写作。 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在艺术上有着自己的特征。在叙事时空的建构上,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创造性地将虚幻的神话时空与真实的现实时空一起融入到了作品中,呈现出神话时空与现实时空的相互融合,神话时空与现实时空的交替转换的两种时空结构。在审美形态方面,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通过对神话中的神或英雄的没落与死亡的叙写,对反抗命运和苦难的抗争精神的表现,呈现出悲剧的艺术形态。在艺术技巧上,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主要运用了隐喻的艺术手法,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隐喻和情节的隐喻来隐喻现实。这种隐喻的艺术手法让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在文网森严、时局艰难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一度起到了暴露黑暗、反映现实的“战斗武器”的作用。 通过对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的研究,文章得出两个结论:一是神话传统并没有因中国现代作家强调写实手法、面对现实人生而造成断裂;二是神话题材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并非是完全对立的两面。中国现代作家创作的神话题材文学作品既能够唤醒民族心理深层的某些共同的情绪,使我们感受到古老神话的魅力,同时又能够传递来自现实层面的声音。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对我们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改造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提供了一些启示。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I206.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立安·高利克;;茅盾小说中的神话视野[J];东北师大学报;1993年02期

2 梁工;;中国现代作家对耶稣形象的重塑[J];东方丛刊;2008年04期

3 马为华;神话的消解——重读《故事新编》[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4 刘焕林;欧洲神话在茅盾小说中的投影[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5 潘颂德;略论中国现代作家神话作品[J];固原师专学报;1996年02期

6 陈建宪;精神还乡的引魂之幡——20世纪中国神话学回眸[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7 晓河;文学作品中艺术时空结构类型刍议[J];河北学刊;1997年05期

8 王富仁;悲剧意识与悲剧精神(上篇)[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9 潘万木;中国神话意识的失落与回归[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10 朱占青;;神话思维影响下中国古代小说的时空观念与生命意识[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元;《聊斋志异》描摹艺术美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2年03期

2 詹颂;乾嘉文言小说作者阅读视野与作品故事来源(续)[J];蒲松龄研究;2003年02期

3 张伟丽;;论蒲松龄纪昀小说创作心理相同点[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4 李希今;;幕表剧《仇大娘》及其有关史料[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5 倪浓水;;《聊斋志异》涉海小说对中国古代海洋叙事传统的继承和超越[J];蒲松龄研究;2008年02期

6 段宗社;;论《苏仙》对神话原型的重现与改写[J];蒲松龄研究;2010年01期

7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8 宋瑞彩;;论《论语·先进》侍坐章中的小说因素[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9 段宗社;;《贾奉雉》与中国“仙传”文学传统[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10 吴美燕;;简述陈独秀的教育思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齐;;《五岳真形图》的成立——以南岳为中心的考察[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薛宁兰;;一夫一妻制是人类社会的文明选择——学习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札记[A];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第33期进修班中国社会科学院党校办公室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地区国情调研文集(第6集)[C];2009年

3 向荣;;被低估的大师与外省文学的身份认同——兼论文学的地缘政治学[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4 吕静;;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妇女解放[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张劲松;;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严支胜;;图像时代写生意义再认识[A];中央美术学院青年艺术批评奖获奖论文集(2011年)[C];2012年

8 王晓嵘;;聚焦中国农村妇女的土地权利[A];中国社会学会2007年会“社会建设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刘晴;;论人物纪念馆的人文精神[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胡文辉;语言评价理论的价值哲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周峰;“渔”行为与海明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秋芝;口头表演与文化阐释[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沈洁;离婚后扶养制度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邹迎双;反思图像在中国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赵立光;“说岳”题材小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超;当代大学生孝文化教育缺失原因及其对策探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董秀玲;清末民初鄂伦春族文化变迁研究(1895-1915年)[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丛慧;探析漆艺发展现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岳佳宁;端木蕻良长篇小说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方祥勇;中国古代象喻批评方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李振;关联—顺应理论视角下茅盾作品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连山;文化视野对中国现代神话学发展的影响[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董大中;郝亦民;;有关“狂飙社”和高长虹研究的几个问题[J];黄河;1996年06期

3 马俊山;论国民党话剧政策的两歧性及其危害[J];近代史研究;2002年04期

4 洪燕;艾芜流浪汉小说与外国同类小说之比较[J];黔东南民族师专学报;1995年02期

5 林祥征;西王母的变迁及其启示[J];山东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6 方克强;;神话和新时期小说的神话形态[J];上海文学;1986年10期

7 陈中梅;普罗米修斯的hubris——重读《被绑的普罗米修斯》[J];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02期

8 肖鹰;九十年代中国文学:全球化与自我认同[J];文学评论;2000年02期

9 陈漱渝;;鲁迅与狂飈社[J];新文学史料;1981年03期

10 黄忠来,杨迎平;背负旧传统的“五四人”——苏雪林[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东海;一个未被读懂的上古神话故事——《诗经·大雅·生民》前三章解读[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引子;;先锋三人组[J];初中生世界;2006年25期

3 张沁文;;远古神话与民族文化精神——现代视野下中国神话和希腊神话之比较[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王宪昭;;试析我国南方少数民族洪水神话的叙事艺术[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龙婷;;中西神话及其在文学主题中的呈现刍议[J];中国比较文学;2007年04期

6 勾昆;;弗莱“神话—原型”理论的再认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2期

7 ;星座希腊神话故事[J];书城;2009年11期

8 若谷;;神话、历史与现实的交响[J];文学自由谈;2010年05期

9 叶培斯;;神话中的偷窃型母题和民间的偷俗[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孙明洁;;从汉画像石题材看汉代艺术思想之一角[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俊敏;;汉画《羿射十日》的艺术渊源及其寓意初探[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卢敏飞;;同饮一江水,都是岭南人——从布洛陀神话看毛南族族源[A];宗教与民族(第四辑)[C];2006年

3 张晓龙;;如何认识四季星空[A];第六届海峡两岸天文推广教育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潘世安;;中国的月球探测——“嫦娥工程”[A];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一、二、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5 宋承绪;;满族《三仙女神话》探微[A];满学研究(第四辑)[C];1998年

6 黄任远;;自然神话与自然崇拜——对赫哲族神话的思考之二[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三[C];2005年

7 陈娟英;;道教文化与玉皇信仰[A];闽台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8 毛龙发;;纳西族东巴经对病因的认识[A];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首届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6年

9 薛航;;神话传说在现代创意产业中的文化价值[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10 王杰文;;民间魔幻叙事与电视广告的招徕术[A];《民族遗产》(第一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煊 通讯员 永生 迎来;[N];河南日报;2007年

2 石晶;[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4年

3 郝薇;[N];山西经济日报;2008年

4 张宇红;[N];河北日报;2009年

5 深圳商报记者 王光明;[N];深圳商报;2010年

6 杨兰琴;[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7 李红进;[N];中国商报;2003年

8 安商;[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9 张涛、华义;[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10 殷敏;[N];山西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新平;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2 林炳僖;韩国神话历史[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郭星;二十世纪英国奇幻小说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方芳;台湾海峡两岸射日神话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刘振伟;丝绸之路神话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6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宁梅;加里·斯奈德的“地方”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8 殷书林;论路易斯·格吕克对古典神话的颠覆性改写[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9 姜云;韩国风流思想的历史嬗变与价值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10 汪楠;20世纪上半叶中国神话学史[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瑶;《蓝山》:梅厄·沙莱夫笔下的“复兴神话”[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2 黄国建;中国新世纪“重述神话”的审美研究[D];扬州大学;2013年

3 张妳妳;神话重写的叙事解读[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4 郭芬;中国上古民族复生神话中龟、蛇意象探究[D];云南大学;2010年

5 吴晓东;神话思维范式与科学思维范式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6 卜会玲;神话中的蛇意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曹培俊;《穆天子传》中的神话及其特征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8 解玉娇;古老神话的当代舞蹈[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9 俞媛媛;关怀与神话:人类社会的生命之链[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3年

10 张艳;姆洛甲神话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现代神话题材文学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3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153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2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