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意义和效应

发布时间:2016-11-30 21:05

  本文关键词: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意义和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河北学刊》 2006年05期

投稿

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意义和效应

 

【摘要】:作为“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首倡人,章培恒重点指认了“孤立”研究的弊端,即难以从总体上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现代文学的历史过程;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如果不能互为“坐标”,将极大地影响对双方所作出的价值判断。胡明认为,通过古今演变与历史贯通的研究方法,可使研究对象吐露其隐蔽的、内在的和深层的信息,提供其生命史各个发展阶段生理、心理衍化成熟的关键秘密。黄曼君从古今文学“对话”的角度考察了精神启蒙、个性解放文学观范式的建构与重构,深入思考了如何对待古代文学资源的传统观这一重要问题。关爱和深入分析了梁启超所倡导、力行的文学界革命在20世纪初年文学演变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并由此说明了近代文学在整个中国文学发展演变中所发挥的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梅新林从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的学科生成与内在逻辑出发,对作为这一学科范式学理基础与逻辑构架的“古代—现代”、“西方—本土”、“文学—文化”三重维度结构做了科学论证。廖可斌认为,倡导“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潜在意义在于解构一些既有的文学史观念,打破现行文学学科分类和管理体制,拓展、丰富文学研究的领域和内容,进一步解放学术生产力。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
【关键词】
【分类号】:I206
【正文快照】:

[编者按]由复旦大学章培恒教授等学者倡导的“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经过自2001年至今的三次专题学术研讨会的积极推动,已经得到了海内外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文学以及比较文学、文艺学、文化学诸多学科同人的热烈回应,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从“古今演变”的视角研究中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PDF全文下载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AdobeReader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利群;;[J];社科与经济信息;1994年09期

2 王洪丽;;[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3 ;[J];学术界;2011年08期

4 闻言;;[J];长城;2011年07期

5 刘丽霞;;[J];河北学刊;2011年04期

6 ;[J];民族文学研究;2011年03期

7 常彬;杨义;;[J];Social Sciences in China;2011年02期

8 崔宗超;;[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刘岩;;[J];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08期

10 邓寒梅;;[J];当代文坛;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颐武;;[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年第3期(总第197期)[C];2010年

2 谢冕;王光明;白倩;;[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4年秋冬卷[C];2004年

3 ;[A];改革开放30年中国文学与文学批评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高楠;;[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5 王立;;[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6 曾令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7 ;[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5)[C];1999年

8 关山;;[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9 赵慧;;[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10 贾植芳;王同坤;;[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马璇;[N];深圳特区报;2008年

2 叶隽;[N];中华读书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洪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蒋蓝;[N];成都日报;2010年

5 铁凝;[N];人民日报;2010年

6 复旦大学 侯荣川;[N];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梁海;[N];文艺报;2011年

8 张未民 吉林省文联;[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9 记者田小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10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俊;[N];深圳特区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南先;[D];苏州大学;2004年

2 张克;[D];武汉大学;2005年

3 叶辉;[D];复旦大学;2004年

4 田广文;[D];山东大学;2005年

5 曹亚明;[D];暨南大学;2008年

6 刘雪松;[D];吉林大学;2009年

7 朱云生;[D];山东大学;2006年

8 王昉;[D];山东大学;2009年

9 芮宏明;[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徐慧琴;[D];兰州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岚;[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赵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千光玉;[D];延边大学;2011年

4 梅启波;[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5 俞新苗;[D];安徽大学;2004年

6 苏濛;[D];扬州大学;2005年

7 林婷;[D];青岛大学;2004年

8 苏永前;[D];兰州大学;2006年

9 廖哲平;[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林娟;[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文学古今演变研究的意义和效应,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0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00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1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