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以_文心雕龙_为基础建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

发布时间:2016-12-23 08:18

  本文关键词:以《文心雕龙》为基础建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导读: 以《文心雕龙》为基础建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黄维樑很多中华学者析评文学作品时,一面倒只用西方的文学理论。他们不理会中国古代的文论,甚至认为中国古代文论重直觉、欠分析、无体系,因而加以贬抑。另外,一些中国古代文论学者,则在回顾与前瞻时,提出“中国

以《文心雕龙》为基础建构

中国文学理论体系

黄维樑

很多中华学者析评文学作品时,一面倒只用西方的文学理论。他们不理会中国古代的文论,甚至认为中国古代文论重直觉、欠分析、无体系,因而加以贬抑。另外,一些中国古代文论学者,则在回顾与前瞻时,提出“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一议题。本文认为,《文心雕龙》体大虑周,高明而中庸,我们大可在斟酌、比照西方文论之际,以它为基础,建构一个中国文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有三个纲领:(一)文学通论;(二)实际批评及其方法论;(三)文学史及分类文学史。其中(二)项的“六观法”,尤其切实可用。这个体系以中为主、中西合璧,是具开放性的泱泱大理论。我们也可以《文心雕龙》的关键概念“情采”“、通变”为主轴,同样以《文心雕龙》的内容为基础,建构一个更具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体系。一、引言

20世纪的中国文学学者,比较追赶潮流的,无不大用特用西方的文学理论来做研究。大家或惟马克思主义马首是瞻,或对心理分析学心向往之,,或对佛莱崇奉如对佛祖,或与结构主义结下不解之缘,或对女性主义顶礼如对圣母或圣女;到了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流行的时候,中华学者便都成为“后学”,见贤思齐,惟恐不及。上述种种主义的提出者、发明者、叱咤风云者,都是洋人。华人学者在国际文学理论的舞台上,大抵是角色可有可无,声音非常微弱①。刘若愚颇具雄心的《中国文学理论》(ChineseTheoriesofLiterature)②等书,用英文撰写,出版至今三四十年,有多少西方学者征引、介绍、推崇过?

中华学者“拿来”西方理论,大用特用,全盘地用,大概基于外国月亮圆、外国理论好的心理,也可能因为大家认为西方文化是强势文化,形势逼人,如果不用就不够国际化、全球化。认为外国理论好的中华学者,往往崇洋之外,还抑华。研究中国文论的学者中,“国学大师”王国维认为西洋人擅于思辨和分类,中国人则否;服膺王国维及其《人间词话》的叶嘉莹则说:西方人擅于“科学推理”,中国人反之。近年的某些论调如出一辙,有“古代文论没有现成的理论体系”、中国文化从“《周易》开始就是模糊的”等说③。真不知道“国学大师”及其后学的古书是怎

57

第1 / 9页

下一页


  本文关键词:以《文心雕龙》为基础建构中国文学理论体系,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44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244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c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