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中国新时期小说之残疾现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11:02

  本文关键词:中国新时期小说之残疾现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残疾是人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残疾人一直以来都处于社会底层之底层、边缘之边缘。在中外文学史上,一直不乏对残疾现象的描写。不论是对残疾人形象的塑造,对残疾人性格、命运、道路的书写,还是对残疾人背后的隐喻表现,都有着悠远的历史。中国当代文学进入新时期以来,涌现了大量的关于残疾的小说,但对新时期文学中的残疾现象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的研究。本文力图在搜集新时期以来相关文学作品的基础上,筛选出符合本文研究范围的小说(作品中对残疾人的描写能表现残疾人的现实处境、精神世界,或者能寄托作者某种隐喻的表达;并且残疾人是作品的主人公或者能在作品中占有一定分量的小说),着重对作家书写残疾的视角、作为文学形象的残疾人、作为文学手段的残疾这三个维度,层层递进来展开研究。首先,在界定研究对象和范畴之后,借鉴叙事学中叙述视角理论来分析残疾书写视角,根据作者是否为残疾人,划分出内在视角和外在视角;根据残疾作用于人的正向作用和负向影响来分,有正向度和负向度的表现视角。其次,搜集筛选新时期以来小说中的残疾人形象,并对其进行谱系梳理,归纳出三大残疾人形象系列,分别为失常与超常,失常与异常,失常与正常,并在形象分类的基础上,对其形象特征和内在精神气质进行分析解读。再次,本文将对作为文学手段的残疾表现进行分析,从残疾基本内蕴——时代、环境病态和文化痼疾,上升到哲学隐喻——“人的残疾”;并从审美角度,根据美丑关系的转化,探讨残缺丑与残缺美之辩证关系。最后,总结这一时期残疾现象书写特征和局限、意义、启示及流变走向。本文将整体的观照和多维度的研究相结合,力求全面、系统而深入地分析新时期小说中的残疾现象。当然这只是一种尝试和努力,对残疾现象的研究还应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而继续拓展深入。
【关键词】:新时期小说 残疾现象 视角 残疾人形象 隐喻与审美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7
  • 引言7-11
  • 第一章 文学的残疾视角11-30
  • 第一节 内外视角11-23
  • 第二节 正负向度23-30
  • 第二章 作为文学形象的残疾人30-54
  • 第一节 失常与超常30-44
  • 第二节 失常与异常44-48
  • 第三节 失常与正常48-54
  • 第三章 作为文学手段的残疾54-70
  • 第一节 残疾隐喻54-63
  • 第二节 残缺审美63-70
  • 结语70-72
  • 参考文献72-76
  • 致谢76-78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涛;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对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影响[J];深圳教育学院学报(综合版);2000年02期

2 汪丽景;论新时期小说的文化现象[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3 姜智芹;新时期小说研究的“他者”视角[J];文史哲;2002年06期

4 陈士部;新时期小说的一种独特的解读——评李永建《人的回归、发现和重塑》[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5 孙静文;新时期小说功利化取向的原因及其危害[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6 王文玲;;新时期小说儿童叙事的双重变奏[J];齐鲁学刊;2008年04期

7 王连英;;写实之外——论新时期小说的叙事转型[J];昌吉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8 李裴;新时期小说创作的三种意向及其批评[J];文艺评论;1987年05期

9 ;“生命”的人不能脱离社会的人的制约[J];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06期

10 宇文华生;论新时期小说中的民族意识[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向阳;;怀旧:新时期小说情绪主题[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2 王世凯;;新时期小说语言转型之我见[A];中国小说研究[C];2003年

3 傅书华;;渗透与创新——试论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现代主义因素[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木土;捷克新时期小说拾遗[N];文艺报;2012年

2 李静;新时期小说研究的新视野[N];文艺报;2008年

3 肖远平;读《中国民间文化与新时期小说》[N];文艺报;2008年

4 陈继会;“价值生活”与文学价值[N];中华读书报;2002年

5 贾平凹;他的洋让我喜欢而嫉妒[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徐启建;咀嚼苦涩的芬芳[N];中国教育报;2001年

7 王建旗;不要以为可以找到迷宫的出口[N];文艺报;2014年

8 潘晓生(作者单位:济南大学中文系);女性文学发展的轨迹[N];中国教育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波;城乡冲突:新时期小说的一种叙事模式[D];兰州大学;2011年

2 陈振华;中国新时期小说反讽叙事论[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德军;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民俗记忆[D];兰州大学;2012年

4 周志雄;中国新时期小说情爱叙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金红;意识流艺术在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流变[D];苏州大学;2006年

6 王源;后现代主义思潮与中国新时期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齐亚敏;新时期小说中的未成年人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黄河;论新时期小说中的“文革”叙事[D];苏州大学;2007年

9 张连义;新时期小说中农民意识的现代转型[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王际兵;悖谬与救赎[D];暨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茂兰;神秘文化在新时期小说中的复归[D];苏州大学;2004年

2 宋拓瑞;新时期小说孤独儿童形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3 何萃;新时期小说中的农村出走女性形象研究[D];陕西理工学院;2016年

4 牛晓燕;新时期小说女性“等待”主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5 郭骁;新时期小说中女革命者形象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6 王月;新时期小说的饥饿书写类型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5年

7 林子力;论中国新时期小说的“偷窥”书写[D];山东师范大学;2016年

8 黄燕云;中国新时期小说之残疾现象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9 姚利红;论新时期小说中的喜剧精神[D];中南大学;2009年

10 姜亚菁;新时期小说“疯癫叙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新时期小说之残疾现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9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559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d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