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萧红小说的生命精神

发布时间:2017-03-20 04:11

  本文关键词:论萧红小说的生命精神,,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萧红是一位对生命充满敬畏和敏感的作家。她从自我的生命体验出发,抒写生命之真,思考生命之理:“生命”成为她全部创作的基石。她对生命的独特看法与理解,是形成其创作的核心内涵所在。论文分成三大部分,导论部分先对“生命精神”概念进行界定,指出生命精神是作家创作时将生命观照作为创作理念,以展示生命形式、生命历程为叙事内容,以关怀生命、探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为核心内涵。更重要的是,作家藉此将自身生命融入到作品中,将写作视作自身生命的一种存在方式,探寻生命的庄严,同时确证自身生命的存在和价值,超越自身苦难和困境,即在文本中成功建构了作家的生命主体。第一部分指出生命悲歌是萧红小说生命精神的基调,萧红在各部作品中都贯注着作家对生命的苍凉谛视,笔者从感伤生命、体悟缺憾和伤怀困境三个较为宏观的维度来分析萧红小说中多种苍凉的生命形式,以及藉此所传达的生命沉思。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小说诗学的转化和升华,指出萧红小说在“赞歌”中传达的是对生命、对世人浓浓的爱。通过集中对生命赞歌本身的分析,分别从生命的圣境、生命的亮光和生命的祈愿三个方面展现萧红小说生命精神的特点。第三部分主要是对萧红小说生命诗学的塑形方式来研讨的,从内容到结构两方面对萧红运用的叙事策略进行概括性理解,最后对感觉化叙事以及意象化叙事等具有典范意义的辩证结构模式予以观照。结论部分主要是探讨萧红小说生命精神的意义、价值以及局限性。
【关键词】:萧红小说 生命精神 生命悲叹 生命礼赞 塑形方式
【学位授予单位】:安庆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附件2-6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导论:萧红小说生命精神的形成9-11
  • 第一章 生命悲叹:萧红小说生命精神的基调11-20
  • 第一节 感伤生命11-13
  • 第二节 体悟缺憾13-17
  • 第三节 伤怀困境17-20
  • 第二章 生命礼赞:萧红小说生命精神的转化与升华20-28
  • 第一节“人与自然契合”:生命的圣境20-22
  • 第二节“爱”与“温暖”:生命的亮光22-26
  • 第三节 生息不止:生命的祈愿26-28
  • 第三章 萧红小说生命精神的塑形方式28-33
  • 第一节 感觉化叙事28-30
  • 第二节 诗化与诗意30-31
  • 第三节 意象化叙事31-33
  • 结论:萧红小说生命精神的意义33-35
  • 致谢35-36
  • 参考文献36-38
  • 附录:读研期间科研情况3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漳楚;黑格尔的生命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2 聂绀弩;;回忆我和萧红的一次谈话——序《萧红选集》[J];新文学史料;1981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舒晋瑜;[N];中华读书报;2002年


  本文关键词:论萧红小说的生命精神,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1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571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3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