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先秦楚地诗歌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09:02

  本文关键词:先秦楚地诗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先秦楚地诗歌的研究长期以来集中在《楚辞》上,而对于屈原以前的楚地诗歌,钩稽整理与研究者极少,将之与屈原作品放在一起做整体研究的也较少。本文就是做此方面的初步尝试。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楚国地域变迁来确定楚地诗歌的范围,考察《诗经》以及传世文献、出土资料中的楚佚诗,将其与屈原作品放在一起加以研究。《诗经》中没有设“楚风”,但《周南》《召南》之诗采自江汉一带的姬、姜姓小国,这些国家在西周时期与楚国相邻,春秋时期逐渐被楚国吞灭,其中不乏楚地诗歌;十五《国风》中的《陈风》也与楚国相关,因陈与楚相邻,公元前478年又为楚国所灭,到战国末楚顷襄王又迁都于陈,其社会风俗、语言习惯都与楚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故本文将其全部纳入楚地诗歌。《诗经》以外,《左传》《论语》《孟子》《吴越春秋》《史记》《说苑》《新序》等书中还记录了一些楚人的诗歌,如《越人歌》《沧浪歌》《楚狂接舆歌》等。此外,出土材料中也不乏楚地诗歌,如《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中的《采风曲目》《逸诗》《李颂》《兰赋》《有皇将起》《瀈澟》等。再加上屈原的作品,本文一共钩集楚地诗歌60首,并按照诗歌的创作年代进行排列。楚文化是在中原文化与南蛮文化的共同影响下产生的,楚地诗歌也受到这两种文化的影响。从搜集到的楚诗来看,楚地诗歌形式多样,经历了由二言到四言、杂言的发展过程;内容上雅俗共赏,既有贵族创作的雅诗,也有民间轻松流俗的爱情题材。由于受到南蛮文化的影响,与中原诗歌相比,楚诗多杂言、审美更加偏重于俗的方面。诗歌在主题、风格上呈现出一些相同的特征。楚地气候温和、多湖多水,良好的自然环境均投射到楚诗中,并形成了兰、凤鸟两种典型的意象。楚地巫风特甚,在巫术仪式“人神相恋”模式的影响下,楚地诗歌多表现“苦恋”的情节。楚先民“筚路蓝缕,以处草莽”,在强邻的夹缝中顽强地生存,在穷山僻壤中顽强拼搏,这样的经历使楚人具有强烈的爱国精神,加上楚人迁徙频繁,更加深了他们的根意识,故楚诗中多表现楚人的尚武精神与对政治的关心。先秦楚地诗歌发展到屈赋,达到了一个高峰,屈原的作品植根于楚地,同时也吸收了中原诗歌的成功经验,本文重点考察前一部分,即其对之前楚地诗歌的继承和创新。《离骚》《九歌》的体式与中原诗歌、与我们钩集到的楚地诗歌都存在差别,故本文认为其体式应该来源于吟唱史诗与祭祀歌舞。楚辞中广泛地使用“兮”字,这体现了楚人对于语助词“兮”的偏好,也反映了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地诗人在诗歌创造方面的缔造之功。屈原积极运用并将“兮”的使用规范化:在《九歌》中,采用句中语气词,并将语义的功能赋予“兮”;在《离骚》《九章》中,使用句末语气词,但将歌诗体转变为吟诵体。屈原诗歌中的比兴艺术与其之前的楚地诗歌也是一脉相承的,均具有多植物比兴、注重情感体验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相较而言,屈原诗中的比兴种类繁多、使用频繁且熔铸作者的喜怒,确立了“香草美人”这样连串的、稳定的比兴象征系统。全文分四部分。绪论部分介绍本选题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第一章钩稽先秦楚地诗歌的篇目。第二章通过楚文化与中原、南蛮文化的关系看楚诗的多样性。第三章结合楚地自然、文化背景分析楚地诗歌呈现出的共同的主题情调。第四章分析屈原对其以前楚地诗歌的继承与创造。
【关键词】:楚地诗歌 《二南》 《陈风》 楚佚诗 楚辞 地域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绪论12-20
  • 一、选题意义12
  • 二、研究现状及研究思路12-20
  • (一)先秦楚地诗歌的钩稽整理12-13
  • (二)先秦楚地诗歌的研究情况13-20
  • 第一章 先秦楚地诗歌钩稽20-36
  • 第一节 西周以前的楚地诗歌20-22
  • 一、楚人源于中原20-21
  • 二、西周以前的楚地诗歌21-22
  • 第二节 西周至春秋早期的楚地诗歌22-28
  • 一、楚国地域与二《南》地域的关系22-24
  • 二、二《南》中的楚地诗歌24-28
  • 第三节 春秋中期至战国以前诗歌28-32
  • 一、《陈风》28-29
  • 二、楚地佚诗29-32
  • 第四节 战国楚地诗歌32-36
  • 第二章 南北文化影响下的楚地诗歌36-48
  • 第一节 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南蛮文化之关系36-40
  • 一、楚与中原国家的交流36-37
  • 二、楚与南蛮文化的融合37-40
  • 第二节 兼容并包:楚诗形式的多样性40-45
  • 一、四言诗不占主流41-43
  • 二、对杂言诗创作的偏爱43-45
  • 第三节 雅俗共赏:从《采风曲目》看楚诗内容的多样性45-48
  • 第三章 先秦楚地自然文化与楚地诗歌的主题风格48-64
  • 第一节 丰富的自然物象48-55
  • 一、楚国的自然经济状况48-49
  • 二、楚诗中的自然物象与兰、凤鸟意象49-55
  • 第二节、巫风激荡下的缠绵恋歌55-60
  • 一、信巫鬼、重淫祀的文化传统55-57
  • 二、上古巫术仪式中的恋爱主题57-58
  • 三、楚诗中的恋爱主题与“苦恋”情节58-60
  • 第三节 楚地诗歌的爱国主题60-64
  • 一、楚人的根意识60
  • 二、楚诗中的尚武精神60-62
  • 三、楚诗中对政治的关心62-64
  • 第四章 屈原对楚地诗歌继承与创造64-82
  • 第一节 楚辞体式的来源64-68
  • 一、《九歌》与祭祀歌舞65-66
  • 二、《离骚》与吟唱史诗66-68
  • 第二节 :“兮”字用法的借鉴与创新68-73
  • 一、楚人对语助词“兮”的偏爱68-70
  • 二、兮在句中:从单一的语气词到兼具音乐与文法的功能70-72
  • 三、兮在句末:从歌诗体转变为吟诵体72-73
  • 第三节 比兴手法的继承与创新73-77
  • 一、比兴手法的继承73-75
  • 二、比兴手法的创新75-77
  • 第四节 楚地诗歌兴盛原因77-82
  • 一、自由的文化风气77-78
  • 二、对儒家文化的疏离78-79
  • 三、楚国寻求崛起在诗歌上的反映79-82
  • 结语82-83
  • 附录:先秦楚地诗歌编目83-94
  • 参考文献94-9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97-98
  • 后记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克;;诗歌的命运[J];诗探索;2005年01期

2 吴投文;;当前诗歌症候分析[J];文艺理论与批评;2009年04期

3 李小艳;刘黄娟;;高校校园诗歌的生命力探究——以武汉市12所本科高校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11期

4 时爱华;;我国历代诗歌与音乐的关系和意义[J];语文建设;2013年14期

5 岳鈒;大跃进诗歌概述[J];唐都学刊;1997年03期

6 丁宗皓;;诗歌是一场与生存的对话——第三届辽宁省文学奖诗歌奖述评[J];诗潮;2003年06期

7 吴星;90年代诗歌对现代诗歌传统的消解[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8 罗文军;诗歌解读的回溯与延展[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9 王昌忠;在精神的乡土上——试论“两栖人”乡土诗的诗歌意绪指向[J];当代文坛;2002年01期

10 梁艳萍,余艳波;当下湖北诗歌的审美态势[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俊明;;诗歌伦理与深入当代[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2 龙扬志;;什么是诗歌伦理[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三辑)[C];2007年

3 杨志学;;诗歌的限制性与屠岸的“十四行”写作[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冯雷;;论屠岸的诗歌形式探索[A];屠岸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李卉;;在华夏文化中追寻、彷徨与迁徙——南方狼近期诗歌评析[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6 刘亚明;;把平凡的事物引入诗意的语境和空间——宋晓杰诗歌近作浅论[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郭蓉;;乘着诗歌的翅膀飞翔——浅谈初中诗歌教学的多重作用[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8 郑成志;;诗人和诗歌对什么负责——对近年“民生”诗歌的一种思考[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胡国柱;;新花绽放中国风—中国诗歌形式成功地进入世界语之回顾[A];湖北省世界语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王宁;;美丽的中年情怀——宋晓杰近年诗歌散论[A];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宋晓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文;诗歌能否重回大众视野[N];人民日报;2013年

2 吴刚 (达斡尔族);展现少数民族诗歌的辉煌成就[N];文艺报;2013年

3 ;青海国际诗人帐篷圆桌会议[N];青海日报;2014年

4 续鸿明;诗歌出版缘何冷清[N];中国文化报;2004年

5 深圳特区报记者 王俊 孟迷;诗歌原本属于寂寞的行列[N];深圳特区报;2011年

6 刘殿芳;敢为诗歌独辟蹊径[N];文艺报;2013年

7 李尚荣;诗歌应着眼终极关切[N];文艺报;2012年

8 ;诗人应展开更丰富的自我[N];深圳特区报;2012年

9 撰稿 本报记者 何晶;建构一座城市的高端智力生活[N];文学报;2014年

10 隐石;黔东当下诗歌小议[N];铜仁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罗良功;艺术与政治的互动:论兰斯顿·休斯的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孙士觉;古越汉诗史述及文本辑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于英丽;隋代诗歌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彬;挣脱文字梦魇后的舞蹈与歌唱[D];吉林大学;2005年

5 周露;巴拉丁斯基哲理抒情诗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肖献军;唐洞庭湖诗和太湖诗比较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7 金振杰;东方传统思想与朝鲜古时调的关系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璐;《申质堂夫子全稿》整理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怡萱;中学外国诗歌阅读教学设计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3 闫琳;三曹诗歌的英译传播和英译策略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4 王存恒;先唐诗歌蔬菜意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5 巫晓静;俄译《诗经》赏读及其翻译手法试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6 肖钰;希尔达·杜利特尔诗歌与希腊文化[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7 张伯阳;中国现代“街头诗”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8 周雪瓴;高适诗歌在明代的接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张冉冉;中唐至北宋诗歌中的食物书写[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10 杨潇沂;先秦楚地诗歌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先秦楚地诗歌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57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d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