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杜牧赠答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13:01

  本文关键词:杜牧赠答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投赠与报答在中国历史里由来已久,它是一种交流方式,也是一种礼仪文化。赠答诗则是我国古代文人独有的一种艺术性的交流方式,本文以杜牧的赠答诗为研究对象,对其赠答作品做一整合、分析,希望能为杜牧作品研究提供一些参考。针对这一课题的研究,笔者立足于文本的仔细研读,一方面对文本进行辨别、分类,作横向微观的比对;另一方面从纵深的角度,借助文献研究来考察文本在赠答诗历史发展中所具有的意义。具体说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界定研究范围,论述赠答诗是什么,赠答诗的渊源和形成,以及赠答诗在唐朝以前的发展阶段。介绍赠答诗和杜牧研究的成果,并提出本文的研究价值。第二章:在明确了本文的具体研究对象之后,第二章采取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类的方式来论述,主要是微观上的比较研究、整理前人零碎的对于具体作品的考辩并结合这些成果进行最新的文本分析。第三章:基于对文本细致的梳理和重新演绎,第三章提出了杜牧赠答诗的几种模式,以及这几种模式中所表现的杜牧个人特色。第四章:重新回归到纵向考察的思路上来,论述中晚唐文人治学论文的新变化,以及这种新变化对中晚唐文人作诗的影响,以期清晰定位杜牧的赠答诗在晚唐诗歌流变过程中的位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有:首先,整合了以往缪钺先生、曹中孚先生、胡可先先生等学者对杜牧赠答诗方面所作的一些零碎的考证成果,以赠答诗的分析为脉络,把这些成果串连起来,并在这些成果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自己的考证结论。其次,在杜牧赠答诗的文本分析中,本文充分借鉴前人对杜牧作品研究的视角、利用前人对杜牧作品艺术价值分析的成果,作了更为深入的分析,稍稍论述了杜牧宦途失意的个人原因、分析了杜牧基于亲人、朋友热烈的感情为源泉的诗心。
【关键词】:杜牧 赠答诗 艺术特色 思想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引言9-24
  • 第一节 赠答诗简述9-17
  • 一、赠答诗的重要地位及赠答发生的程序和特点9-10
  • 二、唐前赠答诗的渊源和发生10-13
  • 三、完全意义上的赠答诗的出现13-16
  • 四、唐朝的赠答16-17
  • 第二节 赠答诗和杜牧研究的主要成果17-21
  • 第三节 杜牧赠答诗研究的现状和本文研究范畴、立意21-24
  • 第二章 从赠答对象看杜牧赠答诗24-55
  • 第一节 与官僚的赠答24-35
  • 第二节 与朋友的赠答35-55
  • 第三章 简析杜牧赠答诗的类型和思想内涵55-61
  • 第一节 杜牧赠答诗几种类型与其中的思想内涵55-61
  • 一、寄远怀人55-57
  • 二、送别饯别57-59
  • 三、酬唱奉和59-61
  • 第四章 中晚唐诗歌流变与小李杜之对比61-68
  • 第一节 中晚唐子学史学之兴起与诗歌理性思维、怀古情节的增加61-63
  • 第二节 小李杜:深情缠绵与潇洒爽朗——不同性格在赠答诗中的体现63-68
  • 结语68-69
  • 参考文献69-73
  • 致谢73-7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钊;;“赋诗言志”中的赋诗与答赋[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杨齐;曹艳华;;从赋诗言志到作诗言志——中国诗学产生历程考述[J];甘肃高师学报;2008年01期

3 吴在庆;;杜牧诗歌风格及其成因管窥[J];固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4 吴在庆;;杜牧诗解读与品鉴二题[J];古典文学知识;2012年03期

5 周唯一;魏晋赠答诗的基本模式及艺术文化特征[J];衡阳师专学报(社会科学);1995年04期

6 胡可先;杜牧大和九年行迹思想新探[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7 王西平 ,张田;略论杜牧的文和赋[J];齐鲁学刊;1985年03期

8 王西平 ,孜牧;从杜牧诗文看杜牧的政治军事思想[J];人文杂志;1982年06期

9 胡可先;杜牧诗文编年补正[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10 吴小平;论秦嘉、徐淑的五言赠答诗[J];苏州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珠静;杜牧诗文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杜牧赠答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7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577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94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