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清苏于沛生平及诗集版本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14:03

  本文关键词:清苏于沛生平及诗集版本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苏于沛,字雨亭,一字秋甫,号栖岩居士,清太原府徐沟县人。他的诗风朴量,清爽而流利,有名于当时的三晋诗坛有年矣。他好结交志同道合的友人同行出游。同他交好的一批文人均系山西乃至中原地区的名门望族、有学识之士。这些文人嗜风雅,喜欢结伴畅游、赋诗斗韵,期间更有文人雅集留存。作为清代一名有贡献的山右诗人,应当给予充分的正视。苏于沛现存诗集写本《南北游稿》、《西亭小稿》、《赐绮堂诗集》二卷、《蒲坂诗稿》、《赐绮堂诗摘存》二卷,以及刻本《赐绮堂诗集》四卷。其中写本中存有修改痕迹,保留了评点文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刻本四卷中皆有序跋,多达十篇,是全面研究诗人苏于沛及诗集的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一)引言。包含论文选题缘起,清代三晋诗人概述,历来学界对清诗的研究态度,现下国内学术界关于清代诗人中三晋诗人的研究现状,以及笔者所掌握的关于苏于沛及其诗集研究的相关文献,研究目的和方法作简要分析。(二)第一章,苏于沛生平及交游考。本章着重考证苏于沛生卒年、生平行事和交游三方面内容。根据现有文献,考证其卒年,由卒年推测其生年。此外,针对其生年最突出的交友游历做详细考证,为后文诗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三)第二章,苏于沛诗集考述。苏于沛一生所作诗文一千二百首,存世作品甚多,且大多保存完好,列为善本书目保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本章重点以诗人苏于沛写本《南北游稿》、《蒲坂诗稿》、《赐绮堂诗摘存》二卷,以及刻本《赐绮堂诗集》四卷为研究对象。从诗集的成书年代、由来、序跋、内容、评点、评价几方面做详细的考证。(四)第三章,苏于沛诗集版本比较研究。此章重点在考证的基础上,将抄本与刻本进行比较研究,分别从版本系统、具体内容两方面做细致、详实的比较,找出差异、归纳原因、分析成因。(五)结语。指出本论文的研究价值,对论文考证成果做总结归纳,并指出研究工作的不足。本文立足于苏于沛的六种十一本诗集,在对作品的考证校异之上,拟将其生卒年代、生平事迹、抄本刻本诗集、以及诗集版本作相应考证,以期系统地还原诗人及其作品集原貌,为苏于沛及相关诗集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苏于沛 清代诗人 《赐绮堂诗集》 版本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引言11-15
  • 第一章 苏于沛生平及交游考15-32
  • 第一节 苏于沛生卒年代及生平行事考15-24
  • 1. 苏于沛生卒年代考15-18
  • 1.1 避讳16-17
  • 1.2 诗文17-18
  • 2. 苏于沛生平行事考18-22
  • 2.1 生年、地点18
  • 2.2 弱冠、求教18
  • 2.3 嘉庆拔贡18-19
  • 2.4 南游经历19
  • 2.5 台山献赋、名士偕应19-20
  • 2.6 北游经历20
  • 2.7 辗转为官、和诗付梓20-22
  • 2.8 隐逸、丁忧22
  • 2.9 去世时间、地点22
  • 3. 苏于沛家人考22-24
  • 第二节 苏于沛交游考略24-32
  • 1. 交游范围24
  • 2. 诗文内容24-28
  • 2.1 邀约出游25-26
  • 2.2 雅集宴会26
  • 2.3 品评佳作26-27
  • 2.4 寄赠送别27-28
  • 3. 交游名宦28-30
  • 3.1 名师前辈——黄钺28-29
  • 3.2 同辈文人——杨百帆29-30
  • 4. 交游影响30-32
  • 第二章 苏于沛诗集考述32-79
  • 第一节 写本考32-64
  • 1. 《南北游稿》32-35
  • 1.1 成书年代考33-34
  • 1.2 南北游历考34-35
  • 2. 《蒲坂诗稿》35-55
  • 2.1 稿本由来36-37
  • 2.2 校勘37-40
  • 2.3 成书年代考40-41
  • 2.4 县志记载缺漏41-42
  • 2.5 评点考42-55
  • 2.6 与《总目》比较差异考55
  • 3. 《赐绮堂诗摘存》二卷55-64
  • 3.1 序言考55-57
  • 3.2 内容考57-62
  • 3.3 评点考62-63
  • 3.4 与《总目》比较差异考63-64
  • 4. 其他抄本64
  • 第二节 刻本《赐绮堂诗集》四卷考64-79
  • 1. 序跋文考65-70
  • 1.1 序文考65-68
  • 1.2 跋文考68-70
  • 2. 刊刻年代考70
  • 3. 内容考70-77
  • 3.1 内容辨析71-72
  • 3.2 诗歌分类72-77
  • 4. 特色评价77-79
  • 4.1 诗集特色77-78
  • 4.2 诗文评价78-79
  • 第三章 诗集版本比较研究79-111
  • 第一节 版本系统研究79-81
  • 1. 现存诗集版本概况79-80
  • 2. 系统比较80-81
  • 第二节 版本内容比较81-111
  • 1. 具体内容比较81-108
  • 1.1 《赐绮堂诗集》正集上卷与抄本之差异81-93
  • 1.2 《赐绮堂诗集》正集下卷与抄本之差异93-108
  • 1.3 《赐绮堂诗集》续集与抄本之差异108
  • 2. 差异现象108-109
  • 3. 致异原因109-111
  • 3.1 避讳109
  • 3.2 排版失误109
  • 3.3 异体字109-110
  • 3.4 出于对语言、艺术的考虑110
  • 3.5 节选110-111
  • 结语111-112
  • 参考文献112-114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14-115
  • 致谢115-116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116-117
  • 承诺书117-118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婕;;避讳怪象——“父子不嫌同名”新解[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王瀚;;“代”字是否为避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年06期

3 王炳照;石焕霞;;清代状元策中教化作用的彰显[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李素娟;;上图藏敦煌写卷《黄仕强传》俗字考辨[J];敦煌学辑刊;2009年01期

5 董火民;;知识的复制——古代传抄活动对知识传播的影响[J];东岳论丛;2010年11期

6 王亚妮;;从神名的禁忌和表述看中国古代帝王的名讳与称谓[J];大众文艺(理论);2008年11期

7 贾海建;;《列女演义》考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张志勇;;蔡悦享《祖宗官制旧典》版本源流及价值考略[J];沧桑;2012年04期

9 窦怀永;;略论大型字典对唐讳字形的收录——以《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为例[J];敦煌研究;2013年02期

10 何大海;;推本溯源论避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文庆;;唐代福建佛教的几点观察——刘轲《福州东山圣泉法华院记》佚文释证[A];第十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张莹;;浅议清朝的避讳(国讳)制度[A];多维视野下的清宫史研究——第十届清宫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肖红艳;《肘后方》版本定型化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王光利;胡适诗学批判[D];浙江大学;2012年

4 朱天曙;周亮工及其《印人传》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5 文革红;从传播学的角度考察清初通俗小说的发展[D];复旦大学;2006年

6 王彤伟;《三国志》同义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7 吴福秀;《法苑珠林》分类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继光;《万历野获编》词汇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胡海迪;黄老之学与汉初文学思想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10 杨冰郁;唐诗异文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婷婷;太平天国宗教避讳词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飞娜;唐代祖孙父子同名现象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姜聪聪;钱大昕经学成就及其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化坤;邢劭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米智明;胡应麟文献学论著校注[D];湘潭大学;2011年

6 郑宁;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评点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庆花;中国姓名文化考略[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隋文娟;颜师古《汉书注》词义训释体例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张敏;《正名要录》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10 洪海安;唐章怀太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清苏于沛生平及诗集版本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8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578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8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