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盛世新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0 14:10

  本文关键词:《盛世新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盛世新声》是明代中期臧贤编选的一部散曲、戏曲作品集。它以收集词藻华美的典雅之作为选曲标准,所选的套数、戏曲、小令题材多样,大致可分为节庆祝颂类、写景咏物类、闺情怨别类、归隐慕道类四种类型。戏曲中歌咏帝王将相之作和小令中嘲讽劝世之作亦比较突出。此外,《盛世新声》还吸收了元代曲选如《阳春白雪》、《太平乐府》、《乐府群玉》等的内容,并对其编撰体例多有借鉴。同时与明代中期以后的部分重要曲选如《词林摘艳》、《雍熙乐府》等有密切的联系,为它们的成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本论文主要对《盛世新声》的编刻情况、选本理念、选作题材、文学价值、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主要分为如下三个部分:第一章,介绍《盛世新声》成书时代统治者对礼乐的干预状况,编者臧贤的基本情况,《盛世新声》的版本、编撰体例、选本理念等相关内容。第二章,梳理《盛世新声》所选套数及小令的题材分类以及自身特点,并将《盛世新声》与元代重要曲选《阳春白雪》、《太平乐府》,明代重要曲选《词林摘艳》、《雍熙乐府》等进行对比,突出《盛世新声》自身的特点。第三章,概括《盛世新声》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文学价值方面,《盛世新声》收入的南北合套和南戏作品,显示出南曲的发展已经引起了文人的重视。社会价值方面,《盛世新声》是当朝最高统治者耽于享乐、疏于关心民生的侧面反映。《盛世新声》的不足之处也十分明显,如只重视作品的收集而忽略作品的作者等相关信息、编排体例不够严谨等。因此,后人对其评价不能求全责备,而是要尽量秉持客观公允的态度,方能对其在曲学史上的价值准确定位。
【关键词】:颂世 曲选 慕仙 南曲 戏曲
【学位授予单位】:西华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0
  • 一、本选题的研究现状8-9
  • (一)关于编者的研究8
  • (二)关于版本的研究8-9
  • 二、本选题的目的和意义9-10
  • 第一章 《盛世新声》的成书、编选特点10-19
  • 第一节 《盛世新声》的成书背景10-12
  • 一、帝王对剧乐的政策由严加控制到趋于宽松10-11
  • 二、正德年间正气受抑,,邪气日滋11-12
  • 第二节 《盛世新声》的编者及版本介绍12-14
  • 一、《盛世新声》的编者13
  • 二、《盛世新声》的版本13-14
  • 第三节 《盛世新声》的编撰体例14-16
  • 第四节 《盛世新声》的选本理念16-19
  • 第二章 《盛世新声》及其与元明散曲选本的对比19-39
  • 第一节 《盛世新声》的套数和小令19-21
  • 一、《盛世新声》所选套数体式的特点19-20
  • 二、《盛世新声》所选的小令20-21
  • 第二节 《盛世新声》所选的套数题材归类21-27
  • 一、节庆祝颂类21-22
  • 二、写景咏物类22-24
  • 三、闺情怨别类24-25
  • 四、归隐慕道类25-27
  • 第三节 《盛世新声》所选的小令题材归类27-28
  • 第四节 《盛世新声》与元代散曲选本的对比28-32
  • 一、《盛世新声》对元代曲选的吸收与借鉴28-30
  • 二、《盛世新声》与元代曲选的差异与突破30-32
  • 第五节 《盛世新声》与明代散曲选本的对比32-39
  • 一、《盛世新声》与《词林摘艳》的传承33-36
  • 二、《雍熙乐府》、《北宫词纪》、《南宫词纪》简介36-37
  • 三、《盛世新声》与四种曲选的对比37-39
  • 第三章 《盛世新声》的价值39-45
  • 第一节 《盛世新声》的文学价值39-42
  • 一、南曲创作渐渐繁盛39-41
  • 二、戏曲在明代中期走向繁荣41-42
  • 第二节 《盛世新声》的社会价值42-45
  • 一、粉饰太平42-43
  • 二、助长玩乐之风43-45
  • 余论 《盛世新声》的地位、影响和不足45-46
  • 参考文献46-48
  • 附录一:《盛世新声》所选的套数题材分类48-58
  • 附录二:《盛世新声》所选曲文作者考辨58-65
  • 致谢65-66
  • 在学期间的科研情况66-68

【参考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义山;明散曲史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本文关键词:《盛世新声》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79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579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5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