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单演义的鲁迅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1 01:05

  本文关键词:单演义的鲁迅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陕西学者单演义作为国内较早一代鲁迅学人,执着耕耘在鲁迅和现代文学学科的研究领域,并几十年如一日饱含热情地投入其中。本文试图根据现有资料,对单先生的学术成果作全面梳理和回顾,总结他的学术贡献和治学特色。绪论部分主要对现有关于单演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同时通过对单演义先生儿女及弟子们的访谈及未出版珍贵史料的搜集,概括论文研究内容及意义。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主要追溯单演义从庄子之学转向鲁迅研究的外部缘由和主观动机。第二章,将对单演义鲁迅研究的扛鼎之作——《鲁迅讲学在西安》进行考察,这部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著作,历经几次大的修改再版,最终定名为《鲁迅在西安》。笔者对搜集到的“鲁迅在西安”的各个版本进行整理分析,找寻单演义不断完善其著作的原因,并比对各个版本,希冀从历次版本变迁中归纳出时代及文学环境、意识形态、作者思想对版本变化所产生的影响。第三章试图发掘单演义未出版的系列丛书“鲁迅与党及党人”的意义。这套丛书中,单演义力图全面还原从党建立初期到30年代初期,鲁迅和共产党员的文化政治、社会交往活动,涉及党员数很多,因而本章摘选了最具代表的《鲁迅和瞿秋白》一书,管中窥豹,探究单先生编辑“鲁迅及其党人的关系”丛书中的编辑理念和逻辑结构。第四章,探索单先生参与的与鲁迅有关的学术、社会实践活动,分别从六个方面来说明:单先生的教学活动;鲁迅研究室和鲁迅资料室的建立;《鲁迅研究年刊》的创办;80年代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鲁迅研究丛书”;新一代鲁迅研究者的培养以及对外学术交流。结语部分,将对单先生一生的治学特色进行阐述。
【关键词】:单演义 鲁迅研究 治学特色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10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3
  • 1. 研究综述8-11
  • 2. 研究内容及意义11-13
  • 第一章 从庄子之学到鲁迅研究13-20
  • 1.1 从庄子之学转到鲁迅研究的缘由13-16
  • 1.1.1 外部原因13-14
  • 1.1.2 内在动力14-16
  • 1.2 转向后的学术成就16-20
  • 第二章 《鲁迅在西安》版本考20-35
  • 2.1 《鲁迅在西安》的写作缘由21-22
  • 2.1.1 发掘鲁迅来陕之意义21
  • 2.1.2 订正谬误21-22
  • 2.2 《鲁迅在西安》的出版情况22-26
  • 2.3 “鲁迅在西安”版本变化26-32
  • 2.3.1 内容充实,信息丰富26-28
  • 2.3.2 从资料性汇编到“讲稿”重点的彰显28-30
  • 2.3.3 意识形态下“鲁迅塑造”的遗迹30-31
  • 2.3.4 个人思考融入到鲁迅解读31-32
  • 2.4. “鲁迅在西安”版本变化的原因32-35
  • 2.4.1 孜孜不倦的学术追求32-33
  • 2.4.2 学术环境的改变33
  • 2.4.3 出版社编者的要求33-35
  • 第三章 “鲁迅与党及党人”关系考察35-44
  • 3.1 《鲁迅与党及党人》丛书36-39
  • 3.2 《鲁迅与瞿秋白》39-42
  • 3.3、“鲁迅与党及党人”反思42-44
  • 3.3.1、鲁迅与党及党人42-43
  • 3.3.2 鲁迅和瞿秋白的友谊43-44
  • 第四章 与鲁迅研究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44-57
  • 4.1 单先生的教学活动44-45
  • 4.2 鲁迅研究室和鲁迅资料室的建立45-47
  • 4.3 《鲁迅研究年刊》的创办47-49
  • 4.4 “丛书”的桥梁作用49-53
  • 4.5 单演义对新一代鲁迅研究者的培养53-55
  • 4.5.1 招收第一届鲁迅研究生53-54
  • 4.5.2 对青年鲁迅爱好者的鼓励54-55
  • 4.6 对外学术交流活动55-57
  • 结论57-60
  • 参考文献60-64
  • 附录64-8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80-81
  • 致谢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庆军;两年来鲁迅研究的创新努力[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2 马树春,梁桂;“鲁迅研究”课探究式教学初探[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3 孙郁;韩国的热情——《韩国鲁迅研究论文集》序[J];当代作家评论;2005年06期

4 施晓燕;绍兴鲁迅研究中心、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国际鲁迅研究中心成立[J];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11期

5 张梦阳;;韩国鲁迅研究之我观——鲁迅博物馆编《韩国鲁迅研究论文集》读后[J];鲁迅研究月刊;2005年12期

6 刘增人 ,崔云伟;“鲁迅研究20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大学召开[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01期

7 曲辰;《2002年鲁迅研究年鉴》问世[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年01期

8 薛;;鲁迅研究国际学术会议在西北大学举行[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高秀川;;关于提高鲁迅研究水平的思考[J];文学教育(上);2009年09期

10 王吉鹏;;一部蕴含丰富学术价值的鲁迅研究著作——评汪卫东《百年树人:鲁迅研究论集》[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雪艳;;新时期西北地区鲁迅研究概览[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何希凡;;“国学热”:新世纪鲁迅研究的现实困扰[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谢泳;;鲁迅研究中的“厦门叙事难题”[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4 郑心伶;;试谈鲁迅研究的“盲点”与“误区”[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5 艾光辉;;探索中的成就与缺憾——新时期新疆鲁迅研究评述[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6 陈福康;;论藤井省三的鲁迅研究[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7 高旭东;杜维斌;;鲁迅研究面临的文化挑战[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8 林志仪;;鲁迅研究的新开拓——读《历史的高峰》[A];东方丛刊(2000年第2辑 总第三十二辑)[C];2000年

9 荒煤;;鲁迅的真挚战友和不倦的战士[A];茅盾和我[C];1996年

10 ;编后记[A];浩气千秋民族魂——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论文集[C];199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鲁迅研究月刊》副主编 张杰;国外鲁迅研究三重镇[N];天津日报;2005年

2 谢泳;鲁迅研究是一个学术问题[N];文艺报;2000年

3 陈漱渝 鲁迅博物馆;鲁迅研究的危机及其生长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记者 彭德倩;同济大学鲁迅研究中心成立[N];解放日报;2009年

5 郝庆军;陈涌对鲁迅研究的理论贡献[N];文艺报;2011年

6 倪墨炎;我的鲁迅研究[N];文汇报;2011年

7 《上海鲁迅研究》编委 李浩;沪上鲁迅研究的奇葩[N];文艺报;2011年

8 邱焕星;鲁迅研究的“历史重建”[N];文艺报;2013年

9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安徽大学出版社编辑 卢坡;编辑出版《中国鲁迅研究名家精选集》的始末和杂感[N];文艺报;2013年

10 越南河内国家师范大学语言与文学系讲师 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 阮氏明商;越南鲁迅研究——历史与现状[N];文艺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明晖;论丸山f的鲁迅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俊;论新时期多重视野下鲁迅研究的演进[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沫;论中国新时期以来存在主义视野下的鲁迅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3 高玉芳;文学史家王瑶的鲁迅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4 王月燕;论钱理群的鲁迅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5 马晓娜;绍兴文化视野下的鲁迅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6 王小丽;单演义的鲁迅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单演义的鲁迅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875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5875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20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