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江南文化影响下的汪曾祺小说创作

发布时间:2017-03-22 12:13

  本文关键词:江南文化影响下的汪曾祺小说创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突破了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探究汪曾祺的创作,也未聚焦于汪曾祺创作与文学思潮、文学流派的互动,而是从江南文化的角度来探究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在汲取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对文本的感悟挖掘出江南文化对汪曾祺的小说创作影响。江南文化历史悠久、几经变迁且具有多重精神内涵。本文主要从江南文化的核心诗性——审美精神入手分析其对汪曾祺小说创作的影响,主要从追求主体自由精神、善于平衡内心与现实的生存智慧、追求生活趣味以及对文学诗性的艺术探索四方面探讨江南文化的诗性精神对其创作的渗透与影响,第一部分主要分析江南诗性文化的影响下,作者以审美的视角关照江南的自然风物,以获得对现实的超拔和对心灵自由的追求。第二部分主要探究作者在人生坎坷之际,静观生活,沉入艺术发掘生活中的美。将人生达至静美之界作为对现实人生的疏导。在江南“水”的启发下汪曾祺对和谐人生的思考以及对人情美、人格完善的发现和肯定中找到达至人生和谐的途径,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前辈江南文人的中和文化精神找到联接点。在追求静美与和谐人生的过程中继承了江南文人平衡内心与现实的生存智慧。第三部分主要分析汪曾祺创作对江南文人追求生活趣味的继承与发展。对“玩物”和味的趣味把玩投合了江南文人的俗趣传统。时代的变迁与坎坷的人生际遇,汪曾祺将自己对“物”的趣味心态带到对民间人事关照上,在对世事人情的拨弄中变趣味为嘲谑,再加上自己对众生的悲悯,生发出以悲悯作底的谐谑。第四部分主要论述汪曾祺对文学诗性的艺术追求,这既受到江南诗性文化的影响,同时也是作者为表现文学诗性进行的艺术探索。通过以上探究发现江南文化与汪曾祺的创作是一种相互渗透、双向互动的关系。本文注重在文本中探寻两者的契合点,并深入挖掘作者因时代和个人际遇的不同对江南文化诗性精神的补充。本文的论述对汪曾祺与江南文化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探索,丰富了江南文化在时代变化中的诗性精神的内涵。
【关键词】:江南文化 诗性 汪曾祺 自由 智性 趣味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引言10-15
  • 1.1 研究综述与研究意义10-12
  • 1.2 江南文化12-15
  • 第一章 江南自然风物与汪曾祺小说的诗性意蕴15-20
  • 1.1 江南自然山水——率真、自由的诗性情怀15-17
  • 1.2 江南风俗民情——“生活的抒情诗”17-20
  • 第二章“寂静”、“和谐”之美的智性追求20-27
  • 2.1 人生“静美”之境的自觉追求20-22
  • 2.2“和谐”的人生理想的追求22-27
  • 2.2.1“水”启发下的生命和谐之思23-24
  • 2.2.2 和谐的最高企求——人的生活的和谐24-27
  • 第三章 生活“真趣”与悲悯为底的谐谑27-35
  • 3.1 生活趣味的养成27-28
  • 3.2“玩物”与“味”中的趣味28-29
  • 3.3 悲悯作底的谐谑29-35
  • 第四章 文学诗性的艺术探索35-49
  • 4.1 天人合一的意境35-37
  • 4.2 童年的回忆视角37-39
  • 4.3 散文化的结构39-41
  • 4.4 凝聚人性之“美”的人物形象41-44
  • 4.5 诗化的语言44-49
  • 结语49-51
  • 参考文献51-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兴龙;;江南文化传统精神的阐释——兼与景遐东先生商榷[J];美与时代;2007年03期

2 蒋晓玲;;“江南文化与中国社会”学术研讨会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9年09期

3 沈超;项姝珍;;首届江南文化论坛研讨会简讯[J];探索与争鸣;2011年12期

4 葛永海;;江南文化传统的本体之辨[J];史学月刊;2013年02期

5 李书有;;论江南文化[J];江苏社会科学;1990年04期

6 毛月平;略谈江南文化与市场经济[J];城市研究;1995年03期

7 胡晓明;;我看江南文化[J];山西青年;2012年11期

8 刘士林;《闲情偶寄》与江南文化的审美情调[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9 徐锦才;“江南文化”内涵散论[J];嘉兴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景遐东;;江南文化传统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洪岳;;江南文化与长三角当代城市文化的建构[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傅丹;;“江南文化与日本”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举行[A];中日关系史研究·2011年第3期(总第104期)[C];2011年

3 孙勇才;;佛教与江南文化轴心期[A];六朝历史与吴文化转型高层论坛论文专辑[C];2007年

4 张正奎;;江南文化哺育宁波商帮[A];百年伟人光百代——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4年

5 赵思运;;潘维江南文化的诗意解码[A];“中生代与新世纪诗坛的新格局——两岸四地第五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6 洪宜宾(洪亮);;寻得桃源好避秦[A];第二届江南文化论坛——江南都市与中国文学[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士林;国学与江南文化刍议[N];今日信息报;2008年

2 苏报驻常熟首席记者 商中尧;“江南文化”的品牌魅力[N];苏州日报;2012年

3 葛永海 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江南文化传统的时空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记者 李玉;江南文化与都市发展密切相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5 罗婧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南文化与文化江南[N];文汇报;2014年

6 刘士林;江南文化精神的“在”与“说”[N];学习时报;2008年

7 驻常熟首席记者 商中尧;“江南文化中可挖掘独特基因”[N];苏州日报;2010年

8 苏州大学教授 博导 朱栋霖;山水名城托起江南文化软实力[N];苏州日报;2011年

9 驻常熟首席记者 商中尧;“留住江南文化就是留住根”[N];苏州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张力农;常熟用文化力彰显江南文化之魂[N];经理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永;江南文化的诗性精神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景遐东;江南文化与唐代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高屹;范成大与江南文化关系研究[D];宁夏大学;2013年

2 吴淼清;《东方文化周刊》对江南文化的传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程小青;《浮生六记》与江南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4 赵菲;心灵的还乡[D];浙江大学;2008年

5 戴丹;江南文化与江苏当代女作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6 马雨瑾;江南文化影响下的汪曾祺小说创作[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王晓洋;明清江南文化望族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8 高居清;暴力审美与温情叙事[D];浙江大学;2007年

9 徐璐;杜佑淮南幕府及其文学活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江南文化影响下的汪曾祺小说创作,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15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615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a1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