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清代中后期以来词学“性情说”研究与反思

发布时间:2017-04-03 08:00

  本文关键词:清代中后期以来词学“性情说”研究与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有清一代无论是词作还是理论均被称为所谓的“词学中兴”,从明末清初的云间派,到阳羡、浙西,于词作与词学理论之中亦可见出历代学人艰辛的探索之路。但,自常州派出,以上溯风雅,以主体性情以尊词体,士人才对于词作与理论有更加清晰的梳理。自张惠言“开山采铜”以今文经学家之身份选词评词始,常州词派均围绕着张惠言所提出的“比兴寄托”进行调整与再调整。如果说张惠言之词学理论均有各种缺陷,那么周济应为常州词派的发扬光大者,其以“无厚入有间”接融性情的新角度。又,谭献则以“词余说”接引一个性情讨论的新思路。谭献之词学理论中有所谓调和浙西与常州之内含,但我们认为,谭献正是以此调和并充实了有清一代关于尊唐祧宋之争中主体性情的矛盾,亦使得常州词派堂屋特大,影响遂深。之后,冯煦以其“南唐说”对之进行再扩充。刘熙载作为清代词学领域的一位重要人物,其词学理论与人格魅力放诸清代词坛均可作为一个很好的对照。从其一生行藏亦可分析有清一代“寒士”之伤。陈廷焯、况周颐与王国维作为清末三大词家,一以“沉郁”言词情予以建构,一个“词心”开发性情表达的新途径,一以“任真”探索袒露性情的老平台。至此,,清代词学随着国门大开,西学东渐,词学研究亦面临一个现代化转向的问题。转向应从反思开出。清代词学的性情内含之中或标签古意或有经学家固有的经世致用之感,而少了词于宋代滋生背景之下士人所涵养的山林之气。而这种山林之气,在清末后欧风美雨之下又走向飘零与游离,以致于自然成为背景、形象,成为与我人相对的二元。
【关键词】:词学 性情 自然 转向
【学位授予单位】:淮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引言 一个催生性情的背景7-9
  • 第一章 常州词派的变动与再变动9-24
  • 第一节 张惠言比兴寄托说的得与失9-13
  • 第二节 周济的寄托新意:一个接融性情的新角度13-17
  • 第三节 谭献“词余说”:性情引入的新思路17-21
  • 第四节 冯煦“南唐情结”:性情引入的再扩充21-24
  • 第二章 刘熙载的人格主体与词学“性情”探寻成就24-32
  • 第一节 从《寤崖子传》看刘熙载一生行藏及清儒“寒士”形象24-27
  • 第二节 《艺概》的理论背景27-28
  • 第三节 《词曲概》“词品”之儒学原旨及“厚而清”的性情意趣28-32
  • 第三章 清末三大词家的世纪性情交汇32-41
  • 第一节 陈廷焯“沉郁说”:一个沉厚的词情建构思路32-35
  • 第二节 况周颐“词心”:一种开发性情表达的新途径35-37
  • 第三节 王国维之“境界”与“任真”:一个袒露性情的老平台37-41
  • 第四章 结语:现代语境下“自然的人化”的概念内含与关于词学研究现代转向的思考41-46
  • 第一节 从梁启超看近代文化转向的思考41-42
  • 第二节 “自然的人化”概念的反思42-44
  • 第三节 以引出词学现代化的思考作为结尾44-46
  • 参考文献46-4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9-50
  • 致谢5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兆勇;张彩云;;论叶燮《原诗》美学思想[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4期

2 张兆勇;张彩云;;王士祯“神韵说”意蕴的再考察[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清代中后期以来词学“性情说”研究与反思,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9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839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4b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