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14:45

  本文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张爱玲是位才华卓越的女作家,直到今天,她的作品仍一直受到海内外研究者的关注,作品的成功,也是创作者独具匠心地运用语言的成功。本文以黎运汉先生的《汉语风格学》为主要理论框架,同时运用汉语修辞学知识对其小说中典型的例子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其小说的语言风格特点。小说中词语的反常运用和独特的比喻修辞格的使用体现出新奇生动的风格特点;俗语、方言词、文言词和四字格词语的有效运用表现出语言的通俗典雅的风格特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交融并用,使小说语言呈现出融贯古今、中西合璧的风格特点;小说中叠字、摹声、反复的使用使其语言节奏和谐悦耳,生动细腻;丰富多彩的色彩词的运用起到了宣泄情感和渲染氛围的作用表现出艳丽绚烂的风格特点,也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超的语言艺术。最后总结其风格生成的原因,作者的生活经历、语言修养和个性气质等主观因素是形成其小说语言风格的主要因素,动荡的时代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对其小说语言风格的形成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 语言 风格 风格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长春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绪论7-12
  • 1.1 课题来源7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7-9
  • 1.2.1 国内研究现状8-9
  • 1.2.2 境外研究现状9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9-10
  • 1.3.1 研究目的9-10
  • 1.3.2 研究意义10
  • 1.4 张爱玲小说简介与语言风格特点10-12
  • 1.4.1 张爱玲小说简介10-11
  • 1.4.2 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特点11-12
  • 第二章 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特点一:新奇生动12-19
  • 2.1 词语的反常运用12-15
  • 2.1.1 词语的超常搭配12-13
  • 2.1.2 词义异化13
  • 2.1.3 词形异化13-15
  • 2.1.4 大词小用15
  • 2.2 独特的比喻15-19
  • 2.2.1 喻体的独特选择16-18
  • 2.2.2 比喻与通感的完美结合18-19
  • 第三章 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特点二:雅俗共赏19-23
  • 3.1 通俗之美19-21
  • 3.1.1 俗语的连用19-20
  • 3.1.2 方言词语的使用20
  • 3.1.3 粗俗词语的选用20-21
  • 3.2 典雅之美21-23
  • 3.2.1 文言词的使用21-22
  • 3.2.2 四字格词语的使用22-23
  • 第四章 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特点三:融贯古今、中西合璧23-27
  • 4.1 融贯古今——借用古典文化23-25
  • 4.1.1《红楼梦》语言的影响23-24
  • 4.1.2 巧用典故24-25
  • 4.2 中西合璧——浓厚的西语色彩25-27
  • 4.2.1 类词缀的使用25
  • 4.2.2 音译外来词的使用25
  • 4.2.3 叙述中的中西混搭25-26
  • 4.2.4 蒙太奇式句群26-27
  • 第五章 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特点四:艳丽绚烂27-34
  • 5.1 语言的音乐美27-28
  • 5.1.1 叠字的使用27-28
  • 5.1.2 摹声的使用28
  • 5.2 诗化的语言28-29
  • 5.3 连绵的反复29-30
  • 5.3.1 词的反复29
  • 5.3.2 句子的反复29-30
  • 5.4 语言的色彩美30-34
  • 5.4.1 融情入色的颜色词30-32
  • 5.4.2 词的艳彩美32-33
  • 5.4.3 颜色词的独到运用33-34
  • 第六章 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形成原因34-38
  • 6.1 主观因素34-36
  • 6.1.1 作者的生活经历34
  • 6.1.2 作者的语言修养34-35
  • 6.1.3 作者的个性气质35-36
  • 6.2 客观因素36-38
  • 6.2.1 动荡时代的影响36-37
  • 6.2.2 西方文化的影响37-38
  • 结论38-39
  • 致谢39-40
  • 注释40-41
  • 参考文献41-42

  本文关键词:张爱玲小说语言风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89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f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