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贺涛与清末畿辅古文圈

发布时间:2017-04-11 13:09

  本文关键词:贺涛与清末畿辅古文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桐城古文秉清代文坛之宗。其存在时间之长、作家规模之庞大、影响范围之广阔,在中国文学史上没有任何一个文学流派可望其项背,逾时百年依旧成就斐然,自梅曾亮、曾国藩后卓然为天下文章之大宗。时至晚清,历史即将把一个几欲沉落的王朝带入二十世纪,内忧外患下的清帝国即将彻底分崩离析。西学的输入冲击着传统文化体制下任何一种文学样式,古文也不例外,面临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持续存在适应的问题。因此,如何使这一传统文体应时代要求生存和延续下去,成为晚清桐城古文家们亟需解决的问题。贺涛作为晚清桐城派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和思想很能反映桐城古文在晚清这一“末世”中的存在于发展。同时,与贺涛一样致力于保存桐城古文的文人,以师承、交游关系为依托,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圈子——畿辅古文圈。贺涛是晚晴桐城派畿辅古文圈里成就很高的一位,在古文创作上深得桐城派精义,是桐城派后期代表作家之一,著有《贺先生文集》四卷,《贺先生尺牍》二卷。研究贺涛散文对于中国古代散文、桐城派古文创作理论和审美特征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的对象是贺涛古文创作,也必须要论及与他关系紧密的畿辅古文圈。清中后期古文创作繁荣,其表现之一就是创作群体的空前壮大,并在特定时期以某几位主要作家的活动为中心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的古文圈子。如道、咸时期的梅增亮京师古文圈、咸同时期的曾国藩幕府古文圈。古文圈中的作家们或因家学渊源,或因师承关系和地缘关系聚集在一起,在相互影响下产生创作上的同一性。这些古文圈的活跃使桐城古文迅速成为天下文章的大宗。这些古文圈子内的作家个体虽然创作风格各异,但在整体创作倾向上具有明显的一致性。这种集体表现出的一致性通常代表了一个古文圈创作的总体面貌。迄今为止,学界对于贺涛的研究仍不完备,或只是对他散文成就浅尝辄止的探讨,或者只是将其归入桐城宗法中的惊鸿一瞥的论述。对于贺涛生平事迹、思想渊源、文学理论、创作实践等等尚缺乏完整深入的论述。晚清古文思想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各种具体事件的发生,而这些事件本身也属于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从历史的角度纵向深发到文学事件,推而及之具体人物的思想创作,这是此前的研究者所未能运用的研究思路。
【关键词】:晚清 桐城古文 贺涛 畿辅古文圈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ABSTRACT8-10
  • 绪论10-21
  • 第一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0-15
  •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15-21
  • 第一章 晚清畿辅文学传统与贺涛的早期文学启蒙21-32
  • 第一节 清代畿辅地区文学传统21-27
  • 第二节 贺涛家世与早期文学准备27-32
  • 第二章 清末畿辅古文圈的初步形成与贺涛古文理论32-46
  • 第一节 贺涛的古文学习与畿辅古文圈的初成32-38
  • 第二节 贺涛的桐城古文理论38-46
  • 第三章 后莲池书院时期的畿辅古文圈46-62
  • 第一节 后莲池书院时期的畿辅古文圈新变46-53
  • 第二节 畿辅古文圈新变中的贺涛古文观53-62
  • 第四章 贺涛古文创作特色62-79
  • 第一节 贺涛前期的古文创作62-72
  • 第二节 贺涛中后期古文创作风格72-79
  • 第五章 畿辅古文圈的延续与贺涛的文教思想79-101
  • 第一节 吴汝纶的古文教育思想与后期畿辅古文圈79-89
  • 第二节 贺涛的古文教育思想与保定文学馆89-101
  • 结语101-103
  • 附录103-106
  • 参考文献106-108
  • 致谢108-10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09-110
  • 附件11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元康;;1921年初《新青年》同仁之间几则通信的时间问题[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2 周龙田;;“五四”运动前后的沈尹默[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林齐模;顾建娣;;胡适出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的经过[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张俊峰;;西南联大通识教育成功实施探因[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陶家韵;;马其昶《庄子故》的学术成就及影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7期

6 陈平原;;知识、技能与情怀(上)——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国文系的文学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张希林,张希政;恢复重建京师大学堂的张百熙[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8 董学文;戴晓华;;张之洞与文学研究法[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察磊x";;“萧规曹随”?——蔡元培与蒋梦麟治校理念之比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10 林辉锋;;马叙伦与五四运动后浙江教育界的派系之争[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慧智;儒经及其经学阐释对杜诗的影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王成;晚清诗学的演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徐斯雄;民国大学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卢敦基;李慈铭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李婧;黄侃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陈晓红;方东树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7 陈园园;陶希圣与“食货”学派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高方;《左传》文学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9 肖卫兵;中国近代国立大学校长结构及其角色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10 马丽敏;俞樾文学创作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贺涛与清末畿辅古文圈,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9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299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7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