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梁遇春散文的存在主义特征

发布时间:2017-04-12 01:06

  本文关键词:论梁遇春散文的存在主义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探讨论析梁遇春散文的存在主义特征。梁遇春不受拘束暗含风趣的文字,不仅反映了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精神,而且与仁爱、悲悯、崇高的性情混合,是继鲁迅之后中国现代文坛殊为难得的艺术天才。学者指出梁遇春散文彰显了现代化场域中的价值命题,这是一个超越时代逻辑架构的存在论问题。在具体的研究中通过对梁遇春散文的文化心理与内在精神的阐释,深入探究其在散文中涵摄的审美维度和内质特征,从而揭示其深刻的存在主义内含。具体章节安排如下: 第一章“有死观与存在者在场”。研究梁遇春的存在主义特征,首先需要思考他的“有死观”。这是其内质思想的价值依托,也是存在主义哲学极为重要的思想落脚点。存在主义认为死亡赋予生命以意义,唯有思考死亡的精神才可能拒绝沉沦达到存在之实现。当然这并非是在热爱死亡或者将死亡视为生命的最终完美,而是通过死亡去拒绝单调乏味的人生,用死亡去思考此在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梁遇春通过散文佐证了存在者的在场维度,他以死来证生,以死来观生,并认为如果不从死亡角度来看待生存的本质,那只是“常人”,也是对于现实生命的精神逃避而已。 第二章:“荒诞意识与“流浪汉”的精神状态”。荒诞是存在主义哲学非常重要的价值范畴。在存在主义代表人物看来,经验的世界是不真实的,人类存在的残缺与不完满是不可规避的,死亡撕裂了和谐的人生,荒诞感与畏、死亡焦虑构塑了存在者的真理架构。像鲁迅笔下的“过客”一般,梁遇春坚定地反抗着荒诞与绝望。梁遇春赞叹“流浪汉”的精神状态,他在散文中不吝笔墨地赞美这种“行而无执”的理想主义精神状态。 第三章:“本真存在与时间体验”。在梁遇春的散文中,我们感受到他对时间的“焦虑”,和海德格尔所言的“操心”极为类似。本章通过本真存在与时间体验,探讨梁遇春对时间结构的思考,内含着“时间性的延伸”。这里的延伸不是生理生命的时间延伸,而是生命存在意义的整体性诉求,关涉到此在的历史性界定问题。他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旨在说明如何能从流逝的时间中得到感悟,并将这种时间的计时纳入到此在的时间性阐释,这才是存在问题的根本。 第四章:“恶与自由”。梁遇春意识到存在的虚无,认识到唯有对生活持有“迟起”态度,才能赋予自己生命以意义。他认为卓越心灵不会向外攀援,而是回归自己内在的本质,使自己的存在具有坚实的基础。生命本质注定了外在的不可靠和存在的偶然性,自由心灵透观到人类命运的脆弱性和局限性,在体验到极端境况和终极无归属的“恶”后,坚决追求心无挂碍的自在状态。本论文从问题出发,突出研究梁遇春散文内含的存在主义特征,在具体的研究中既有整体性的把握,又要深入到作者内心的复杂体验把握其殊异性的价值诉求。
【关键词】:梁遇春 存在主义特征 荒诞意识 有死观 自由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6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4
  • 第一章 “有死观”与存在者在场14-20
  • 第二章 荒诞意识与“流浪汉”的精神状态20-25
  • 第三章 本真存在与时间体验25-28
  • 第四章 恶与自由28-33
  • 结语33-34
  • 参考文献34-37
  • 致谢3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喻大翔;学者散文的现代理性精神[J];社会科学辑刊;2001年05期

2 王烨;;梁遇春散文译介与创作的显在关系[J];太原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论梁遇春散文的存在主义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0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0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e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