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金乡四平调剧本的审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2 09:01

  本文关键词:金乡四平调剧本的审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四平调诞生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至今仅有七十余年的历史,发展脉络清晰可循。它主要流行于豫鲁苏皖四省交界之地,深受当地百姓喜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这一年轻的地方剧种在山东省金乡县扎下了根,从此成为金乡人民最为喜爱的一种戏剧艺术。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平调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兴趣。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学界对四平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发展历史、唱腔艺术、传承与保护等方面,而对其剧本的审美研究尚未有人涉足。这就导致对四平调的研究不够全面。由于四平调主要用方言演唱、曲调平稳,笔者的故乡恰好是四平调流行的地方,故而在研究上有一定的语言和地域优势。为进一步弥补四平调研究之不足,开拓四平调研究的新领域,笔者以金乡的四平调剧本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古典戏剧审美理论,对其进行审美研究。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以国内所有研究四平调的著作、学术论文及著名的戏剧理论著作为主要参考文献,以金乡县四平调剧团的主要演员、导演、编剧等为访谈对象,在基于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分析了金乡四平调剧本的审美特点并挖掘出其审美价值。对金乡四平调剧本的审美研究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论述了选题原因、意义和价值,并对国内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第二部分是对金乡四平调发展历史的概述,主要介绍了四平调的发展简史、金乡县四平调剧团的发展简史和剧团的主要领导人、演员、编剧等。第三部分是对金乡四平调剧本的审美研究,这是本文的重点内容。采用归类法,搜集金乡四平调剧团上演的剧目并分类整理;以表格形式对每一个剧目加注详细说明。在此基础上,以金乡县四平调剧团最擅长演出的剧目为典型例证,从题材、情节、语言、人物和大团圆结局五个方面,运用中国古典戏剧审美理论,分析后得出如下结论:①选题贴近现实生活、与时俱进,②结构设计简单明晰,③人物塑造具有典型性,④剧本语言极富乡土气息,⑤符合观众审美心理的大团圆结局。第四部分是对金乡县四平调剧本的审美价值的挖掘,包括易于登台演出、以情动人、寓教于乐三个方面。第五部分是对本研究的总结以及对金乡四平调剧本开展后续研究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金乡四平调 剧本 审美特点 审美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12
  • 第一章 金乡县四平调的形成与发展12-23
  • 第一节 四平调的形成与发展概述12-15
  • 第二节 金乡县四平调产生的文化背景15-16
  • 第三节 金乡县四平调剧团的发展史16-19
  • 第四节 金乡县四平调剧团的代表人物及代表剧目19-23
  • 第二章 金乡县四平调剧本的审美研究23-44
  • 第一节 金乡县四平调剧团演过的剧目23-34
  • 第二节 金乡县四平调剧本的审美特征分析34-44
  • 第三章 金乡县四平调剧本的审美价值44-46
  • 第一节 易于登台44-45
  • 第二节 以情动人45-46
  • 第三节 寓教于乐46
  • 结语46-48
  • 参考文献48-50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0-51
  • 致谢51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友军;;初创时期中国电视剧的美学形态初探[J];当代电视;2011年03期

2 王向明;现代戏中丑角表演艺术对传统戏曲的继承与发展[J];当代戏剧;2004年S1期

3 和建元;;戏剧元素相互借鉴的喜忧刍议[J];大舞台(双月号);2008年06期

4 段文英;;灵丘罗罗腔剧本解析[J];大舞台(双月号);2009年03期

5 吴圆圆;;沅江三棒鼓的历史渊源及文化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17期

6 王洁;;戏曲《徽州往事》的多维革新[J];大舞台;2014年02期

7 滕飞;;戏曲元素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传承[J];大众文艺;2014年16期

8 李秀东;;论话剧表演艺术性与特点[J];华章;2012年02期

9 周朝生;;推剧基本唱腔四句推子的声腔优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10 张洁;;戏剧影视表演中的形体教学刍议[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荣花;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1937—1949)[D];河北大学;2011年

2 李宏复;枕顶绣的文化意蕴及象征符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孔培培;从拉魂腔到柳琴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段建宏;戏台与社会:明清山西戏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5 颜伟;明清山东杂剧传奇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6 薛雷;梨园拉魂第一腔[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7 韩启超;音乐在戏曲继替变革中的作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8 李军;齐如山戏曲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高源;李渔的整体戏剧观念及其理论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10 徐雪辉;元杂剧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其荣;周稚廉戏剧作品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德华;豫剧“豫东调”与“豫西调” [二八板]类唱腔的差异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3 纪海英;论戏剧文学教学对中师生文化素质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芳;内蒙古西部民歌演唱特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卢霜霜;多维视野中的《孔雀东南飞》改编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6 涂江涛;河南汝南县罗卷戏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瑜;蒲剧做功中的特技表演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8 高健;电视文艺传播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田振华;靠山红的艺术研究[D];天津音乐学院;2012年

10 阎娟娟;张庆奎及其表演艺术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金乡四平调剧本的审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11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011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b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