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李俊民《庄靖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9 21:03

  本文关键词:李俊民《庄靖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李俊民(1177——1260),字用章,别号鹤鸣老人,金元之际泽州晋城人。金承安五年(1200),以经义举进士第一,后奉翰林文字。李俊民在金末文坛上名望稍逊于元好问,是金元之际山西籍的著名学者。他一生著述繁富,但因金元间兵灾连绵,遗失颇多。后由泽州长官段直刻其遗集《庄靖集》十卷、《庄靖先生乐府》(《庄靖集补遗》)一卷。《庄靖集》是一部比较有特色的文集,,能够较为全面反映李俊民的生平、交游及作者所处金末元初的社会历史环境。 对于李俊民的研究,在李俊民生平与考证上比较成熟,文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但是从文献学角度的研究尚属未见,尤其是对李俊民的交游、《庄靖集》的历代版本、文献价值三方面未进行过研究。 本文充分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根据文集收录诗文及辑补文章的内容,从四个方面来进行研究。 第一,叙述李俊民的家世生平。首先,根据《庄靖集》中作者所纂《李氏家谱》,叙述作者的家族情况。其次,对作者的生平事迹进行梳理。再次,分析作者的教育渊源。最后,根据《庄靖集》中的诗文内容对作者的交游进行考证,大致勾勒出李俊民当时活动的文化圈。 第二,介绍《庄靖集》的编纂与历代版本流传。首先,主要通过作者的家庭文化背景、个人修养以及泽州当地的教育情况了解《庄靖集》的编纂文化背景。其次,对其成书与刊行的年代考证,同时梳理历代版本。再次,了解各书目提要中对《庄靖集》版本著录情况。最后,探讨这部文集流传的局限性。 第三,了解文集的内容。首先,对通行易见《庄靖集》本内容比较,选定吉林文史出版社整理本为底本。其次,根据选定底本从题材、思想上分析其内容。最后,运用《全辽金文》、《全元文》、雍正《山西通志》、雍正《泽州府志》等文献对底本吉林文史出版社《元代别集丛刊·李俊民集》所缺诗文辑补。 第四,论述《庄靖集》在文学、社会文化方面的文献价值。首先从文学角度根据文集中的诗文,分析诗歌、散文的文学价值。最后,根据文集中的诗文论述其在晋东南区域历史文化及古代社会文化方面的价值。 文集收录的诗文不仅为研究其家世、生平提供了重要线索,且反映了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通过梳理历代版本及深入了解文集的内容,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
【关键词】:李俊民 《庄靖集》 历代版本 文献价值 社会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6.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1 绪论10-16
  •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0
  • 1.1.1 选题目的10
  • 1.1.2 选题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0-13
  • 1.2.1 关于作者本人及文本研究11-12
  • 1.2.2 关于其诗文研究12-13
  • 1.3 研究内容与思路13
  • 1.4 研究价值13-16
  • 2 李俊民的家世与生平16-31
  • 2.1 从自撰《李氏家谱》看其宗族渊源与发展16-18
  • 2.2 生平与著述18-24
  • 2.2.1 生平18-24
  • 2.2.2 李俊民的著述24
  • 2.3 师承与交游24-31
  • 2.3.1 师承24-25
  • 2.3.2 交游25-31
  • 3 《庄靖集》的编纂与流传31-38
  • 3.1 编纂的文化背景31-32
  • 3.1.1 作者家族文化背景及个人修养31
  • 3.1.2 泽州当地教育文化背景31-32
  • 3.2 《庄靖集》的成书与刊行32-33
  • 3.3 《庄靖集》的历代版本33-37
  • 3.3.1 元刻本(祖本)33
  • 3.3.2 明代版本33-34
  • 3.3.3 清代版本34-36
  • 3.3.4 民国影印本36
  • 3.3.5 当代整理本36
  • 3.3.6 诸家书目所载《庄靖集》举要36-37
  • 3.4 版本流传的局限性37-38
  • 4 《庄靖集》的内容38-46
  • 4.1 通行易见《庄靖集》本内容比较38
  • 4.2 《庄靖集》的内容38-44
  • 4.2.1 《庄靖集》的体裁形式39-42
  • 4.2.2 《庄靖集》的思想内容42-44
  • 4.3 对《元代别集丛刊·李俊民集》的辑补44-46
  • 5 《庄靖集》的文献价值46-57
  • 5.1 文学方面46-49
  • 5.1.1 诗歌46-49
  • 5.1.2 文章49
  • 5.2 社会文化方面49-57
  • 5.2.1 研究晋东南区域历史文化49-53
  • 5.2.2 研究古代社会文化53-57
  • 6 结语57-59
  • 致谢59-61
  • 参考文献61-64
  • 附录一64-67
  • 附录二67-7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7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东新;张婧;;金代遗民文人李俊民生平行迹述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2 丁治民;李俊民、段氏二妙诗词文用韵考[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罗海燕;;《全元文》佚文十四篇及其价值[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1年03期

4 王善军;;宋代宗族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原因[J];安徽史学;2013年01期

5 张建伟;;论李俊民与陶渊明之归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周惠泉;金代散文浅论[J];晋阳学刊;1985年03期

7 周腊生;;“陵川七状元”考证[J];晋阳学刊;2008年01期

8 胡传志;;论金末入宋文人及其创作[J];晋阳学刊;2010年05期

9 郭凤明;李艳春;;金代词家李俊民的遗民情怀[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王树林;金人别集传世版本叙考[J];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于东新;多民族文化背景下的金代词人群体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李俊民《庄靖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7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17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77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