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罗隐咏史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02 09:13

  本文关键词:罗隐咏史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罗隐是晚唐文坛上的杰出人物,他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怀有强烈的治世之心,却仕途坎坷,一生困顿不得志。他著作颇丰,有大量诗文传世。其中最能体现他思想人格的咏史诗,有七十余首。他的咏史诗创作,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都有着鲜明的特色,承袭前人的现实主义风格,开宋诗先风,具有重要的文学地位。然而目前罗隐尚未引起人们的充分重视,关于罗隐的研究还很不完善,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本论文将对罗隐创作中的精华部分——咏史诗,进行具体而详细的分析研究,试图对关于罗隐的研究体系稍作完善。本论文由绪论、五个章节和结语三个部分构成。绪论部分明确了论题的研究动机及目的,回顾本论题的研究现状,总结其中得失,并对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一章厘清了咏史诗的定义,并对晚唐之前的咏史诗发展作了简要分析。第二章论述了罗隐咏史诗的创作概貌,第一节探究了罗隐创作咏史诗的外部环境,第二节对罗隐的咏史诗进行了量化统计,通过数据分析更直观的看出罗隐创作咏史诗的特点。第三章从罗隐生平入手,将其一生分为三期,进一步探析罗隐一生际遇与咏史诗形成的内在关系。第四章从思想内容上解读罗隐咏史诗的精神内涵,分为四部分,不同的题材内容对应不同的主题特色:第一节君主题材类咏史诗主要体现了罗隐的批判精神,第二节文士题材类表达了罗隐的时运见解,第三节女性题材类展现了罗隐对历史兴亡理性的反思态度,第四节览古抒怀的题材集中表现了罗隐的忧患意识。第五章论述了罗隐咏史诗创作的艺术成就,从高超的写作技巧、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及多样的诗歌风格三个方面详细而深入的探讨罗隐咏史诗的艺术魅力。结语部分是对本文的总结,对罗隐咏史诗作出客观评价,对其诗史意义进行阐述。
【关键词】:罗隐 咏史诗 创作背景 漂泊生涯 题材特色 艺术成就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2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7
  • 绪论7-12
  • 第一章 咏史诗的含义界定及其晚唐前发展脉络12-21
  • 第一节 咏史诗的含义界定12-18
  • 第二节 晚唐咏史诗繁荣的基础18-21
  • 第二章 罗隐咏史诗创作概貌21-31
  • 第一节 罗隐咏史诗的创作背景21-26
  • 第二节 罗隐咏史诗的量化分析26-31
  • 第三章 罗隐的漂泊生涯与咏史诗创作31-42
  • 第一节 勤学敏思奠定咏史诗创作基础31-33
  • 第二节 屡试不第激发咏史诗创作动力33-37
  • 第三节 归越赋闲难抑咏史诗创作热情37-42
  • 第四章 罗隐咏史诗的题材特色42-55
  • 第一节 君主题材彰显强烈的反判精神42-45
  • 第二节 文士题材昭示卓越的时运见解45-48
  • 第三节 女性题材体现理性的反思态度48-52
  • 第四节 览古题材蕴含深沉的忧患意识52-55
  • 第五章 罗隐咏史诗的艺术成就55-69
  • 第一节 高超的技巧——精谨通俗立意妙55-59
  • 第二节 鲜明的个性——讽喻刺世见识高59-64
  • 第三节 多样的风格——沉郁自然妙语多64-69
  • 结语:罗隐咏史诗的诗史意义69-71
  • 参考文献71-73
  • 附录73-78
  • 后记78-8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林启兴;罗隐的“十举不第”与晚唐科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2 冯傲雪;论唐代咏史诗的忧患意识[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张红;;泥塘中的锋芒——论罗隐诗歌的讽刺艺术[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李最欣;;罗隐“凡十上不中第”之说辩正[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05期

5 刘则鸣;罗隐诗的哲理化倾向[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孙云;论忧患意识[J];人文杂志;1998年02期

7 张一平;罗隐原名为“罗横”吗?[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邓惠红;罗隐诗文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吴斌;罗隐悲剧性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3 孙兴国;罗隐诗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罗隐咏史诗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06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406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f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