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从《道家诗纪》选评看张谦美学思想

发布时间:2022-02-17 12:34
  《道家诗纪》是清代道士张谦编撰的一部选本作品,它以历代道士诗歌为编选对象,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部道士诗歌总集。该集现存二十二卷残本,内容仅涉及唐、五代、元、明、清五个朝代,唐前、宋、辽、金等时代的内容均已亡佚。虽仅存残卷稿本,但其所含内容非常丰富,辑录诗人共三百一十九位,选录的诗歌仅清代就达七百余首。因此,作为诗歌选本总集,《道家诗纪》通过编选的诗人与诗歌体现出丰富的美学思想。此外,《道家诗纪》文本中附有《小瀛洲仙馆诗话》这一诗话作品,张谦常以“小瀛洲仙馆诗话曰”的形式对所选诗人或诗歌进行评价,这些品评的内容亦展现出张谦独特的美学思想。本文主要结合张谦的个人经历、清代的政治文化背景及传统道教美学思想等内容,从《道家诗纪》的选评对张谦的美学思想进行研究。绪论部分从研究意义、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与思路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概括。正文从四个方向展开:第一章,因当前关于张谦及其《道家诗纪》的研究甚少,张谦其人以及《道家诗纪》其书还并不为众所知,故而先对其人与其书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此外,了解张谦其人,不论是其生平经历,还是诗学才情,皆有益于掌握张谦美学思想的来源;了解《道家诗纪》其书,无论是该作目... 

【文章来源】:四川师范大学四川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方法及思路
第一章 张谦其人及《道家诗纪》其书
    第一节 张谦其人
        一、张谦的字、号及生卒年
        二、儒道并行的诗学才情
    第二节 《道家诗纪》其书
        一、作品名与卷次问题
        二、作为诗纪体选本作品
第二章 《道家诗纪》美学思想的形成背景
    第一节 清代道教发展状况
        一、清代道教与政权的关系
        二、清代道教与儒、释的关系
    第二节 清代道教美学思想概况
    第三节 清代道人诗社集会盛状
第三章 《道家诗纪》选评诗人的审美标准
    第一节 从诗人身份探审美标准
    第二节 从诗人选源探审美标准
    第三节 从诗人编排顺序探审美标准
第四章 《道家诗纪》选评诗歌的审美风格
    第一节 重“自然”之诗美
        一、“自然”风格探源
        二、重“自然”之因
        三、《道家诗纪》“自然”诗美的具体表现
    第二节 尚“清”之诗美
        一、“清”风格探源
        二、尚“清”之因
        三、《道家诗纪》“清”之诗美的具体表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孙思邈生平问题十二讲之一——孙思邈的生年和卒年(上)[J]. 宋珍民.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5)
[2]清朝宗室与道教[J]. 尹志华.  宗教学研究. 2017(04)
[3]杭州稀见古籍《郭西诗选》的艺术风格与美学范畴[J]. 章辉.  美育学刊. 2017(01)
[4]明清江南社诗总集编纂研究[J]. 王文荣.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5]论清代诗社的基本内涵[J]. 胡媚媚.  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1)
[6]张廷济致海盐汪俨斋父子的信札八通[J]. 葛金根.  收藏家. 2015(11)
[7]张谦稿本《道家诗纪》诗学承递性表现及成因[J]. 陈星宇.  贵州社会科学. 2015(09)
[8]明代文学社群类型及其文坛嬗变[J]. 张涛,张慧萍.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05)
[9]清代学术与诗话的专门化[J]. 张红.  中国文学研究. 2013(04)
[10]张谦及其稿本《道家诗纪》再探[J]. 罗争鸣.  学术论坛. 2013(08)

博士论文
[1]清代地域诗话研究[D]. 李清华.上海大学 2016
[2]清人选清诗总集研究[D]. 刘和文.苏州大学 2009
[3]明清江南文人结社研究[D]. 王文荣.苏州大学 2009
[4]中国古典美学清范畴研究[D]. 陈聪发.复旦大学 2007
[5]明清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研究[D]. 李珉.四川大学 2003
[6]南宋金元时期的道教美学思想[D]. 申喜萍.四川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论中国古代“自然”的审美意蕴[D]. 李雅丽.湖南师范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29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629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4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