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梁祝”传说的接受历程与当代传承研究

发布时间:2022-11-05 03:00
  历经千余年发展的“梁祝”传说在历史的“变”与“不变”中不断发展完善,成为世界文化经典。无论时代如何洗礼变革,文艺思潮如何风起云涌,它始终以真挚动人的爱情神话,自由平等的现代观念和蓬勃向上的生命意识走向接受者的视野。“梁祝”传说的发展史不只是一部传承人口头讲述的历史、文人创作改编的历史,也是一部由不同历史时期的接受者重构而成的审美接受史,重构的内容不仅包括多种多样可闻、可视的叙事形态和文本类型,也包括众多接受者的审美经验和审美创造。“梁祝”传说之所以产生并流传甚广,就在于它具有广泛的接受群体和不断丰盈的生命活力。“梁祝”传说的接受历程不仅表现出内涵的丰富性和范围的广博性,在接受形式上亦丰富多样,它不再只是部分接受者茶余饭后的审美享受,而是全民性的审美体验,上升为全民的精神意志,符合人类共有的审美需求。从历史的接受特点来看,没有主体接受就没有“梁祝”传说,接受主体不仅是传说存续的传承人,传说意义的实现者,还是传说内容的创造者,因而在核心意蕴和基本情节稳定不变的前提下传说的结构、形式具有开放性,可衍生出多种文艺形态,并能适应变化多端的社会语境,在历史的潮流中稳步前行。然而当代文化生态环境发生...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现实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梁祝”研究发展史
        二、“梁祝”传说本体研究
        三、民间传说的接受研究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从民间想象到主流文化
    第一节 “梁祝”传说与民间想象
        一、“义妇冢”雏形
        二、哭坟开墓
        三、以魂化蝶
    第二节 “梁祝”传说与主流话语
        一、儒家伦理和封建教化
        二、“因果报应”和“天仙下凡”
        三、男女平等和婚恋自由
第二章 从地方起源到跨域接受
    第一节 “梁祝”传说的地方起源
        一、河南汝南县
        二、浙江宁波
        三、江苏宜兴
        四、山东济宁
    第二节 “梁祝”传说的跨域接受
        一、国内接受
        二、国外接受
第三章 从口头叙事到多元文艺
    第一节 口头叙事的“梁祝”传说与歌谣
        一、“梁祝”传说的特点
        二、“梁祝”歌谣的共性
    第二节 书面文本的“梁祝”小说与剧本
        一、“梁祝”小说
        二、“梁祝”剧本
    第三节 多元艺术形式的“梁祝”
        一、戏剧中的“梁祝”
        二、影视中的“梁祝”
        三、“梁祝”音乐
第四章 “梁祝”传说的接受特点
    第一节 接受主体的多重身份
        一、传说意义的实现者
        二、传说内容的创作者
        三、传说存续的传承者
    第二节 接受文本的稳定性与开放性
        一、情节单元和文本意蕴的稳定性
        二、文本结构和形式的开放
    第三节 接受语境的影响与限制
        一、政治影响与传说接受
        二、经济影响与传说接受
        三、文化影响与传说接受
第五章 “梁祝”传说的当代传承
    第一节 观照当代审美经验
        一、世俗化与娱乐化倾向
        二、自由性向实用性的转变
    第二节 遵从当代文化语境和审美期待
        一、尊重文化多样性与人的主体性
        二、遵从接受主体的审美期待
    第三节 深化“梁祝”传说审美内涵
        一、历史文化意蕴的贯通
        二、当代伦理观念的更新
    第四节 促进“梁祝”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
        一、审美活动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
        二、审美诉求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广西金秀瑶族“梁祝”故事传播变异表征的成因探析[J]. 雷文彪.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04)
[2]金秀大瑶山瑶族“梁祝”故事传播的变异表征[J]. 唐骋帆.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03)
[3]河南梁祝文化研究及其保护现状综述[J]. 张雯.  天中学刊. 2018(01)
[4]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的文化经济学阐释[J]. 黄永林.  文化遗产. 2018(01)
[5]转型与融合:非遗保护背景下的梁祝文化传承[J]. 陈华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 2016(00)
[6]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艺术魅力[J]. 郭路遥.  音乐天地. 2016(11)
[7]当代语境下庙会文化空间整体保护及重构——以上海龙华庙会及宁波梁祝庙会等为研究对象[J]. 陈勤建.  西北民族研究. 2016(03)
[8]朱立元实践存在论美学研究[J]. 叶晓阳.  美与时代(下). 2016(01)
[9]梁祝化蝶考[J]. 王宁邦.  艺术百家. 2015(05)
[10]“梁祝”文艺在东南亚的传播及影响[J]. 匡秋爽.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5(05)

博士论文
[1]从民间传说到艺术经典[D]. 匡秋爽.东北师范大学 2015
[2]中国白蛇传经典的建构与阐释[D]. 高艳芳.华中师范大学 2014
[3]民间故事的生成与接受[D]. 柴楠.辽宁大学 2013
[4]从资源到资本[D]. 徐金龙.华中师范大学 2011
[5]面向民间与主流的文化内在整合[D]. 徐磊.山东大学 2010
[6]媒介形态与故事建构[D]. 孙正国.上海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梁祝经典的历史建构及当代传承发展研究[D]. 陈宇婷.广西师范大学 2019
[2]从舞台到影视[D]. 王雨纯.浙江工业大学 2019
[3]梁祝故事侗族歌谣流传研究[D]. 李万鱼.贵州民族大学 2016
[4]地方性审美经验的表征[D]. 吕雅芬.广西民族大学 2016
[5]“梁山伯与祝英台”之当代改编研究[D]. 师丽娟.东华理工大学 2015
[6]姚斯审美经验理论研究[D]. 宋晗.哈尔滨师范大学 2012
[7]梁祝传说在壮族地区的流传与变异研究[D]. 杨芳.广西民族大学 2008
[8]姚斯审美经验理论研究[D]. 涂玉英.南京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01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701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a1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