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孙福熙散文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6 21:51
  在恢弘的现代文学史上,兼画家、作家与编辑三重身份于一身的孙福熙受到的关注向来偏少,遑论对其散文的研究,最终只得沦为沧海遗珠,也为本文的展开提供了契机。论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绪论部分,对孙福熙其人进行详细的介绍,然后通过对已有研究的梳理整合出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即文本研究不够深入、无法从宏观谱系上把握其艺术特色等。第一章首先从文化教育、自我抒发以及外界影响三个方面入手,横向探究孙福熙由绘画到文学创作的路径转变;尔后由前后期散文的文体特征出发,纵向分析孙氏散文创作由游记到杂感的风格流转。最后从身份转变、创作风气的影响以及时局变化三个方面探究孙福熙风格转变的原因。第二章在了解中国游记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深入至孙福熙游记文本当中,明确其在沿袭古代写景题材之外更加广博的题材书写,由此促生出山水型、社会型、文化型三种类型的游记写作路径。在结构上,孙氏游记呈现出由中国——法国——中国的圆形结构模式,在这个漫长往复的过程中,以孙福熙主体经验为参照,来回的行程构成了对比或颠覆,既揭示出孙氏本人的变化与成长,也总结出所经地区人民生活方式的变与不变。内容上,孙氏在游记创作中加入绘画元素,如色彩的运用、构图的考量...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孙福熙散文创作与风格流变
    第一节 由画及文的创作路径
    第二节 由游记到杂评的风格流变
    第三节 孙福熙创作风格流变探究
第二章 孙福熙游记研究
    第一节 游记散文发展概况
    第二节 孙福熙游记类型
    第三节 孙福熙游记艺术风格
第三章 孙福熙散文与画家散文
    第一节 孙福熙散文流变得失分析
    第二节 画家散文及其艺术特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现代文学的知识分子叙事传统[J]. 李志孝.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2]民间叙事中的圆形结构及其艺术功能[J]. 李皓.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9(02)
[3]中国现代文学报刊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 史建国.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4]圆形叙述结构的迷宫——从叙述角度论《呐喊》与《彷徨》中的圆形结构[J]. 岳亚莉.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4)
[5]民国时期艺风社美术展览研究综述[J]. 李惠兰.  美与时代(中). 2017(12)
[6]民国时期《艺风》月刊考略[J]. 石晶.  图书馆学研究. 2017(13)
[7]“介入”还是“超然”的士人成就的“王道”——读余英时的《士与中国文化》[J]. 岳君惠.  大众文艺. 2016(17)
[8]《晨报副刊》时期孙伏园的副刊编辑思想[J]. 赵双阁,王和馨.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6(01)
[9]论史铁生创作中的时间意识及其圆形结构艺术[J]. 邓齐平.  湖南社会科学. 2014(06)
[10]晚清域外游记与中国散文的现代性嬗变[J]. 杨汤琛.  文学评论. 2014(05)

博士论文
[1]丰子恺文学创作与绘画[D]. 黄思源.湖南师范大学 2014
[2]《艺风》月刊(1933.1-1937.3)研究[D]. 石晶.东北师范大学 2012
[3]行旅体验与文化想象[D]. 李岚.华中师范大学 2007
[4]北新书局与中国现代文学[D]. 陈树萍.华东师范大学 2006
[5]语丝社研究[D]. 陈怀琦.复旦大学 2005
[6]中国传统诗画关系探究[D]. 刘晔.南京艺术学院 2004

硕士论文
[1]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对中国士大夫传统研究[D]. 刘婷.黑龙江大学 2017
[2]北新书局研究[D]. 胡砚捷.上海师范大学 2017
[3]孙福熙散文作品中景物描写的研究[D]. 于世伟.牡丹江师范学院 2016
[4]中国现代文学期刊研究[D]. 蔡淼.温州大学 2016
[5]孙伏园与重庆时期的《中央日报》副刊研究[D]. 张颖.西南大学 2015
[6]周作人与《语丝》周刊[D]. 康洁.河北师范大学 2013
[7]《语丝》与1920年代社会文化思潮论争[D]. 郭美容.辽宁师范大学 2013
[8]五四散文的现代性开拓[D]. 刘旭.辽宁大学 2012
[9]丰子恺散文中的漫画思维[D]. 胡媛媛.华中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711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711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1f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