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孟称舜戏剧“情正”观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07 15:45
  “情正”的文学创作观念,来源于儒家的“情理”之辨,是明代形成的“情理观”中单独析出的一个观点。孟称舜所论述的“情”之“正”的理论,最早由王思任提出,但王思任在论述这个观点时,主要还是在“情”的范畴内说“正”,没有把“正”作为一个独立方面详细论述。孟称舜在王思任的理论基础上,把“正”提到了与“情”相对的面单独论及,并赋予“情正”观三个方面的内涵:一是要符合“情真”的特点,即要做到“笑则有声,啼则有泪”;二是“情正”要坚定“情至”的因素,即要“笃于其性,发于其情”;三是“情正”劝告世人“从一以终,之死不二”,达到“情贞”。“情正”的理念虽然是作者在后期才整理出来的,但这一创作理念实际贯穿了他创作活动的始终。“情正”观作为明代“情理观”的发展和延续,更为细化了文学创作中应该遵循的“理”的部分,在当时是极富创新的理论见解。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来阐述孟称舜戏曲中的“情正”观。第一部分梳理了儒家的“情理”之辨,“情理”作为文学创作中一对相对的概念,古已有之,最初出现于诗歌鉴赏领域,后被各种文体广泛应用和讨论,孟称舜在李贽、汤显祖、冯梦龙“言情”观点中单独辟出“情正”一说,是很有创见的。第二部分着眼于...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缘起与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一、孟称舜“情正”观及其渊流考述
    (一)儒家“情理”之辨
        1.先秦两汉——情理关系的讨论
        2.魏晋时代——情理内涵的发展
        3.唐宋元时期——情理功用的触及
    (二)明代言情观
        1.李贽——“绝假纯真童心说”
        2.汤显祖——“生而有情至情说”
        3.冯梦龙——“情经理纬情教观”
    (三)孟称舜“情正”观
        1.“情”的内涵——强调“情”的教化作用
        2.“正”的含义——着重“养浩然之气”
        3.“情正”观的内容——必须以“诚”为核心
二、孟称舜戏剧中的“情正”呈现
    (一)“笑则有声,啼则有泪”——情真
    (二)“笃于其性,发于其情”——情至
    (三)“从一以终,之死不二”——情贞
三、孟称舜“情正”观的成因
    (一)动荡的政治背景——“仕途坎坷,呼唤正统”
    (二)崛起的商品经济——“士格变化,走向世俗”
    (三)耿介的性格特质——“有功圣门,发愤著书”
四、孟称舜“情正”观的意义和影响
    (一)“情正”观的意义——“可置于案头,也可演之台上”
    (二)对明清戏曲的影响——抒情要有所规范
    (三)给近代学术的启发——掌握节制的力量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本文编号:3737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737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0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