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高晓声小说中的“乡村”书写

发布时间:2017-05-23 19:04

  本文关键词:高晓声小说中的“乡村”书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晓声是新时期小说创作的杰出代表,“文革”前凭借小说《解约》在文坛崭露头角,“文革”后重返文坛,因创作《“漏斗户”主》、《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等一批优秀的短篇小说而名声大噪,丰富的文学创作使他在当代文坛上广受好评。高晓声的小说创作主要呈现跌宕起伏并最终趋向平和的态势,由特定历史事件引发的人生轨迹的突转在高晓声的小说创作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影响,无论从小说人物、思想、语言还是作者情感来看,高晓声始终都在执着地书写“乡村”,使其小说有深重的泥土气息。而这种“乡村”书写既是对一种经济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多方位呈现,也是对一种文化传统和情感指向的多层次表达。小说多以农村为背景,以人物的物质生活为切入点,呈现农村经济发展受挫与改革过程中的利害得失、人物在多变的农村政策下为生存而挣扎的境况,以及农村经济改革中人物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生的巨大震动。在这种“乡村”书写背后,是作者因坎坷的人生经历和崇高的创作理想而产生的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改革的深刻批判和对在历史转折时期精神受挫、无所依靠的人的人道主义关怀。论文分为四个部分来论述高晓声小说中的“乡村”书写:首先绪论,对高晓声的文学创作进行简单概述,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细读文本,阐释本论文的选题缘由和内容构思,并对“乡村”书写作出界定。第一章在绪论基础上,通过对“乡村”中农民和知识分子两个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性格特征的分析,呈现出高晓声小说中“乡村”书写的具体表现。第二章主要是根据第一章对农民和知识分子两个群体的分析概括出高晓声小说中“乡村”的特征,即基于重组的失落与渴望、源白历史的悲情与韧性,将生于“乡村”的农民和来到“乡村”的知识分子视为强大历史力量的化身,给“乡村”带来了微弱而持久的生命力。第三章主要从作者自身经历和创作目标两个方面分析作者“乡村”书写的原因,高晓声农民和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使他准确把握这两个群体的行为和意识有了可能,同时,作者将源于农民身份的淳朴幽默和源于知识分子身份的冷峻批判与人道主义关怀相融于小说创作,使小说中的“乡村”书写情理兼备。此外,自高晓声初登文坛便形成的“大胆干预生活”的态度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过程,而他在“乡村”中看到了历史积淀下来的坚强力量和“乡村”自身拥有的对一切事物的包容,使他自觉地将“乡村”作为书写对象。第四章主要论述高晓声小说中“乡村”书写的意义,通过底层意识、批判意识、哲学意识三个层面表现其文学价值,肯定了他的小说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的指导意义和在当代文学中的影响,并作探究性思考,试图更加准确地定位高晓声小说在文学史中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高晓声 “乡村” 农民 知识分子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I207.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5
  • 第一章 高晓声小说中“乡村”的人物构成15-28
  • 第一节 高晓声小说中“乡村”的农民15-23
  • 第二节 高晓声小说中“乡村”的知识分子23-28
  • 第二章 高晓声小说中“乡村”的特征28-35
  • 第一节 基于重组的失落与对抗28-31
  • 第二节 源于历史的悲情与韧性31-35
  • 第三章 高晓声小说中“乡村”书写的成因35-43
  • 第一节 农民与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35-37
  • 第二节 干预生活与精神还乡的创作态度37-43
  • 第四章 高晓声小说中“乡村”书写的意义43-48
  • 第一节 “乡村”书写中底层意识与批判意识的交融43-46
  • 第二节 “乡村”书写中哲学意识的表达46-48
  • 结语48-49
  • 参考文献49-52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2-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杰;;高晓声小说中的现代意识论[J];理论界;2009年07期

2 黄毓璜;;作家高晓声[J];文学教育(下);2010年09期

3 陈允豪;;高晓声和《七九小说集》[J];读书;1981年03期

4 程善帮;试谈高晓声小说的辩证艺术[J];武汉师院咸宁分院学报;1982年02期

5 周葱秀;;试论高晓声的创作[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1期

6 约翰·契纳雷;柯力;;高晓声创作简评[J];当代外国文学;1985年01期

7 侯虞敏;高晓声心态小说初探[J];镇江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3期

8 范准;论高晓声小说的幽默风格[J];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06期

9 李盛昌;文坛“农夫”——高晓声印象[J];理论与创作;1997年01期

10 贾忠良;;高晓声的幽默艺术[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石湾;冬祭高晓声[N];文艺报;2012年

2 陆建华;寒碜的高晓声故居[N];文学报;2012年

3 黄毓璜;怀念高晓声[N];文艺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高晓声研究会”在常州成立[N];文学报;2012年

5 石湾;从董墅故居走进高晓声的文学世界[N];中华读书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晓;论高晓声小说中的苦难书写[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2 钟颖慧;高晓声小说中的“乡村”书写[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苗点;时代的沉浮—新时期以来有关高晓声的评论探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王海舒;试论高晓声的新笔记小说[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文花;李元吉与高晓声农民小说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6 李徽昭;高晓声乡土意识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葛雪梅;给农民变形人格以喜剧舞台[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高晓声小说中的“乡村”书写,,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88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3888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c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