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中国文学论文 >

论汉字性质的多元性

发布时间:2014-08-13 10:49

  尽管学术界针对汉字性质问题展开过多次讨论,但至今各家分歧仍然较大。有的从文字的作用和功能方面人手,有的着眼于文字符号记录语言的方式,有的侧重从文字代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分析。由于观察的视角不同,在汉字的看法和认识上也就见仁见智。

  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呢?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问题。世界所有文字,在文字特征方面皆存有共性和个性。因此,我们在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问题时,首先应该定位在人类文字特征方面,通过文字特征这一视角对某一文字进行综合考察和研究。然后运用历时和共时比较法,对不同时期的同一文字进行字际内、同一时期不同类型文字进行字际外的深人对比,找出共性和个性,才有可能对此种文字的性质有一个更清楚、更全面的认识。

  一、汉字体系定性的客观标准汉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虽然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但一直都是用汉字来记录的。从汉字发展史来看,汉字形体发生了多次演变,汉字构造层次多样、记录汉语手段丰富、形音义关系复杂多变。正因如此,国内外语言学家对汉字性质的界定问题历来分歧就较大。我们对各家讨论汉字性质问题出现纷争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对文字定性的标准不一文字特征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语言段落”和“表达方法”反映文字的内容; “文字的符号形式”是指文字的外形特征、外部形态,它表现文字的形式。给文字定性须兼顾形式和内容两方面。

  从文字的符号形态分析,人类古今所有文字的符号形态可分为图符、字符和字母三类。古文字阶段诸如古代中国殷商西周时期的甲骨金文、古埃及圣书字、西亚楔形字都是图符文字。象形是图符文字的构字形态特征,此类字犹如一幅简明的图画,如甲骨文中的“宿”即像人睡于屋中的草席之上,金文“取”犹如以手取耳之状。古代汉字是图符文字,文字与语词的意义紧密相联,属于表形文字范畴。隶楷阶段的汉字是笔画体文字,草书和行书是流线体文字。由于汉字形体和构字方式的变化,汉字分别被称为“表意文字”、“表音文字”、“音意文字”、“意音文字等。

  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是指某种文字凭借何种手段去记录语言。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可分为表形、表音、表形兼表音三类。由于各家对汉字在表形、表音上的认识和理解不尽相同,即使在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一相同的层面上来分析汉字的性质,也有“表形”、 “表意”、 “表音”、 “意音”等不同的结论。

  文字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或称语言段落)是指文字的基本单元表达语言中的何种要素。从语言段落角度分析汉字的性质,出现了“表词文字、词素文字、语素文字、语词一音节文字、语素一音节文字”等观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各家所使用的标准不同,在对汉字性质问题上自然会产生各种分歧。  尽管学术界针对汉字性质问题展开过多次讨论,但至今各家分歧仍然较大。有的从文字的作用和功能方面人手,有的着眼于文字符号记录语言的方式,有的侧重从文字代表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上分析。由于观察的视角不同,在汉字的看法和认识上也就见仁见智。

  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进行呢?这是一个重要的方法论问题。世界所有文字,在文字特征方面皆存有共性和个性。因此,我们在讨论一种文字的性质问题时,首先应该定位在人类文字特征方面,通过文字特征这一视角对某一文字进行综合考察和研究。然后运用历时和共时比较法,对不同时期的同一文字进行字际内、同一时期不同类型文字进行字际外的深人对比,找出共性和个性,才有可能对此种文字的性质有一个更清楚、更全面的认识。

  一、汉字体系定性的客观标准汉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虽然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但一直都是用汉字来记录的。从汉字发展史来看,汉字形体发生了多次演变,汉字构造层次多样、记录汉语手段丰富、形音义关系复杂多变。正因如此,国内外语言学家对汉字性质的界定问题历来分歧就较大。我们对各家讨论汉字性质问题出现纷争的原因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对文字定性的标准不一文字特征包括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 “语言段落”和“表达方法”反映文字的内容; “文字的符号形式”是指文字的外形特征、外部形态,它表现文字的形式。给文字定性须兼顾形式和内容两方面。

  从文字的符号形态分析,人类古今所有文字的符号形态可分为图符、字符和字母三类。古文字阶段诸如古代中国殷商西周时期的甲骨金文、古埃及圣书字、西亚楔形字都是图符文字。象形是图符文字的构字形态特征,此类字犹如一幅简明的图画,如甲骨文中的“宿”即像人睡于屋中的草席之上,金文“取”犹如以手取耳之状。古代汉字是图符文字,文字与语词的意义紧密相联,属于表形文字范畴。隶楷阶段的汉字是笔画体文字,草书和行书是流线体文字。由于汉字形体和构字方式的变化,汉字分别被称为“表意文字”、“表音文字”、“音意文字”、“意音文字等。

  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是指某种文字凭借何种手段去记录语言。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可分为表形、表音、表形兼表音三类。由于各家对汉字在表形、表音上的认识和理解不尽相同,即使在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这一相同的层面上来分析汉字的性质,也有“表形”、 “表意”、 “表音”、 “意音”等不同的结论。

  文字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或称语言段落)是指文字的基本单元表达语言中的何种要素。从语言段落角度分析汉字的性质,出现了“表词文字、词素文字、语素文字、语词一音节文字、语素一音节文字”等观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各家所使用的标准不同,在对汉字性质问题上自然会产生各种分歧。  语言的方式:表音; (3)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音节、词。

  我们利用“三相说”就可以把所有拼音文字的性质表述为:字母(表音节、辅音、音素或音位的)一表音一音节或词。

  汉字是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一种自源型文字。汉字发展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三个历史阶段文字特征不同,笔耕文化推荐期刊,其各自的性质也不同,下面我们对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的文字特征做一简要的对比。

  第一阶段(原始图形文字):

  文字的符号形式:图符;文字构造方式:象形;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表形(象形字);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词、句、章;性质:图符一表形一词、句、章。

  第二阶段(从商代到秦代的古文字阶段):

  文字的符号形式:图符;文字构造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假借;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表形(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表音(假借字);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词、句;性质:图符一表形、表音一词、句。

  第三阶段(秦汉之后的今文字阶段):

  文字的符号形式:方块字符(音符、意符、记号、半记号);文字构造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形声;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表形(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表音(假借字)、表形兼表音(形声字);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音节、语素、词;性质:方块字符一表形、表音、表形兼表音~音节、语素、词。

  从原始图形文字阶段向今文字阶段的发展进程中,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多次演变,但它并非影响三个阶段汉字性质的关键性因素,汉字构造方式决定着语言记录的方式。语言记录方式不同,汉字的性质也就不同。今文字体系的汉字构造方式与前两阶段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古文字阶段构字方式比较单一,只有象形字,记录语言使用了表形手段;从商代到西周先后出现了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和少量的形声字,记录语言分别使用了表形、表音、表形兼表音的方式;从古文字阶段到今文字阶段,汉字记录语言的方式并无大的变化,象形、指事、会意、假借和形声字均占有一定的比例,秦汉之后,汉字库中增加了大量的形声字。两者的区别除以上三个不同层次构字所占比重有所不同之外,文字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汉字从表形一表形、表音一表音 表形、表音、表形兼表音性质的转变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

  综上所述,汉字自发展成为成熟的文字体系之后,由于构字层次多样、记录汉语手段丰富、形音义关系复杂多变。以上特点成就了汉字多重能指的特性,形成了汉字所特具的灵性——它不只是单纯的语音的记录符号,而是具备了部分的语言功能。远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汉字成了表词符号;近古汉语既有一部分单音词,也有一部分双音节词,汉字成了语音符号(假借字)、表词符号、语素符号;近代、现代汉语中,大量单音词变成双音节词和多音节词(包括一定数量的外来词),汉字又成了表词符号、语素符号、音节符号。汉字正是利用了自身的多元化性质,洞穿了数千年来不同历史时期语音的变异,以一个个既定的形体适应汉语长河中无穷的变化。

  三、小结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造成汉字性质纷争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对文字定性的标准不一;二是各家在汉字的表意、表音功能问题、汉字的历史发展阶段问题和比较文字学的研究方法等理论问题上认识不一。

  我们以“三方面说”作为文字定性的理论依据,分别对拼音文字和汉字两种不同类型文字的性质以及三个不同历史阶段汉字的性质进行了简要的字际外和字际内的对比。从对比结果上看,汉字具备文字的多种特征,不同历史阶段汉字的性质存有很大的不同,其性质呈现出多元化特点。从字体演变上看,汉字从图画一甲骨文一金文一小篆一隶书一楷书(行书、草书);从文字的符号形式分析,汉字从图符一字符一记号;从文字的符号与语言单位的对应关系分析,汉字分别记录了章、句 句、词一词、语素一语素、音节;从文字记录语言的方式上分析,汉字从表形一表形、表音一表音一表形、表音、表形兼表音。因此汉字在三个阶段的性质可分别表述为:图符一表形一词、句、章;图符一表形、表音一词、句;方块字符一表形、表音、表形兼表音一音节、语素、词,这就是我们对汉字性质的总概括。

 



本文编号:45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anyuyanwenxuelunwen/45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c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