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对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10-19 08:54

  本文关键词:对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发表 > 对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

对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

发布日期: 2012-11-29 发布:  

  2012年第19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2年第19期

  [摘要]随着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各大高职高专院校在艺术设计专业方面大多开设了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课程基本上包含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但课程设置的学期、学时等各有不同。室内设计课程作为一门动手操作性和专业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必须采用适应学生发展、就业的教学模式。文章从普通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出发,谈室内设计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期实现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高职高专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室内设计课程 教学探讨
  [作者简介]杨广荣(1978— )男,江苏南京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江苏 镇江 2124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138—02
  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在专业就业内容上一般分为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大块,室内设计既是一个专业方向,也是一门专业课程,国内室内设计是装饰艺术设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室内设计技术、建筑设计技术四个专业的基础课。以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主要包括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设计施工、陈设设计与相关配套等,而室内设计课程是专业方向的核心与基础,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有着广泛的影响。在国外,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更多地倾向于视觉传达能力的培养与实践,与国内高职教育的现状差异性较大,可参照性较小。因此,进行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对提高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效果有较大的帮助。
  一、高职高专环艺专业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在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室内设计通常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安排在第二、三学期,约90~120学时,教学内容主要为室内设计史论、室内空间划分、室内界面设计、设计色彩、风格、不同性质室内空间设计以及室内陈设等。室内设计课程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课程,涉及美术、建筑基础、工艺装饰、人体工程学、材料学、色彩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室内空间并进行系统设计的工作能力。高职高专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多数为五个学期,第六学期为顶岗实习阶段,在校学习时间相对较短,结合生源素质和教学模式,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生的基础能力薄弱。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艺考热”,高职高专艺术类在校生数量呈上升趋势,但对于艺术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高考考试内容一般为基础的美术加试,学生缺乏一定的专业认识,对室内设计专业缺乏了解。室内设计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性专业,涉及美术、设计、建筑、装饰等领域,学生除了要有扎实的美术和设计基础外,还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好的综合素质,而这恰恰是高职高专学生的薄弱点。
  2.专业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首先,体现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方面,一些学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不够明确,室内设计方面的课程教师引导的多点,学生就以室内设计专业自居,相反学生就以景观设计专业自居,弱化了“一个界面两个就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随着各大院校室内设计精品课程的建设以及网络资源的共享,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方面,很多学校相互模仿,教学内容大同小异,在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上处理不当。其次,各大学校缺乏自身的专业特色,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设方面缺乏个性,导致毕业生缺乏相对突出的竞争力。室内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综合性强,在常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必须具备广泛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否则会使学生学完课程印象不深。从企业回馈信息反映,学生在进行相关室内设计项目时,往往不知如何全面、系统地分析和操作。
  3.课程教学方法定位不准确。当下,各大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多数专业课程都在推进项目化教学、工作室式教学等教学模式,而相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而言,室内设计课程属于实践类课程,有一定的理论性课程性质,而对于大一下学期或者大二上学期的学生而言,根本不具备室内设计实践操作的能力和条件,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配以相应的案例分析,才能不断积累实践项目操作能力,因此过多地模仿项目化、工作室化等教学模式,不依据自身专业体系的个性化特征,往往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迷惘。
  4.课程实践环节的缺乏。室内设计课程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特征的综合体,要求学生除具备一定的造型、色彩等能力基础外,还要有一定的实践体验。而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实践环节相对较少,体现为实践教学学时、“双师型”专业指导教师、实践基地等方面的短缺,使得常规理论教学成为“纸上谈兵”。有些学校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这种实践方式在时间上不连续,学生难以获得对室内设计系统的认识;校外企业实习地点分散,教师无法跟踪指导,企业没有接纳和指导学生的义务,部分学生甚至找不到实习机会,因此学生在大学期间,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这一举措往往效果不够理想。
  5.相关课程教学内容较“独立”,缺乏相互贯通。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在室内设计课程开设前,一般辅以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设计制图、造型基础、建筑理论等,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大环境为主,缺乏对专业的考虑,不能顾及后续课程的教学需求,使得各课程相互孤立,导致专业课程体系不够完整。此外,环境艺术专业在开设室内设计课程时,还开设其他专业课程,如景观设计、观赏植物等相对于户外的课程,但在教学和实践上缺乏一定的协调性,导致同一时间内,学生专业学习丧失方向,目标不明确,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提高室内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改革措施
  1.找准课程定位。在找准室内设计课程定位前,必须对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以及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和要求进行讨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最终是面向人居环境的艺术设计与技术实施,人居环境从狭义方面讲包括室内和室外,因此,室内设计课程是满足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方面的基础课程,也是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往往能够引导学生往具体的职业方向发展。课程应在相应基础课程开设后进行,如设计制图、设计基础、建筑理论等,使得学生在学习室内设计时,能有一定的专业设计思想和基础性知识。   2.依据特色,合理安排课时分配。除艺术类高职高专外,普通高职高专在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时,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和较强的职业竞争力。因此,课程教学必须因地制宜,在具体室内设计的课程安排与课时分配方面有以下考虑:
  一是室内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课程体系中的定位与安排。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就业方向来看,需要学生在学校期间能够较为系统地掌握室内设计基础理论,同时具备系统室内设计的技能,因此,在室内设计课程定位方面,应将室内设计课程分成夯实基础和综合实训两个阶段,分解成室内设计原理和室内空间专项设计两门课程,前者室内设计原理在一年级下学期或者二年级上学期开设,为专业基础课程,重点以室内设计基础理论为主,配以专题设计训练,提升学生对室内设计基础理论的认识;后者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课程在三年级上学期开设,为专业核心课程,采用项目化或者工作室化教学模式,以学生团队形式完成不同专题的综合设计项目,系统运用所学各课程知识完成不同性质、功能的室内空间设计。
  二是室内设计课程的具体课时规划。以普通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从室内设计基础原理的性质考虑,室内设计课程每周4课时,总计90学时左右,在课时分配上采用“1/2学期的理论讲授+1/2的理实一体讲授+1周的课程设计环节”的形式。第一部分的理论讲授旨在让学生较好地认识室内设计,了解室内设计的任务和工作内容;第二部分的理实一体讲授主要依据相应的专业知识,设计一些室内空间的局部环节,如背景墙设计、顶棚设计等;最后在课程内容结束后,通过一个星期的课程设计,完成教师制定的空间设计,一般以某一性质、功能的室内空间为设计平台,全面地完成某一空间设计,包括室内界面、装饰造型、照明设计等,最终完成平面、顶面、侧立面的设计,以及主背景的设计图纸和相应的空间装饰透视效果图。从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角度出发,在大三上学期之前,基本上完成了与室内设计专业方向的专业支撑课程,包括装饰材料与构造、家具设计、陈设设计等,通过结合前面所学课程,融会贯通,开设室内空间专项设计,一般考虑课时90~100学时。在这个环节里,宜采用项目化、工作室形式的教学模式,在课程上课过程中,以“案例分析+命题”的方式,小组团队合作的形式完成整体设计方案,包括全面系统的设计图纸,最后模拟项目招投标的形式进行方案评讲,模拟公司实际业务操作流程,以实现课堂教学与企业实践的无缝对接。期末再进行一周的课程设计,由专业教师命题,学生单独系统地完成全套设计及图纸。
  3.合理使用教学方法。(1)理论内容“实务化”。在室内设计原理基础教学内容方面,以实际工作中的目标任务为行动导向,讲授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比较有用的专业理论或者实务知识,应由市场为导向,配以相关设计理论,达到“教而不空,学而不乏”,不空放理论的教学效果。(2)专题内容“模块化”。无论是室内设计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还是室内空间专项设计的教学过程,都要将教学内容按照专题分成若干模块,在一些概念性、规则性理论方面,以专题模块化形式的教学,让学生重点认识、掌握相对应知识点的核心内容,从而使得教学内容和配套训练更加紧密,具有实际生产性意义。(3)项目分析法。 项目分析法适合于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课程。室内空间专项设计内容一般包括居住空间、交通空间、商业空间、办公空间、旅游空间、医疗空间、餐饮空间等不同性质、功能空间的系统设计方法和实践,因此要以项目分析法,结合案例分析,如主题别墅室内空间设计项目、某地铁站或火车站大厅设计项目、某中型主题商业广场室内空间设计项目、某企业写字楼设计项目、主题酒店设计项目、某美容院室内空间设计项目、某主题酒楼室内空间设计项目等,对给定空间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设计,通过课堂的案例分析,学生会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并结合自主创新,较好地完成相关设计。(4)工作组模式实训教学。 在室内空间专项设计课程中,进行项目操作时可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项目组,以工作组为实践单位;在实行模块化教学的过程中,项目组成员根据各自的特长完成方案设计、图纸设计、图纸绘制、技术图纸、设计方案投标解说等一系列过程,教师予以指导,实现课堂项目与企业实际项目的无缝接轨,达到较好的团队训练、团队合作效果。
  三、结语
  室内设计课程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从事相关室内设计行业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室内设计课程中的理论教学与实际教学必须根据专业特征以及办学优势、特色,进行合理调整和布局。在室内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向学生灌输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市场规则,如招投标的运作、项目操作实务、工程施工实务方面的具体方法与规则等,使课堂项目紧紧围绕企业实践开展。在室内设计课程艺术性设计方面,必须加大学生对文化、民俗、材料工艺、宅配等的认识,提高其对室内设计项目内容的认识,从而系统地学好室内设计课程,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2]张晶.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1).
  [3]杨广荣,郭红果.高职高专艺术类学生管理探析[J].品牌(理论月刊),2010(12).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对高职高专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室内设计课程教学的思考,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5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45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c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