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从审美角度探讨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

发布时间:2016-11-28 17:22

  本文关键词:以审美角度浅析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发表 > 从审美角度探讨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

从审美角度探讨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

发布日期: 2014-05-20 发布:  

  2014年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4年1期

  摘要 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具有更加广阔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表现平台。设计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表达更加丰富、更加多元的文化艺术形式和内容。本文从受众对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需求和当代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两个方面从审美角度探讨了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文化建筑 环境艺术 审美
  引言
  相对于其他的艺术形式,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可以表现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加多样。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有优势的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上表现出更加丰富的文化和艺术变化与融合。下面本文将从受众对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需求和当代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两个方面从审美角度探讨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
  一 受众对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需求
  1 自由、快乐的审美需求
  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设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人们文化意识和审美思想高度概括和集中的表现。相对于其他的文化和艺术形式,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和人们的生活联系得更加紧密,或者说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之中。因此,人们对于文化和艺术最基本的审美需求也在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中有所表现。当代人们对于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自由、快乐的审美需求成为了最基本的审美需求。中国传统文化建筑中往往将对文化的传承和对受众的教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紧密联系起来,因此在审美取向上更多地担负了沉重的文化使命和社会使命。这种审美取向在当代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中已经逐渐被自由、快乐的审美取向所替代。当代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通常以给人们放松心情、释放压力的自由空间和快乐体验为基本的美学思想。为了满足当代人们对自由、快乐的审美需求,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该遵循贴近生活和贴近人本的设计原则。两条原则是对于自由、快乐的审美需求的细化。
  贴近生活是审美艺术的基本需求。无论是普通的设计者还是伟大的艺术家,他们设计和创作的作品都是供更普遍的人群欣赏和感受的,而不是自我欣赏和自我体验用的。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更是如此。贴近生活的设计能够带给人们更加真挚的情感体验和更加真实的审美感受。人们所追求的自由空间,其前提是真实、可感知的空间体验和审美享受,而不是概念的、虚幻的艺术猜测。因此,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该从满足人们真实的情感需求和艺术需求入手,给受众提供真挚的情感体验和真实的审美感受。贴近人本的设计原则是指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进行从宏观到微观的设计。在一些设计中,设计者往往过于关注环境中各元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时间关系,而忽略了人在环境中应有的位置和价值。建筑与环境不同于美术作品或雕塑作品,人们需要置身其中来完成感知和审美。因此,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应该考虑到人与环境的关系和作用,围绕人来进行环境设计,通过环境设计给人以快乐、放松的感知体验。
  2 多元艺术的审美需求
  多元艺术的审美需求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受众需要的是多感官、立体性的审美体验而非单一性的审美体验;第二,用户需要的是多元文化风格和艺术风格的审美体验,而非单一文化风格和艺术风格的体验。
  当前人们对于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体验和感知不再是单纯依靠视觉的体验和感知而是各种感官共同形成的复合型、综合型、多元的审美体验。人们对于建筑和环境的感知是通过所有的感官形成的对于空间和时间上的共同感知。文化建筑中环境设计本身便是一个多元化、立体化的构建过程。设计者通过颜色和造型给人以视觉感官上的体验,通过材质给人以触觉感官上的体验,通过水、风给人以听觉感官上的体验,通过树木、花、草给人以嗅觉感官上体验等,,通过对这些艺术元素的融合给人以情感和心灵上不同的体验。这些不同角度、不同感官上多元化的体验便是受众置身于文化建筑环境中所感知的综合性、符合性的审美体验。这同时也是符合受众对于不同感官多元艺术的审美需求。多元感官艺术的审美需求反映的是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发展更加趋向于自然和纯朴的艺术审美表现。因为自然环境便是如此向人们提供多元而非单一的感官艺术体验。
  在另一方面,随着世界不同民族文化与交流日益频繁,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需求。人们不再满足单一风格的艺术设计,而是希望看到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因此,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的设计者可以通过环境艺术这样一个平台表达更加丰富、更加多元的文化内容和艺术内容。在当代的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里我们可以看到表现多元文化和艺术融合的趋势。当然,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多元文化和艺术的表达需要设计者精心地设计从整体上力求不同风格的融合与表现更加自然、和谐。
  3 动态的审美需求
  当前人们对于艺术的审美尤其是对于建筑和环境艺术的审美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的审美过程和一成不变的审美感知,而是将审美活动赋予了更多的动态需求。人们希望能够看到运动的、具有变化和生命力的环境艺术作品。同时人们希望能够以互动的方式参与到对于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的感知和体验中去。
  对于动态的需求一直是指导环境艺术发展的重要审美需求。人们对于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的体验过程是一个运动的过程而非静止,观赏者需要从外到内再到外对于环境艺术进行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变化的感知体验,而不像欣赏一幅美术作品那样需要驻足观赏和研究。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者应该充分发挥这种时间和空间上的优势,充分利用欣赏者视角的变化为其营造出不断变化的文化氛围和艺术体验。同时,由于时间也在不断变化,设计者应该能够根据时间的推移如日夜的交替和季节的变化让环境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意境,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例如,在对于文化建筑中植物环境的处理上便可以根据季节的变化让环境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这就要求设计者根据不同植物的生长状态和环境设计的意境营造做出选择和设计,使得环境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各具特色的审美。而对于白天和夜晚的景致变化则应该通过建筑造型与光线的关系来进行处理,通过光线角度的变化和阴影的变化来活跃建筑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感知差别。   让受众能够以互动的方式参与到艺术的创作之中是当代艺术发展的主流思想,在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中,设计者在设计和建设时可以邀请普通群众一起参与,也可以在之后的环境维护过程中邀请观众一起参与。由于审美的方式是双向而非单向的,因此在环境艺术的设计和构建过程中通过互动的方式,可以使得环境艺术更加符合受众的审美思想。
  二 当代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
  1 审美主体的大众性
  相对于其他艺术形式文化建筑及其环境艺术都是置于社会之中,供人们时刻感知和体验的开放式的艺术形式。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的审美主体毫无疑问是广大普通群众,而非某个特殊的受众群体。审美主体的大众性也因此成为了当代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基础性的审美特征。审美主体的大众性也反映了建筑艺术和环境艺术重视自然、归于自然的艺术发展趋势。艺术应该尊重自然、尊重生活,服务自然,服务生活。大众作为文化建筑环境艺术的审美主体,对于环境艺术的自然性和实用性提出了最基本的要求。任何一个脱离自然,毫无实际用途的环境设计是无法得到群众认可的,因此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的设计者在设计和构建环境的时候需要尽可能给审美主体以自然、和谐、实用的审美体验。这是有审美主体的大众性所决定的。
  文化建筑是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见证物的场所。文化建筑存在于都市中,为大众服务,就应拥抱大众的生活。文化建筑应通过为观众自我学习提供服务而实现文化传播目的,改变传统人与物之间的隔膜,文化建筑及其室内外应易于接近,易于理解,逐渐实现文化建筑作为公众交流“论坛”的理想模式。当代城市的发展,特别是城市复兴中,文化建筑的建设目的很大程度是借助其公共特性和文化特性来吸引公众,形成公共文化中心。
  2 信息传达的发散性
  前文在分析受众对于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的审美需求时已经分析了人们对于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有着多元的审美需求。因此,在其艺术表现时便反映出其信息传达的发散性。发散性的信息传达是对于多元艺术需求的一种表达。人们对于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在审美意识上的信息感知不再是线性的对于某个特定审美状态的感知而是以发散性的、多元的感知方式从各个维度对其艺术内涵和思想进行感知。这种变化表现的是当前文化艺术表现的发展趋势。其实,在当代不同的文化艺术形式中,信息传达的发散性已经成为艺术发展和变革的重要趋势。例如,在舞台音乐中观众可以感受到多媒体不同感官的立体体验,在一些美术作品中,观众也可以感受到通过新科技技术完成的不同信息传达的体验。在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的审美表现中,设计者通过运用不同感官的表现手法,力求在不同角度和维度上给受众更加发散式的艺术体验和享受。在当代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里,设计者通常将山、水、建筑、植物、人等环境要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无论从整体还是到局部,环境与环境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使得深处环境之中的人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各种形式来感受和体验环境所散发出的不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3 文化传达的融合性
  文化和艺术的交流与融合是当前世界发展的主题。这种交流与融合影响着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化作品和艺术作品。当代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以各种形式或多或少地融合在一起。文化传达的融合性使得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象呈现在群众面前。文化传达的融合形式也表现在其中环境艺术设计的方方面面。从整体风格上,当代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在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以及和谐的表现之外,也融入了西方艺术和文化中对空间和时间上的表达。这使得环境艺术设计的风格更加立体,更加务实,同时也更加具有动感。在局部与局部之间关系的处理上,当代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可以处理得更加细腻和多样。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中讲究自然、流畅,在西方文化和艺术中强调对比和表现。多样性的处理使得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给人以更加具有变化的动态效果。
  结语
  文化建筑作为文化传达场所和文化交流机构,对整个城市的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它容纳了社会各阶层的文化交流活动,反映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文化内涵。本文从受众对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需求和当代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特征两个方面从审美角度探讨了文化建筑中的环境艺术设计。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文化建筑中环境艺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探索作用。
  参考文献:
  [1] 秦广海:《设计是连接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桥梁》,《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第4期。
  [2] 朴晓博、韩松涛:《论环境艺术与室内设计的发展特点》,《才智》,2010年第17期。
  [3] 司聿宣:《民俗装饰艺术对现代室内环境设计的启发意义》,《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第5期。
  [4] 王金瑞、刘可为:《环境艺术设计理念与其审美特征的思考》,《国外建材科技》,2007年第1期。
  [5] 陈英桦:《以审美角度浅析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设计艺术研究》,2011年第3期。
  (樊帆,西安美术学院讲师)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以审美角度浅析文化建筑的环境艺术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972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1972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e2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