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促进教师同伴互助的在线实践社区环境设计框架

发布时间:2017-01-02 08:53

  本文关键词:促进教师同伴互助的在线实践社区环境设计框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同伴互助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在线实践社区是支撑时空分离的教师同伴互助的重要环境,因此,优质的在线实践社区环境是促进教师同伴互助的关键。本文在相关文献综述和教师同伴互助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同伴互助的在线实践社区环境的设计框架。文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说明同伴互助的内涵;第二部分提出有效促进教师同伴互助的在线实践社区环境设计框架;第三部分详细描述了设计框架的各个组成要素。文章认为,有效促进教师同伴互助的在线实践社区环境必须围绕活动、交互、工具、机制、行为和关系六大基本要素来进行。笔者提出,该设计框架为教师同伴互助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实践范式,据此设计和开发的在线实践社区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同伴互助。

【关键词】 同伴互助;在线实践社区环境;交互;活动

 

引言

   教育部-IBM“基础教育创新教学”、微软“携手助学”等相关教育项目的研究表明,通过实验、观察、反思、观点的交流和问题解决经验的分享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Hargeaves,1990)。国际上几个关于教师质量的组织,开展了多个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法的项目,其中之一就包括了同伴互助。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应该是目前实施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内容。引导教师主动接受和参与同伴互助教学,将促进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杜志红,2007)。教师同伴互助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而非考核或评价为导向的。(王陆,2005)

面对面的教师同伴互助是一个相互信任的过程,通过两个或更多的专业同伴一起工作,以反映目前存在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扩大、完善和建立新的技能,交流思想、互相传授和课堂研究以达到解决问题目的(Robbins,1991)。从目前文献来看,教师同伴互助有着不同的称谓:同伴教练、同伴支持、咨询同事、同伴指导和同行分享等。实际上很多研究者在讲到这些概念的时候是将它们等同对待的。在互助的过程中,同伴双方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更好地合作和知识的分享、加工和处理。教师同伴互助无需评价,只是关注你和一个信任的同伴就尝试新的思路、教学策略,或教授课程不同的方法展开讨论的过程。研究表明,有效的教师同伴互助能够加强教师间的交流,有助于教师间的合作,加深教师的反思,促进教师的经验分享等。

同伴互助的内涵

从目前文献来看,关于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的称谓有很多,如同伴指导(peer instruction)、同伴监督(peer supervision)、同伴评议(peer review)、同伴支持(peer support)、同伴共享(peer sharing)等,在中文中也有同侪帮助、同辈协助等称谓。实际上,不同的研究者把它们等同看待,看做是同一概念的不同提法。不同的学者对同伴互助有着不同的理解,有的学者把它看成增强、完善和发展教学技能的手段。如Robbins(1991)认为“以信任为前提,两个或多个教师一起,共同反思当前的教学实践,增强、完善和发展新的技能,分享观点,互相教导,共同参与教学研究并在工作坊中共同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学者把它看作“是一种专业发展的手段,是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分享知识,相互提供支持;教师为了提高技能、学习新知识、解决实践问题而相互帮助,提出反馈意见”(Paul Galbraith,1995)。Andrew Thorn(2007)根据已有的同伴互助的概念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认为“同伴互助是专业的,而非社会对话;以观察为基础的;是相互信任的;是为了个人发展;是资源的,而非竞争的”。Nishimura(2009)认为同伴互助是为了建构个人或小组学习能力、发展能力和自我意识的结构性对话。成功的互助是通过对话、调查和反思而得到的责任、行动和承诺。互助的成功关键在于用户在何处获得其结构学习的经验,刺激他们发挥自身优势和取得责任、行动和承诺,以实现其目标。国内学者(王陆,2005)认为同伴互助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而非考核或评价为导向的。同伴互助的双方围绕着要解决的问题、案例、项目而展开活动。若教师只是简单地聚集在一起,有效的同伴互助是不会发生的,Phyllis C. Blumenfeld(1996)认为有效的同伴互助依赖于互助小组是如何组织的、解决的问题或任务是什么、有谁参与以及互助组的责任是什么等。

综上所述,本文中采用同伴互助(peer coaching)的称谓,并且采纳Robbins对同伴互助的定义,其定义在教师专业发展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很多相关出版物中被广泛引用。其定义包含了信任、交流、分享、合作和反思五个要素,其认为同伴互助的目的是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作者认为理解教师同伴互助的定义,对于网络环境下教师同伴互助内涵的界定,以及如何有效地设计和开发一个促进教师同伴互助的在线实践社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各位学者关于同伴互助的定义,作者归纳并提出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同伴互助的内涵:

● 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 借助于网络技术的支持,关注互助的过程,其互助过程中以信任为条件,反思为基础,分享为核心,交流和合作为手段;

● 建立持续稳定的关系;

● 互助过程中教师能够得到满足感。

设计框架

设计的理论框架是从系统角度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是一套适当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包,是一种更好地促使我们协同工作的行动框架。

在线实践社区环境是中小学教师通过在线实践社区进行同伴互助活动的情况和条件。换言之,这些“情况”和“条件”是以同伴互助活动为核心的,其目的是为促进教师的同伴互助,那么,这些“情况”和“条件”是什么?包括哪些要素?以及,这些要素是如何起作用的?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要深入剖析教师同伴互助的机制,深刻解读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内涵,系统考虑各种要素。从实践社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在线学习环境、知识论坛设计和同伴互助的相关理论研究可以建构出在线实践社区环境的要素。研究表明,同伴互助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在于同伴之间就问题而展开的表达、冲突和共同建构观点的过程。在共同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帮助者须对被帮助者表达出明确的想法、断言、假设或否认,以便于汇集到一个分享理解的共同目标。

从现有的相关理论研究可以得到促进教师同伴互助的在线实践社区环境的设计框架,如图1所示。

下面将详细阐释在线实践社区环境设计要素。

   (一)以问题为导向

什么是问题?戴维·乔纳森(2007)认为问题只有两个重要的特点。首先,问题是一个未知数。其次,解答这个未知数对我们而言必须具有某种社会的、文化的或智力的价值。如果没有人认为这个未知数是有价值的,那么就还未觉察到问题存在。

教师同伴互助的双方是围绕着试图解决的问题或话题、案例或是项目而展开的。它包括教师课堂教学问题、研究的主题和项目、教育教学案例和所表征的活动系统的客体等。同伴互助与一般的交互活动的本质区别是问题/案例/项目驱动的活动。在线实践社区环境中,同伴互助的交互过程开始于争论性的问题或两难问题,问题成为同伴互助的教师汇集的中心,教师们就彼此关注的问题进行争论、交流、协商和反思,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彼此分享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满足。

问题驱动的教师同伴互助重在教师参与解决的问题或活动的性质,,但是在此环境中主要关注的不是问题自身,而是教师们的问题是否得以解决,是否帮助其他人解决问题和是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鉴于此,该设计框架的中心部分表明是以问题为导向的,同伴并包括其它的要素都是围绕其展开的。

   (二)以六度空间为纽带

六度空间理论认为,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也可称之为六度分割理论或小世界理论。成功的SNS网站信奉的一句话是“朋友的朋友是朋友”,体现该理论的应用表现为好友的好友、关注的人、被谁关注、共同爱好、好友动态、抢车位、偷菜和好友买卖等。它的核心思想其实是一种聚合产生的效应。六度分割理论只是一种宏观上对人与人之间连接关系的理解,并不是说通过建立基于此的一个互动的环境,通过人吸引人,人邀请人,就能够吸引网络上所有的用户,而是要靠开展的活动和强大的Web2.0技术的支撑。

该设计框架利用六度空间的理论与社会性软件密切结合,增强同伴之间的交往,扩大同伴的互助圈,有效促进同伴之间的交互。

   (三)构成要素分析

   1. 活动主线

在线实践社区环境是以促进教师同伴互助为目的的,而同伴互助表现为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行为活动形式,这种活动是一种真实的活动。因此,同伴互助的真实活动的设计成为在线实践社区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Jan Herrington,2002)。在线实践社区环境是以活动为主线的,并且活动应该是主动的、建构的、有意图的、真实的和合作的。活动包含有互动的元素主体、工具、客体、分工、共同体和规则。

   2. 关系维系

教师与教师间关系的建立最重要的是要有一个事物作为纽带,人与人相互认可,必然是建立在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基础上的,这种价值观则是长期自身环境、文化影响的结果(丁欣,李尧,李烨,2009)。教师之间形成特定的、良好的和广泛的关系是同伴互助交互的目标,关系是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动态的社会交往过程,教师通过各种各样的关系而相互协作、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本文中关系包括三个要素:联系、群和规范。教师要尽量保持更多的联系来维系彼此之间的关系,教师依据共享的兴趣或经历而形成群,并且会因憎恶或崇拜而建立一定的规范。

在线实践社区中,教师通过交流而形成关系,并随着交流的深入决定是否持续维系这种关系,甚至于线下继续展开活动以维持此关系。教师间的连接强度可以从认识时间的长短、互动的频率、亲密性及互惠性服务内容四个方面去确定(Granovetter,2007)。依据连带的强度,可分成强连带、弱连带及无连带。霍曼斯认为:“当人们相互之间交往互动愈频繁的时候,则教师彼此间易于形成浓烈的友谊情感”,研究显示愈能形成强连带,教师在很多方面就愈相似。格兰诺维特(2007)认为教师间的弱连带形成一个较不紧密的网络,在社区凝聚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也是个人取得机会和社区从事整合不可或缺的因素。


  本文关键词:促进教师同伴互助的在线实践社区环境设计框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13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313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f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