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对中国甲骨文文字符号视觉传达的属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3 22:02

  本文关键词:对中国甲骨文文字符号视觉传达的属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甲骨文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具备较为完整体系的文字,甲骨文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研究中国古代特别是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等极其珍贵的资料。选题将以福山区王懿荣甲骨文纪念馆馆藏甲骨文字为基础性资源,逐步延展到甲骨文文字考古、发现与整理等领域,探索甲骨文文字视觉图形化的可能性,将甲骨文文字与当下大众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进而探索相关创意设计产品的可能性。第一章是通过从甲骨文研究的历史意义、目前甲骨文的研究现状、研究甲骨文的价值三个方面,对现在一些因甲骨文而得知的历史文化以及相关学科进行分析,来表述研究甲骨文的重要性。第二章是通过当下研究甲骨文的意义以及现在社会文化环境的分析,综合目前甲骨文文字的研究情况,对于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该选题以艺术生活化为核心,以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观为设计思路,对甲骨文“福”字进行艺术图形化设计,使其在满足当下大众审美观点的同时,也具备甲骨文文字的内涵,达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目的。说明甲骨文在现在生活中的现状。通过甲骨文文字与当下社会文化环境的接轨、甲骨文在当下艺术生活化发展与应用中的意义和目的。同时通过简要的分析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和另一种古老的象形文字—东巴文字,从侧面来证明甲骨文文字在通过视觉传达表现之后,能够与大众生活所接轨的可行性。从而实现甲骨文文字研究与当下应用可能性分析的目的,使得甲骨文能够通过艺术表达方式中的视觉传达方式,与现代生活接轨,实现甲骨文文字艺术生活化的目的,从而继承和发扬甲骨文。第三章通过甲骨文的实践应用,来分析甲骨文文字艺术生活化的可能性,并通过图形设计、产品设计、空间设计、家具设计,使其与大众生活更好的结合到一起,从这种研究方式中得到的启发。
【关键词】:甲骨文书法艺术 符号化 视觉传达 东巴文字 可行性
【学位授予单位】:鲁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K877.1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22
  • (一) 甲骨文研究的历史意义11-12
  • (二) 目前甲骨文的研究现状12-13
  • (三)研究甲骨文的价值13-17
  • 1、文献价值13-14
  • 2、社会价值14-15
  • 3、艺术价值15-17
  • (四) 甲骨文文字研究与应用可能性分析17-22
  • 1、当下甲骨文研究的意义17-18
  • 2、当下社会文化环境的分析18-19
  • 3、甲骨文文字与当下社会文化环境的接轨19-20
  • 4、甲骨文在当下艺术生活化发展与应用中的意义和目的20-22
  • 第二章 甲骨文文字研究与当下应用的可能性分析22-37
  • (一) 甲骨文文字传承与认知的现状分析22-25
  • 1、当下社会环境中甲骨文文字的生存现状22-25
  • (1)从应用的角度22-23
  • (2)从受众的角度23-24
  • (3)从创新角度24-25
  • (二) 甲骨文图形化转化的方法研究25-37
  • 1、文字图形化的设计思路25-34
  • (1)甲骨文文字图形化的设想及未来25-26
  • (2)甲骨文文字图形化的对象26-27
  • (3)甲骨文文字图形化的方式及方法27-33
  • (4)象形文字图形化的案例——《天书》 的破译33-34
  • 2、国内案例分析34-37
  • 第三章 甲骨文文字的实践设计应用37-48
  • (一) 文字图形化的成果37-38
  • (二) 图形化的视觉传达效果及应用38-46
  • 1、图形创意38-39
  • 2、产品设计39-42
  • 3、家具设计42-43
  • 4、空间设计43-46
  • (三) 受到的启发及扩展应用46-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0
  • 个人简历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蕴智,齐航福;《甲骨文合集补编》著录片校重(上)[J];殷都学刊;2003年01期

2 齐航福,章秀霞;《甲骨文合集补编》著录重片分期勘订[J];殷都学刊;2004年01期

3 彭邦炯,马季凡;《甲骨文合集》的反顾与《甲骨文合集补编》的编纂[J];历史研究;1999年05期

4 孟世凯;郭老与《甲骨文合集》[J];郭沫若学刊;1999年03期

5 范毓周;甲骨文研究百年回顾与前瞻——纪念甲骨文发现一百周年[J];管子学刊;1999年04期

6 陈炜湛;二十一世纪甲骨文研究之展望[J];汕头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7 张国艳;甲骨文“禽”的名词用法[J];殷都学刊;2001年01期

8 喻遂生;甲骨文单个祭祀动词句的转换和衍生[J];语言研究;2002年02期

9 罗琨;甲骨文“亦”S谖耙埂敝J];中国史研究;2002年03期

10 王娟;甲骨文“子”“女”浅说[J];大理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郭胜强;;甲骨文所反映的蜀和殷商的关系[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金洋;;《类纂》五片商榷及甲骨文“疾”“梦”字形辨析[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2年第2期[C];2012年

3 董双印;;《甲骨文合集》释文对比研究举例[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1期[C];2013年

4 张展;;试释江字[A];台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赵福寿;;学莫便乎近其人——兼记孟世凯先生与邢文化研究[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6 ;孟世凯先生主要论著目录(1977——2004年)[A];史海侦迹——庆祝孟世凯先生七十岁文集[C];2005年

7 韩胜伟;;甲骨文“令”字句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4年第1期[C];2014年

8 苏文英;;甲骨文“它”与“它示”再考[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1期[C];2013年

9 胡厚宣;;深切怀念尊敬的郭沫若同志[A];郭沫若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199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崇源推出首次全球甲骨文公开拍卖[N];美术报;2004年

2 孙晟源邋本报记者 王臻青 王荣琦;用仿骨材料还原甲骨文[N];辽宁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续鸿明;土楼和甲骨的美好邂逅[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彭邦炯;默默奉献的甲骨缀合大家(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浙江大学教授、项目首席专家 曹锦炎;甲骨文字形整理的基础研究[N];光明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霍文琦;甲骨文基础整理已成规模[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7 通讯员 朱志凌邋记者 余传诗;《甲骨文校释总集》出版[N];光明日报;2007年

8 陈熙涵;甲骨文有了“电子数据库”[N];文汇报;2007年

9 王晓彤;首拍甲骨文 身价不好估[N];中国文化报;2004年

10 本报记者 吴琳 本报通讯员 秦玉;破解甲骨文“新字”玄机[N];光明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郑春兰;甲骨文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方明;甲骨文形意关系的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3 陈丹;甲骨文基y字形构形与使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4 陈年福;甲骨文词义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5 李立新;甲骨文中所见祭名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6 陈婷珠;殷商甲骨文字形系统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崎川隆;宾组甲骨文字体分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邵英;古文字形体考古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佳;甲骨文字形简化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李娇;朝向别义的古文字构件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3 刘欣然;《甲骨文合集》第一~四册文字基础整理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郭婷婷;甲骨文金文阜部字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5 李N炄

本文编号:2646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646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2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