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环境照明可调的亮室对比度测量仪设计

发布时间:2017-03-25 11:17

  本文关键词:环境照明可调的亮室对比度测量仪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平板显示器件技术、工艺不断地进步和发展,使得评价平板显示器的显示质量成为一个非常实际和系统的问题。亮室对比度是在暗室对比度基础上考虑环境光对显示器件的影响测量得到的参数,能够准确评价显示器件在实际环境光条件下的显示效果。本课题基于VESA的积分球测量方案和东南大学显示技术中心提出的WRGB四色LED积分球测量方案,设计了一个环境照明可调的亮室对比度智能测量系统。系统设计关键在于针对用户设置的环境光照度条件,自动实现单个或系列广色域范围的照明环境模拟,并在不同照明条件下自动读取亮度计数值进行对比度计算,从而简易智能地完成整个亮室对比度测试过程。论文首先在色度学和光度学概念上阐述了亮室对比度的概念,介绍了现有的日光灯照明法、积分球测量法、光谱幅亮度系数法和四色LED积分球测量法亮室对比度测量方案。通过对这几种方案的优缺点分析,设计了一个精度更高、操作更便捷的改进型亮室对比度测量系统方案:论文第二部分介绍了系统的整体构成设计,并说明了测试系统的算法改进设计,在分析WGRB四色LED积分球测量方案中的色光逐次逼近算法的基础上,采取更为精确且适于编程的矩阵色光合成新算法:论文第三部分详细描述了测试系统的硬件设计,即PWM控制驱动电路板的设计,电路板以微控制器和双通道LED驱动芯片作为主要芯片,将矩阵色光合成算法得到的数据生成PWM信号驱动LED发光,以生成目标环境光:论文第四部分详细叙述了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主要包括测量主程序模块、亮度计控制程序模块和PWM控制程序模块。其中,测量主程序模块采用MATLAB编写,将矩阵色光合成算法编写实现并控制整个亮室对比度测量流程,同时基于MATLAB开发环境设计了人机交互界面,便于使用者快速掌握本系统进行亮室对比度参数的测量,实现整个测量过程的智能化。系统搭建实现后,对该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和应用测试。功能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精确地实现用户所需要的目标环境光,模拟D65光源环境时生成的环境光照度等效亮度最大可达到793cd/m2。在整个可实现环境光色域范围内亮度误差小于3%,色度坐标误差小于2%。应用测试分为三组,第一组测试系统实现广色域色光环境的合成能力,选取6500K和10000K两种色温环境,在两种色光环境下测量了iPad Air2亮室对比度参数;第二组测试传统对比度相近但实际显示效果差异较大的AOC液晶显示器在6500K色温环境下的亮室对比度,并与iPad Air2在6500K色温环境下的亮室对比度进行对比:第三组测试反射型显示器件产品Kindle的亮室对比度。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能够精确地实现各种环境光条件的模拟,并智能地实现相应亮室对比度性能测试,所得的亮室对比度参数能很好地表征显示器在实际使用中的显示效果。
【关键词】:亮室对比度 积分球 亮度 环境照度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东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8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9
  • 1.1 亮室对比度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 1.2 对比度10-13
  • 1.2.1 亮室对比度10
  • 1.2.2 标准色度系统10-13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7
  • 1.3.1 日光灯照明法13-14
  • 1.3.2 积分球测量法14-16
  • 1.3.3 光谱辐亮度系数法16-17
  • 1.3.4 四色LED积分球测量法17
  • 1.4 课题内容及论文结构17-19
  • 第二章 系统总体方案及算法优化19-25
  • 2.1 整体方案19
  • 2.2 光源与亮度计19-22
  • 2.2.1 LED光源19-21
  • 2.2.2 亮度计21-22
  • 2.3 色光合成算法优化22-24
  • 2.4 本章小结24-25
  • 第三章 控制驱动电路实现25-33
  • 3.1 驱动电路25-28
  • 3.2 控制电路28-31
  • 3.3 本章小结31-33
  • 第四章 测试系统软件及界面设计33-47
  • 4.1 软件整体架构33-34
  • 4.2 算法及程序控制34-38
  • 4.2.1 串口初始化35-36
  • 4.2.2 RGB三色LED标定36-37
  • 4.2.3 算法计算37-38
  • 4.3 界面设计38-43
  • 4.4 亮度计控制43-44
  • 4.5 PWM控制44-45
  • 4.6 本章小结45-47
  • 第五章 系统测试及分析47-61
  • 5.1 测试环境47-48
  • 5.2 LED标定48-50
  • 5.3 算法验证50-52
  • 5.4 亮室对比度测试52-60
  • 5.4.1 广色域色光环境亮室对比度测试52-56
  • 5.4.2 iPad Air2、AOC液晶显示器亮室对比度测试56-58
  • 5.4.3 Kindle亮室对比度测试58-60
  • 5.5 本章小结60-61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1-63
  • 6.1 总结61
  • 6.2 展望61-63
  • 参考文献63-67
  • 致谢67-69
  • 附录69-84
  • 附录一:测量主程序69-73
  • 附录二:三色LED标定程序73-76
  • 附录三:串口传输程序76-77
  • 附录四:亮度计控制程序77-80
  • 附录五:PWM控制程序80-8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苑国良;;浅谈电子显示器件[J];中国电子商情;2003年Z1期

2 童林夙;世纪之交的显示器件[J];世界产品与技术;2003年07期

3 山内一典;;色彩是真实的源泉 关注显示器件的发展[J];电子设计应用;2006年09期

4 翁瑞琪;;显示器件概述[J];仪器制造;1978年03期

5 彭国贤;;显示器件现状[J];电子管技术;1980年05期

6 毛国才;;国际会议将探讨显示器件[J];光电子学技术;1985年03期

7 毛国才;;电子显示器件前景灿烂[J];光电子学技术;1985年04期

8 徐保度;;电子显示器件的进展[J];电子技术;1987年03期

9 李良骏;;显示器件的发展动向[J];黑龙江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9期

10 ;光显示与显示器件[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龙沪强;;数字信息时代的显示器件[A];上海市真空学会成立20周年暨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童林夙;;真空显示器件的现况与展望[A];第四届华东真空科技学术交流展示会学术论文集[C];2003年

3 薛唯;;薄膜电致发光显示器件的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4 许宁生;;纳米冷阴极发光和显示器件的研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陈国平;;显示器件屏面使用的抗静电减反(ARAS)膜[A];江苏省真空学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6 黄尚廉;;从基于MEMS微显示器件发展谈科技创新与产业化[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会议指南[C];2006年

7 辛化梅;杜秉初;;CRT分辨率及会聚测量技术分析[A];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尤志卉;日立显示器件预计销售额80亿[N];苏州日报;2010年

2 朱锦林;显示器件领域专利态势与发展趋势分析及对策[N];计算机世界;2000年

3 记者王刘芳;北京工业大步走出去[N];北京日报;2002年

4 刘培政;各种新型显示技术争夺市场[N];中国电子报;2006年

5 信息产业部电子信息产品管理司 季国平;加快技术发展 扩大应用领域[N];中国电子报;2000年

6 彩虹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吴祖垲 $$ 彩虹集团公司技术中心李勇军 $$ 彩虹集团公司技术质量部段诚;平面显示要抓 CRT还须加强[N];中国电子报;2003年

7 冯永锋;可“卷”起来的显示器件亮相[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4年

8 记者 李秋怡;四川构建世界最先进显示器件产业集群[N];四川日报;2012年

9 林秋培;京东方显现强者姿态[N];中国企业报;2003年

10 屈晓声;新型显示器件进展[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涂强;环境照明可调的亮室对比度测量仪设计[D];东南大学;2016年

2 金霞;LED微显示器件的设计和隔离沟槽的制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6年

3 徐高文;彩虹集团显示器件产品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4 蔡磊;基于微显示器件的3D双目成像方法及FPGA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5 刘辉;OLED驱动控制电路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5年


  本文关键词:环境照明可调的亮室对比度测量仪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71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671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91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