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阆中古城景观意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7 00:11

  本文关键词:阆中古城景观意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城市是我们生活、生存的地方,它不仅提供给我们居住的场所,而且还承载着我们对于这个地方的认知感和归属感。但是随着城市的快速增长和扩张,城市建设逐渐忽略了地域文化、环境以及城市自然生态本底的差别,城市形象呈现出雷同的趋势,导致了诸如“城市失忆”、“平庸城市”等城市形象问题,使得中国城市的可识别性、可意象性特征连续降低。阆中作为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以及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在自然环境、传统历史街区风貌和地域文化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优越的自然山水环境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景观意象独特而又鲜明,具有自然景观突出、人文景观主导的整体风貌特点。从人性化景观设计的相关理论出发,以视觉质量和人对城市的审美认知来研究历史文化名城景观现象,解读阆中古城景观意象的自然、人工及人文元素构成,通过对阆中古城景观的理念和空间意象的解析,归纳总结出阆中古城景观意象的多元内涵,并探寻其景观意象内涵产生的自然、社会及历史因素。在理念及空间意象解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当前阆中古城景观意象保护规划现状的解读以及特色构成的归纳和总结,从而初步确立古城景观意象元素的感知强度和感知序列,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阆中古城景观意象的保护规划要点。这一针对阆中古城景观意象的研究体系和方法,将对我国同类型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古城的景观意象研究起到借鉴作用,并对今后阆中古城景观意象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本文共分七个章节。第一章指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并回顾了相关文献的研究情况,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框架。第二章介绍了景观意象的相关概念和相关学者对于景观意象的研究,并通过以上理论的研究,总结出景观意象元素的构成类型,景观意象的组成及获取途径。第三章对阆中古城景观意象的构成进行阐述,首先对古城景观意象元素的构成进行归纳总结,并从自然景观意象元素、人工景观意象元素和人文景观意象元素三方面对其进行归纳。第四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认知地图的研究方法,对阆中古城景观的理念和空间意象进行解析,并得出阆中古城景观意象的多元内涵。第五章分别从自然、社会和历史三个方面对阆中古城多元景观意象内涵的成因进行探究,得出了由于受到社会文明发展程度和人审美的变化,各个时期的人们对阆中古城景观的认知是不同的,古城景观意象具有时代特征。第六章为本文结论部分,通过对阆中古城景观意象保护现状及特色构成的解读和归纳,确立了古城内外各个景观意象元素的感知强度和感知序列,对每个景观意象元素的重要性有了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了古城景观意象的保护规划要点。
【关键词】:阆中古城 景观意象 城市认知 特色构成 保护规划要点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1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4
  • 1 绪论14-28
  • 1.1 研究背景14-17
  • 1.1.1 城市建设的需要14-15
  • 1.1.2 历史文化名城景观保护和发展的价值15
  • 1.1.3 城市化进程对传统景观意象的冲击15-17
  • 1.2 研究意义17-18
  • 1.2.1 理论意义17
  • 1.2.2 现实意义17-18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8-24
  • 1.3.1 景观意象研究现状18-23
  • 1.3.2 阆中古城研究现状23-24
  •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24-28
  • 1.4.1 研究方法24-25
  • 1.4.2 研究框架25-28
  • 2 景观意象——作为一种外部环境感知28-44
  • 2.1 概念界定28-31
  • 2.1.1 意象28
  • 2.1.2 景观意象28-30
  • 2.1.3 历史文化名城30-31
  • 2.2 景观意象相关理论研究31-37
  • 2.2.1 凯文·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31-33
  • 2.2.2 拉波波特的环境行为学理论33-34
  • 2.2.3 让·皮亚杰的环境心理学理论34
  • 2.2.4 诺伯特·舒尔茨的场所理论34-35
  • 2.2.5 中国传统风水及其相关研究35-37
  • 2.3 景观意象元素的构成类型37-41
  • 2.3.1 自然景观意象元素37-39
  • 2.3.2 人工景观意象元素39-41
  • 2.3.3 人文景观意象元素41
  • 2.4 景观意象的组成及获取途径41-44
  • 2.4.1 景观意象的组成:个性、结构和意蕴41-42
  • 2.4.2 景观意象的获取途径42-44
  • 3 阆中古城景观意象构成44-74
  • 3.1 古城概况44-45
  • 3.2 阆中古城景观意象元素构成45-46
  • 3.3 阆中古城自然景观意象元素构成46-49
  • 3.3.1 山水地貌景观46-48
  • 3.3.2 植物景观48-49
  • 3.4 阆中古城人工景观意象元素构成49-69
  • 3.4.1 路径49-53
  • 3.4.2 区域53-59
  • 3.4.3 节点59-62
  • 3.4.4 边界62-64
  • 3.4.5 标志物64-69
  • 3.5 阆中古城人文景观意象元素构成69-74
  • 3.5.1 风水观念69-70
  • 3.5.2 多元文化70
  • 3.5.3 宗教信仰70-71
  • 3.5.4 古迹名人71-72
  • 3.5.5 民俗风情72-74
  • 4 阆中古城景观意象解析74-90
  • 4.1 阆中古城景观的理念意象解析74-82
  • 4.1.1 阆中古城景观意象的外部评价75-78
  • 4.1.2 阆中古城景观意象的内部比较78-82
  • 4.2 阆中古城景观的空间意象解析82-85
  • 4.2.1 阆中古城景观意象的空间构成82-83
  • 4.2.2 阆中古城景观意象的空间特征83-85
  • 4.3 阆中古城景观意象的多元内涵85-90
  • 4.3.1 生态宜居的风水之都85-86
  • 4.3.2 古韵盎然的历史名城86-87
  • 4.3.3 重教尚武的川北重镇87-88
  • 4.3.4 名人辈出的文化古城88-90
  • 5 阆中古城景观意象成因探究90-116
  • 5.1 概述90
  • 5.2 阆中古城景观意象形成的自然因素90-96
  • 5.2.1 地质地貌90-92
  • 5.2.2 河流水系92-93
  • 5.2.3 气候气象93-94
  • 5.2.4 地质与地方材料94-96
  • 5.3 阆中古城景观意象形成的社会因素96-107
  • 5.3.1“天人合一”思想的诠释96-97
  • 5.3.2 传统风水理念的体现97-102
  • 5.3.3“文荫武备”的聚居文化102-105
  • 5.3.4 宗教文明的多元融合105-107
  • 5.4 阆中古城景观意象形成的历史因素107-116
  • 5.4.1 历史沿革107-110
  • 5.4.2 古城景观意象的历史演进110-116
  • 6 阆中古城景观意象的可持续发展116-130
  • 6.1 阆中古城景观意象的保护现状116-119
  • 6.2 阆中古城景观意象的特色构成119-124
  • 6.2.1 阆中古城景观意象的感知序列119-123
  • 6.2.2 阆中古城景观意象的特色构成123-124
  • 6.3 阆中古城景观意象的保护规划要点124-130
  • 7 结语130-134
  • 7.1 本文的结论130-131
  • 7.2 本文的不足及展望131-134
  • 致谢134-136
  • 参考文献136-140
  • 附录140-143
  • A.阆中古城景观意象调查问卷140-141
  • B.阆中古城景观意象调研路线示意图141-142
  • C.阆中古城景观意象调查问卷部分样本142-143
  • D.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的目录1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佳;卢海林;;四川古镇发展之探讨——以阆中古城为例[J];四川建筑;2007年04期

2 廖婷婷;黄河;;阆中古城文化旅游资源整合与开发[J];企业技术开发;2014年08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饶 瀚;行家眼中的阆中古城[N];南充日报;2005年

2 陈勇 张晓东;阆中古城“禁车” 游客市民闲庭信步[N];南充日报;2010年

3 黄毅;阆中古城将打造“原生态”明清古院落[N];四川科技报;2009年

4 记者 王玉贵 实习生 刘婧;古城旅游 “三八”比肩春节[N];南充日报;2009年

5 李佳;阆中古城嫁接现代版“清明上河图”[N];中华建筑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宁凤 东方 阆中市委报道组 张晓东;全省首例 阆中古城全天候“禁机” 6月20日 游客徜徉古街闲庭信步[N];四川科技报;2010年

7 李晓东 记者 王青山;阆中古城实行全面步行[N];四川日报;2010年

8 记者 王玉贵;阆中古城11条街道改造年底完成[N];南充日报;2010年

9 讲述人 四川省阆中市人民法院院长 李全林 整理人 四川省阆中市人民法院 苏改林 黄登武;阆中古城那闪亮的天平[N];人民法院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黎宏河;阆中古城冲刺“世遗”[N];中国文化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巩帆;阆中古城景观意象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2 廖佰翠;阆中古城文化的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4年

3 邓芊瑶;阆中古城巴蜀文化景观传承关系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阆中古城景观意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9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69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48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