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社会化媒体时代少数民族艺术活态传承路径创新探析

发布时间:2017-04-02 17:07

  本文关键词:社会化媒体时代少数民族艺术活态传承路径创新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承与接受属于文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艺术具有不可复制的艺术原创性,其活态传承对于全球艺术发展及文化生态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代表的“抢救式”保护为少数民族艺术的延续产生了一定的作用,目前少数民族艺术活态传承重点关注少数民族艺术传承人的培养,并通过国家基金政策扶持地方民族艺术项目,但随着传承人不可逆转的消亡,缺乏发现、挖掘与聚集对少数民族艺术感兴趣人群的方式与策略,少数民族艺术传承空间环境的缺乏与消失,少数民族艺术活态传承现状不容乐观。真正要想让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艺术传承并发扬光大,创新方式建构少数民族艺术活态传承路径成为必需。伴随着媒介的发展,媒介已成为人类文化生产与传承的一个重要维度,传播不仅仅是信息生产与获取的过程,更是一种社会组织过程。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的发展与媒介的发展息息相关,媒介的变化改变了艺术的生产、传播与接受过程,媒介对艺术的建构性价值已被认识。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来临是当下媒介实践中最具革命性的传播实践,开创了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和交往模式,带来了一种新的社群组织方式,其革命性在于真正激活了个体,信息的传播实践活动由机构为单位转向以个体为单位,人类真正进入到“个人被激活时代”,个体主体性意识崛起,大众传播时代以媒介为中心的传播组织活动被颠覆,人们面对信息时单一的消费活动被信息的创制、分享与消费取代,“共识的制造”被“个体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群体性认同”所取代,这为少数民族艺术活态传承的路径建设提供了可能性。社会化媒体激活了个体的传播权利、传播欲望与兴趣,基于“群体性认同”为基础的群体传播成为新的虚拟社群组织方式,网络趣缘群体得以产生。网络趣缘群体强调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之上的一群人的有机组合。网络趣缘群体的存在打破了大众传播时代形成的审美趋同,进一步激活了少数民族艺术的生存空间,使其能量再生和兴革进化拥有了新的可能,也为少数民族艺术活态传承路径建构提供了新方式。在社会化媒体时代,首先应该利用在社会化媒体使用的场景大数据资源,发现与挖掘少数民族艺术趣缘群体;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化媒体进一步组织、拓展与凝聚认同少数民族艺术的人群;利用社会化媒体发出倡议,将线上的聚集转化为线下的少数民族艺术实践活动,回归到少数民族艺术的生活传承空间;通过制度保障和策略创新来保证活态传承路径的实施。保护少数民族艺术的纯粹性和真正的文化多样性,有别于现在迎合大众传播的原生态表演造成的使少数民族艺术远离其日常生活形态的本真样貌,提供了文艺学研究的活态文本。循环往复,不断拓展少数民族的传承人群与现实传播空间,使之走向真正的活态传承。本研究由五部分构成,绪论部分全面界定研究对象、研究意义和方法;第一章主要通过资料检索和文献研究分析少数民族艺术活态传承现状,并指出少数民族艺术活态传承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第二章探讨社会化媒体对少数民族艺术活态传承提供的可能性;第三章探讨了社会化媒体时代少数民族艺术活态传承的路径建构策略。
【关键词】:社会化媒体 少数民族艺术 活态传承 路径 网络趣缘群体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民族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12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8
  • 第一章 少数民族艺术活态传承现状18-27
  • 第一节 活态传承18-20
  • 一、活态传播环境是活态传承的前提18-19
  • 二、传承人群体的存在及不断拓展是活态传承的关键19-20
  • 三、回归生活是活态传承的目的20
  • 第二节 少数民族艺术活态传承的当下选择20-24
  • 一、加大对民族艺术传承人的保护21
  • 二、注重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21-22
  • 三、强化民俗仪式的传播22-23
  • 四、释放影像作品与综艺节目的传播潜能23-24
  • 第三节 少数民族艺术活态传承现实困境24-27
  • 一、少数民族艺术传承人不可逆转的消亡24-25
  • 二、少数民族艺术传承空间发生改变25
  • 三、少数民族艺术接触路径的缺乏25-27
  • 第二章 社会化媒体为少数民族艺术活态传承路径创新提供的可能性探析27-42
  • 第一节 社会化媒体27-33
  • 一、社会化媒体27-30
  • 二、社会化媒体为少数民族艺术活态传承路径创新提供了可能性30-33
  • 第二节 社会化媒体与网络趣缘群体33-42
  • 一、网络的“连接”到人的“连接”:网络趣缘群体的形成34-37
  • 二、社会化媒体时代少数民族艺术传播个案观察37-42
  • 第三章 社会化媒体时代少数民族艺术活态传承路径建构策略探析42-54
  • 第一节 大数据与少数民族艺术趣缘群体的发现与挖掘42-45
  • 一、大数据42-44
  • 二、大数据与网络趣缘关系的挖掘与发现44-45
  • 第二节 社会化媒体与兴趣爱好者凝聚45-47
  • 第三节 从线上沟通到线下活动:回归少数民族艺术传承空间47-49
  • 第四节 制度创新与策略保障49-54
  • 一、加强数据库建设及数据公开制度的创新50
  • 二、拓展资金筹措的路径50-51
  • 三、提升少数民族艺术传承人媒介素养51-54
  • 结语54-55
  • 参考文献55-59
  • 发表论文情况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蕾;;近二十年来关于民族艺术的研究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2期

2 胡牧;;诗意生存的感受与少数民族艺术[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3 许一耀;;少数民族艺术调查工作结束[J];音乐研究;1959年04期

4 本刊编辑部;;编后小记[J];民族艺术;1985年00期

5 ;少数民族艺术教育[J];艺术教育;1994年06期

6 赵侠;;新时期少数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J];艺海;2013年12期

7 毛艳;;岑家梧与中国20世纪上半叶的少数民族艺术研究[J];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05期

8 毛艳;;民族艺术:相关学科的共同视域——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少数民族艺术研究的反思[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杨敏;梁佳;;试论少数民族艺术哲学研究中的两个极端[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10 余光荣;;口承资料在云南少数民族艺术活动中的意义——以基诺族《贝壳歌》为例[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东;看,这片广袤的田野[N];中国民族报;2012年

2 本报记者 钱丽花 李翠;甲子花开 在少数民族艺术道路上高歌前行[N];中国民族报;2012年

3 国昌;走向世界的民族艺术之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4 方文;少数民族艺术彰显“魅力乐山”[N];乐山日报;2006年

5 邬焕庆 翟伟;世界有你更精彩[N];西藏日报;2001年

6 马芳;首届全国少数民族艺术节将于明年举办[N];中国民族报;2009年

7 姚文放邋陈军;追寻当代艺术美学的绿色之魂[N];文艺报;2008年

8 记者 陈帆;借民艺节舞台展攀枝花魅力[N];攀枝花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刘琼;民族艺术发展势头正好[N];人民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张晓华;孔雀屏开龙城醉 各族选手展歌喉[N];中国民族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林a\R

本文编号:2828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828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c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