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梅山文化园中建筑与环境的不确定性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3 08:11

  本文关键词:梅山文化园中建筑与环境的不确定性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不确定性设计应用于建筑与环境设计中,主要表现为没有确定的边界,没有特定的功能空间,各个空间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形态和功能得以延伸和拓展,呆板的空间逐渐将被开放、灵活的空间取代,不再是单一的、消极的空间。本文分为五个部分,首先第一章介绍了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以及论文的研究重点与方法,同时还对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阐述了不确定性设计的历史起源以及相关理论;第三章针对于不确定性设计的现状以及发展进行了探讨;第四章阐述了梅山文化园建筑与环境的不确定性设计:梅山文化园中建筑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主要从建设“时序”与方法的不确定性,建筑空间的不确定性,景观设计中的不确定性,以及意境表达的不确定性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的;第五章分析了梅山文化园建筑与环境的不确定性设计的意义。梅山文化园的设计理念追求乡野化、本土化,不对园区原有的自然景观过多的设计和改造,更多的是对原有的景观和建筑要素进行组织和梳理,让设计更具有灵活性、生动性,这种预留空间的设计方法充分体现了”不确定性”设计的优势。论文的写作结合笔者参与的实际项目,在对建筑学、景观学领域的理论进行扩充的同时,对于梅山文化园的现代内涵也进行了补充。本文对梅山文化园建筑与环境中不确定性设计总结出系统经验和理论依据,从而促进乡村建筑与环境设计的营造。
【关键词】:梅山文化园 不确定性 建筑设计 环境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6.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3
  • 第1章 绪论13-17
  •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13-14
  • 1.1.1 研究的背景13
  • 1.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3-14
  • 1.2 相关概念界定14
  • 1.2.1 不确定性14
  • 1.2.2 设计的不确定性14
  • 1.3 研究重点和方法14-17
  • 1.3.1 研究重点14-15
  • 1.3.2 研究方法15-16
  • 1.3.3 研究框架16-17
  • 第2章 不确定性设计历史起源及相关理论研究17-25
  • 2.1 不确定性设计的历史起源17-20
  • 2.1.1 后现代主义历史起源17-18
  • 2.1.2 后现代主义建筑产生的背景18
  • 2.1.3 文丘里的不确定性建筑理论研究18-19
  • 2.1.4 不确定性与后现代主义的关联19-20
  • 2.1.5 关于后现代主义建筑存在的问题及争议20
  • 2.2 不确定性设计相关理论研究20-22
  • 2.2.1 不确定性设计相关哲学研究20-21
  • 2.2.2 不确定性设计相关美学研究21-22
  • 2.2.3 解构主义的“能指”与“所指”理论22
  • 2.3 不确定性设计相关文献研究22-23
  • 2.4 本章小结23-25
  • 第3章 不确定性设计的现状及发展研究25-38
  • 3.1 客观的不确定性25-33
  • 3.1.1 客观不确定性的概念定义25
  • 3.1.2 不确定性设计在建筑中的运用25-31
  • 3.1.3 不确定性设计在景观中的运用31-33
  • 3.2 主观的不确定性33-37
  • 3.2.1 主观不确定性的概念定义33-34
  • 3.2.2 空间活动类型34-35
  • 3.2.3 主观的不确定性形成因素35-37
  • 3.3 本章小结37-38
  • 第4章 梅山文化园建筑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38-64
  • 4.1 建设“时序”与方法的不确定性38-44
  • 4.1.1 梅山文化园项目简介38
  • 4.1.2 建设时间的不确定性38-40
  • 4.1.3 设计方法的不确定性40-42
  • 4.1.4 施工方式的不确定性42-44
  • 4.2 建筑空间中的不确定性表达44-53
  • 4.2.1 建筑空间界定的模糊性44-46
  • 4.2.2 建筑空间功能的复合化46-50
  • 4.2.3 建筑符号与材料的传承与更新50-51
  • 4.2.4 建筑结构的适应性51-53
  • 4.3 景观设计中的不确定性表达53-56
  • 4.3.1 乡土植物的保留与运用53-54
  • 4.3.2 景观层次的外延化54-55
  • 4.3.3 景观小品属性的多义性55-56
  • 4.4 意境表达的不确定性56-62
  • 4.4.1 生活场景的再现设计56-58
  • 4.4.2 残缺美的不确定性表达58-62
  • 4.5 本章小结62-64
  • 第5章 梅山文化园建筑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设计意义64-67
  • 5.1 不确定性设计在旅游景区中的意义64-65
  • 5.1.1 景区的可持续发展64
  • 5.1.2 景区的特色定位64-65
  • 5.2 梅山文化园不确定性设计的现实意义65-66
  • 5.2.1 梅山文化园核心内涵的表达65
  • 5.2.2 乡村建筑与环境的传承与更新65-66
  • 5.3 本章小结66-67
  • 结论67-69
  • 参考文献69-72
  • 致谢72-73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3-74
  • 附录B 读学位期间参与工程项目目录74-75
  • 附录C 乡村建筑与环境设计满意度及认知度调查问卷75-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单德启;;安徽芜湖影视文化园[J];世界建筑导报;2006年09期

2 李良;株洲市文化园改造规划创作构思[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首绿;北京正在建设中华文化园[J];国土绿化;1996年05期

4 喻学才;李常生;王旌璇;努斯来提·吾布力;钟行明;;钟馗文化园总体规划[J];建筑与文化;2014年01期

5 ;董子文化园:再现大儒生平成就[J];河北画报;2011年12期

6 童鑫;浅谈株洲市文化园跌水工程设计[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7 邓卓智;北京转河历史文化园设计实践[J];中国水利;2004年14期

8 刘英;陈飞虎;;梅山文化园的情境化设计探讨[J];中外建筑;2014年04期

9 ;以文化带动企业发展——谈中华文化园建设始末[J];北京规划建设;2003年05期

10 胡静;;老余杭休闲文化园旅游规划赏析[J];中国科技财富;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国胜;尹会荣;杨春艳;;太行古驿文化园的设计思路探询[A];中国公园协会2012年论文集[C];2012年

2 胡少杰;施德法;倪学圃;;人与自然和谐的又一典范——中国茶花文化园的规划设计与建设实践[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张立涛;;生态文化园规划中的城市文化传承——以内蒙古准格尔生态文化园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14生态景观规划营建与城市设计[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萌;抚州文化园开工奠基[N];抚州日报;2006年

2 记者 俞艳婷 区新闻信息中心 冯成 王思一;德勤文化园:非遗文化也能别具休闲味[N];嘉兴日报;2010年

3 记者 刘少伟;高度重视 密切配合 科学高效 加快廉政文化园建设[N];吕梁日报;2014年

4 记者 谢薇;闽王陵园拟建成闽王文化园[N];福州日报;2009年

5 曾佳;准旗人口文化园建设顺利完工[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毕馨月;关东文化园 将成关东文化主要展示地[N];长春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毕馨月;关东文化园十月展现浓缩的文化精华[N];长春日报;2010年

8 吕燕;兴望文化园唱响文化新主张[N];宜兴日报;2011年

9 记者 占婷 通讯员 王明晓;金埭村有个生育文化园[N];石狮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张薇;贵阳金石产业园镇山石文化园奠基[N];贵阳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淑华;人文背景下炎帝农耕文化园的规划设计[D];重庆大学;2015年

2 祝溪;茶文化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5年

3 王玲君;北京十里河文化园环境艺术的探索[D];河北科技大学;2015年

4 谭梦茜;梅山文化园竹园接待楼空间营造手法及其地域文化表达[D];湖南大学;2016年

5 钟亚子;梅山文化园中建筑与环境的不确定性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6 唐博;梅山文化园艺术中心文化意境表达[D];湖南大学;2016年

7 任晓乐;老龄化背景下养生文化园设计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8 郭冰;农林作物主题文化园的发展规划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张铭晋;枣文化园规划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年

10 张洪福;基于文化生态学的梅山文化园建筑与景观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梅山文化园中建筑与环境的不确定性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3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83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8f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