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可动建筑表皮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4 07:46

  本文关键词: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可动建筑表皮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建筑的成因便是气候,在建筑发展的长河中,建筑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能够满足气候适应性,传统的建筑形式早已不能满足当下社会发展、气候条件以及使用者的需求,“凝固的音乐”也不再是建筑设计追求的目标,可动建筑的产生就是为了适应建筑行业的变化、满足气候需求而产生的,课题从气候适应性建筑以及可动建筑的研究入手,基于骨架支撑体理论、共生理论以及变生哲学三种理论基础作为气候适应性可动建筑表皮发展的相关理论依据。论述可动建筑表皮的产生与发展不仅可以为建筑带来灵活多变的使用需求,还可以应对气候条件的各种变化,为建筑设计带来新的手段。笔者采用了归纳总结的方式,对现有的可动建筑表皮进行归类划分,通过重新定义研究对象,重构研究问题、提炼相关原则及方法、以及实际应用提出研究内容,并从建筑的成因入手,论述气候是建筑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一切建筑设计都是基于气候因素的,总结概括出满足气候条件的传统建筑设计的缺点,从而引出课题研究对象,即气候适应性可动建筑表皮,结合适当的研究方法论述课题的研究意义以及创新点;再从气候适应性可动表皮的发展过程以及相关理论入手,总结概括气候适应性表皮的发展以及可动表皮的相关理论,分析当前建筑设计的不足,论述气候适应性可动表皮的设计方向,并提出气候适应性表皮设计应遵守的原则。在气候适应性可动表皮的形态应变方面,从构件的位移和表皮整体的重构两个方面论述可动表皮的形态应变为建筑表皮的应变能力带来了哪些好处,以及形态应变方法对室内光环境、热环境以及空气质量的调节应用;并提出了可动表皮的物态模拟、功能扩展以及机能转换三种设计方法,为可动建筑表皮的设计开创了新的设计思路;在文章的第五部分论述了可动建筑表皮的技术研究,并从技术类型,材料技术以及构造技术的选用三个方面,为气候适应性可动建筑表皮提供了技术支撑;最后总结可动表皮的相关设计研究,为提高建筑的主动适应性,实现建筑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室内环境提供了设计理念和思路,为今后可动表皮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可动建筑表皮增强了建筑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在塑造建筑形态方面也有独到的优势,它们以其特有的运行模式、智能化的控制手段、独特的设计方法为现代建筑提供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也为建筑带来了极具科技美的建筑造型,对建筑设计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气候适应性 可动 建筑表皮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80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绪论11-27
  • 1.1 研究背景11-19
  • 1.1.1 建筑成因于气候11-12
  • 1.1.2 适应气候条件的建筑设计策略12-13
  • 1.1.3 建筑表皮与气候条件的关系13-19
  • 1.1.4 存在问题19
  • 1.2 研究对象的界定19-22
  • 1.2.1 气候适应性表皮19-20
  • 1.2.2 可动建筑表皮的概念界定20-22
  • 1.3 研究的目的及方法22-23
  • 1.3.1 研究目的22
  • 1.3.2 研究方法22-23
  • 1.4 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23-25
  • 1.5 论文框架25-27
  • 第二章 相关理论综述及设计原则27-41
  • 2.1 可动建筑表皮的理论基础27-30
  • 2.1.1 骨架支撑体理论27-28
  • 2.1.2 共生理论28-29
  • 2.1.3 变生哲学29-30
  • 2.2 国内外气候适应性可动表皮发展现状30-33
  • 2.2.1 可动建筑表皮的起源30
  • 2.2.2 国外适应性可动建筑表皮理论研究30-32
  • 2.2.3 国内传统建筑中的适应性可动表皮32-33
  • 2.3 气候适应性的可动表皮设计原则33-40
  • 2.3.1“用”与“防”的可调节性原则33-35
  • 2.3.2“新”与“旧”的可持续性原则35-36
  • 2.3.3“固”与“调”的可控性原则36-39
  • 2.3.4“静”与“动”的灵活性原则39-40
  • 2.4 小结40-41
  • 第三章 气候适应性可动表皮的形态应变及应用41-61
  • 3.1 单一构件位移41-46
  • 3.1.1 转动行为41-43
  • 3.1.2 滑动行为43-45
  • 3.1.3 折叠行为45-46
  • 3.2 表皮整体重构46-49
  • 3.2.1 伸缩行为46-47
  • 3.2.2 自调节行为47-49
  • 3.3 可动表皮形态应变的应用49-60
  • 3.3.1 对光环境的调节49-51
  • 3.3.2 保证室内热环境的稳定51-57
  • 3.3.3 对室内空气质量的调节57-60
  • 3.4 小结60-61
  • 第四章 气候影响下可动建筑表皮的设计方法61-85
  • 4.1 可动表皮的物态模拟61-69
  • 4.1.1 生物形态的塑造61-64
  • 4.1.2 结构力学的逻辑64-67
  • 4.1.3 行为层面的提取67-69
  • 4.2 可动表皮的功能拓展69-78
  • 4.2.1 维护墙体的位移70-72
  • 4.2.2 入口表皮的更迭72-74
  • 4.2.3 内部空间的延伸74-78
  • 4.3 可动表皮的机能转换78-83
  • 4.3.1 生物有机体表皮78-79
  • 4.3.2 柔性材料表皮79-81
  • 4.3.3 自然资源表皮81-83
  • 4.4 小结83-85
  • 第五章 气候适应性可动建筑表皮的技术研究85-103
  • 5.1 气候适应性表皮的技术类型85-93
  • 5.1.1 双层表皮技术85-87
  • 5.1.2 智能化的表皮技术87-90
  • 5.1.3 生态与节能表皮90-93
  • 5.2 可动建筑表皮的材料技术93-98
  • 5.2.1 常规材料的非常规运用93-95
  • 5.2.2 非常规材料的运用与转换95-97
  • 5.2.3 新型材料的创造实践97-98
  • 5.3 可动建筑表皮构造技术的适宜性98-101
  • 5.3.1 常规的可动性构件98-99
  • 5.3.2 仿生学的可动构件99-100
  • 5.3.3 智能技术的可动表皮100-101
  • 5.4 小结101-103
  • 第六章 结语103-105
  • 参考文献105-108
  • 作者简介108-109
  • 致谢109-11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春芳;;建筑表皮“形”的不确定性研究[J];南方建筑;2006年08期

2 孙超法;;当代建筑表皮设计的三个趋势[J];建筑创作;2007年01期

3 甘立娅;;认识建筑表皮的多种维度[J];高等建筑教育;2007年03期

4 游永椿;;建筑表皮发展浅析[J];山西建筑;2008年01期

5 汤敏芳;;表皮的解读[J];山西建筑;2008年27期

6 黄友珍;;浅析建筑表皮设计[J];中华建设;2008年09期

7 宿忠臣;;建筑表皮的二象性特质分析[J];工业建筑;2009年02期

8 李东浩;田家琳;;浅谈建筑表皮[J];山西建筑;2009年21期

9 张金歌;封心宇;;现代建筑表皮材料的语言表达[J];中外建筑;2009年07期

10 罗小平;;建筑表皮地域性设计研究与分析[J];商品与质量;2009年S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铁军;;试论建筑表皮研究[A];吉林省土木建筑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郝峻弘;周凡;;浅析建筑表皮色彩创作手法[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3 李静;刘煜;;办公建筑表皮的绿色生态改造研究[A];绿色建筑与建筑物理——第九届全国建筑物理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04年

4 张玉军;荣华;;固态照明在建筑表皮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A];海峡两岸第十九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金自强 李建成(作者单位:浙江舜杰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筑表皮设计初探[N];建筑时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李雪林;未来的房子会这样花俏吗[N];文汇报;2010年

3 程雪松;画皮·画骨·画心[N];建筑时报;2013年

4 小山 吴洁 林林 李萌 刘东;何为建筑表皮?[N];中华建筑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俞天琦;当代建筑表皮信息传播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2 王嘉亮;仿生·动态·可持续[D];天津大学;2011年

3 李保峰;适应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的建筑表皮之可变化设计策略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4 陈志毅;信息时代建筑非线性三维形态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5 宋协伟;转形·转型[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倩;建筑表皮与结构系统的分离与整合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1年

2 何晓斌;当代非线性建筑表皮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3 孙颖;当代建筑表皮的结构艺术表现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1年

4 邹静;当代建筑表皮的平面构成表现形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5 史清俊;砖石材料在建筑表皮中的美学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6 吴丹丹;建筑表皮设计在现代展览型建筑中的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7 穆丹丹;建筑表皮的艺术表现性及其情境特征[D];兰州交通大学;2013年

8 许义慧;基于建构层面的建筑表皮选择与生成[D];北京建筑大学;2014年

9 叶子新;新媒体时代建筑表皮媒介语言研究[D];江南大学;2015年

10 关惠文;消费文化语境下建筑表皮的媒体性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可动建筑表皮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1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851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dc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