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城市大型活动中的非永久性展示空间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5 08:02

  本文关键词:城市大型活动中的非永久性展示空间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如今城市大型活动日益增多,通过举办大型活动,可以吸引人才流入和资本投入,使城市功能得以提升,加快城市发展速度,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对城市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由于城市大型活动周期性短的特点,决定了其建筑非永久性的特点。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成本高、建造时间长、在使用过程中能耗大,排放热量高,拆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建筑垃圾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传统的建筑模式不适应城市大型活动的需求,因此研究非永久性展示建筑显得非常迫切。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低碳和可持续性发展理念为指导,通过对上海世博会万科馆的案例分析以及对武汉园博园非永久性建筑的实地考察,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以十一届郑州园博会为背景,为该活动的非永久性展示空间做概念设计。在建筑的选材、建造、使用和拆卸四个环节体现低污染、低能耗、低排放、生态性和资源循环利用,使非永久性展示建筑在追求经济效益和展示活动文化的同时做到保护环境,使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阐述大型城市活动和非永久性建筑的概念,以及非永久性建筑关于低碳、生态、可持续方面的理论依据和国内外发展现状,通过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使笔者的设计得到理论支撑。第二章根据城市大型活动中的非永久性建筑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提为出发点总结了非永久性展示空间设计遵循的五点原则1.快速便捷原则;2.经济性原则;3.地域文化原则;4.低碳原则;5.可持续性原则。第三章的内容是对十一届郑州园博会非永久性展示空间的概念设计,设计了三个主题的非永久性展示空间——儿童主题的膜材质展馆、宣传中原文化为主题的竹材质展馆以及科技生态为主题的纸筒材质展馆。设计以建筑本身为主体,周边景观设计为依托呼应活动主题和体现当地文化,建筑本身和景观小品的设计从选材和建筑构造到建筑的使用再到建筑的拆卸过程体现低碳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第四章是概括总结学习的成果和收获,以及对未来城市大型活动中临时性展示空间发展的展望。
【关键词】:城市大型活动 非永久性展示空间 低碳环保 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4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7
  • 1.1 研究背景9-11
  • 1.1.1 非永久性展示空间的研究背景9
  • 1.1.2 非永久性展示空间研究的相关理论依据9-11
  • 1.2 概念分析11-12
  • 1.2.1 城市大型活动概念分析11
  • 1.2.2 非永久性建筑概念分析11-12
  • 1.3 国内外非永久性展示空间研究现状12-14
  • 1.3.1 国内现状12-14
  • 1.3.2 国外现状14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14-15
  • 1.4.1 研究目的14-15
  • 1.4.2 研究意义15
  •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15-17
  • 1.5.1 研究内容15
  • 1.5.2 研究方法15-17
  • 第2章 非永久性展示空间设计原则17-23
  • 2.1 快速便捷原则17
  • 2.2 经济性原则17-18
  • 2.3 地域文化原则18-19
  • 2.4 低碳原则19-21
  • 2.5 可持续性原则21-23
  • 第3章 非永久性展示空间设计实践23-32
  • 3.1 十一届郑州园博会项目分析23-24
  • 3.1.1 项目概况23-24
  • 3.1.2 设计理念24
  • 3.1.3 设计思路24
  • 3.2 郑州园博会非永久性展示建筑及景观小品设计24-32
  • 3.2.1 土地资源的利用24-25
  • 3.2.2 膜材质展示空间设计25-27
  • 3.2.3 竹材质展示空间设计27-29
  • 3.2.4 纸筒材质展示空间设计29-30
  • 3.2.5 非永久性景观小品设计30-32
  • 第4章 总结32-33
  • 参考文献33-35
  • 致谢35-36
  • 图片索引36-37
  • 附录37-38
  • 附图38-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赞成;徐化祥;宋卫东;周海;;大黑山钼矿非永久性边坡稳定性研究[J];铁道建筑;2007年06期

2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W

本文编号:286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86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66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