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梅山文化园山水田园诗词意境营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7 10:25

  本文关键词:梅山文化园山水田园诗词意境营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正大力推动乡村旅游向特色化、个性化发展,而现实条件下,“全球化”浪潮中环境空间设计的普遍西化以及对于传统文化流于表面形式的符号提取与构建具有中国文化意蕴特色的环境空间渐行渐远。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审美价值成为后人精神家园得以诗意栖居的一方沃土,其艺术内涵对于构建中国意蕴的乡村旅游环境空间具有本源上的启迪意义。本文从意象符号的角度切入并结合认知诗学的图形背景理论,探讨了山水田园诗词意境的生成以及环境空间对山水田园诗词意境的承接与演绎。在此基础上以笔者实际参与的中国梅山文化园建筑与环境设计为实践案例,论述了文化生态性的现代主题乡野公园对山水田园诗词意境的演绎与营造,以期对于如何构建具有特色化及个性化的乡村旅游环境带给人们新的思考。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对论文的研究缘起、研究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研究重点与方法进行了论述。第二章分析了山水田园诗词意境的美学与空间内涵,探讨了诗词与环境空间二者间的相互渗透及演绎,并从意象符号的角度阐述了山水田园诗词与环境空间在意境生成上的内在关联性。第三章引入图形背景理论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建筑与环境中山水田园诗词意境的特性及体验过程。第四章研究并提出了现代环境空间设计中山水田园诗词意境的营造手法。结论部分对之前的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了本文的创新点,同时对课题研究的前景进行展望。论文的写作以笔者实际参与的项目为实践支撑,在对环境设计理论及方法进行拓展的同时,对于梅山地域文化的现代表达做出探索。本研究以期对古典诗词文化在现代环境设计中的演绎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以及手法借鉴。
【关键词】:意象符号 山水田园诗词 意境营造 梅山文化园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8;I207.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13-15
  • 1.2.1 国内相关研究14
  • 1.2.2 国外相关研究14-15
  • 1.3 研究重点与方法15-17
  • 1.3.1 研究重点15
  • 1.3.2 研究方法15-17
  • 1.4 研究框架17-18
  • 第二章 山水田园诗词意境与空间意境的关联性18-33
  • 2.1 山水田园诗词意境释义18-20
  • 2.1.1 意境18-19
  • 2.1.2 中国古典山水田园诗的概述19-20
  • 2.1.3 山水田园诗词意境的概念界定20
  • 2.2 山水田园诗词意境美的特点20-22
  • 2.2.1 诗画相映之画面感强20-21
  • 2.2.2 动静相衬之空灵悠远21
  • 2.2.3 荷锄把酒之乐哉乡野21-22
  • 2.3 山水田园诗词中的意境空间22-24
  • 2.3.1 空间认知演变与诗词中的空间认知22-23
  • 2.3.2 山水田园诗词意境的空间内涵23-24
  • 2.4 环境空间中的山水田园诗词意境24-30
  • 2.4.1 中国古典园林空间的山水田园诗意美24-27
  • 2.4.2 当代环境设计中的山水田园诗词意境27-30
  • 2.5 山水田园诗词与环境设计在意境生成上的关联性30-32
  • 2.5.1 基于意象看诗词与环境设计意境生成的关联30-32
  • 2.5.2 山水田园诗词对环境设计意境营造的启示32
  • 2.6 本章小结32-33
  • 第三章 梅山文化园山水田园诗词意境的分析33-50
  • 3.1 相关分析方法概述33-35
  • 3.1.1 图形背景理论的概述33-34
  • 3.1.2 图形背景理论的运用34-35
  • 3.1.3 基于图形背景理论的意境特性与体验解析35
  • 3.2 建筑与环境中山水田园诗词意境的特性35-41
  • 3.2.1 意象诗意性36-39
  • 3.2.2 时空流动性39-40
  • 3.2.3 联想性40-41
  • 3.3 建筑与环境中山水田园诗词意境的体验过程41-43
  • 3.3.1 本能层的体验42
  • 3.3.2 行为层的体验42-43
  • 3.3.3 反思层的体验43
  • 3.3.4 审美体验的形成43
  • 3.4 梅山文化园山水田园诗词意境的特性与体验43-49
  • 3.4.1 诗境在乡村文化生态性题材中的表达43-47
  • 3.4.2 建筑意的构筑47-48
  • 3.4.3 诗境共生48-49
  • 3.5 本章小结49-50
  • 第四章 梅山文化园山水田园诗词意境的营造50-84
  • 4.1 诗性意象符号体系的建立50-75
  • 4.1.1 建筑意象符号的择取与演绎51-61
  • 4.1.2 小品意象符号的择取与演绎61
  • 4.1.3 自然意象符号的择取与演绎61-68
  • 4.1.4 人文意象符号的择取与演绎68-75
  • 4.2 诗性意象符号的序列经营75-80
  • 4.2.1 节点76-78
  • 4.2.2 路径78-80
  • 4.3 意象符号系统完整性的构建80-83
  • 4.3.1 意象符号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性构建81
  • 4.3.2 意象符号系统状态的动态开放性构建81-82
  • 4.3.3 意象符号系统发展的可持续性构建82-83
  • 4.4 本章小结83-84
  • 结论84-87
  • 参考文献87-90
  • 致谢90-91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91-92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实践项目92-93
  •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学术活动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马川;龚关;;征程Jeep4000[J];科技资讯;2005年35期

2 悦益;;诗画解读(三十八)[J];城市公共交通;2010年10期

3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培钧;;山水田园,诗人心灵的家园[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录(二○○九年)[C];2009年

2 孙天胜;;山水田园与古代文人的闲暇生活[A];中国休闲研究学术报告2011[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徐静;既要增收致富 又要山水田园[N];遵义日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李仁芳;西昌:大项目催生山水田园城市[N];凉山日报(汉);2014年

3 记者 冯一鸣;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彰显山水田园特色[N];巴中日报;2014年

4 记者 肖持刚 实习生 刘晓妍;山水田园显生机[N];西安日报;2006年

5 记者 张国巍;岫岩欲建山水田园带状公园[N];鞍山日报 ;2009年

6 本报记者 易立权;南充建山水田园城市并非梦想[N];南充日报;2011年

7 记者 谢雯 刘春;大邑:争创“现代山水田园城镇示范区”[N];成都日报;2010年

8 李自强;山水卫星城 幸福新津渡 宜居宜业好生活 山水田园展画卷[N];成都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刘娜;山水田园一幅画 城市村落一体化[N];云南政协报;2014年

10 钟润生 通讯员 李晴;打造高端山水国画产业基地[N];深圳特区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培;宋代山水田园词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2 程鹏星;中学古典山水田园诗歌鉴赏教学初探[D];淮北师范大学;2016年

3 雷鹏宏;以构建山水田园城市为目标的城市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4 张俊婷;梅山文化园山水田园诗词意境营造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5 董雨薇;平乐山水田园休闲体育文化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3年

6 蔡向荣;我见青山多妩媚[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赵艳驰;马祖常诗歌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梅山文化园山水田园诗词意境营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02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902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43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