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中国当代雕塑的意象化语言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1 02:02

  本文关键词:中国当代雕塑的意象化语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氛围与审美文化,诸子百家的思想融合贯穿古今。讲究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在艺术创作中的天人合一就是将作者眼睛看到、心中所想与作品的完美结合,也就在“意象”这一词当中简洁概括了。“意象”语言始终贯穿着中国雕塑艺术的发展,在塑造手法种类多样化的当代,“意象”的表现尤为重要。本文将通过对古代雕塑作品的研究寻找当代雕塑的“意象”语言的根源,经过整理“意象化”语言的发展脉络,分析“意象”在中国当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艺术特点,当代文化的现状是贴近我们生活的实际问题,“意象化”语言在这样的氛围中会有新鲜思想的加入,丰富“意象化”语言的内容。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保留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可以使其得到发展。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当代雕塑艺术就可以好好的把握“意象化”语言,更好的进行创作。在不同的表现手法中总结出“意象化”语言在雕塑作品上的表达。分析具有典型性的当代雕塑艺术家的作品,为我的观点提供理论依据,并且结合我自身的创作过程阐述自己是如何运用“意象化”语言进行雕塑创作的。从而证明在一定范围内“意象化”语言的应用是当代雕塑艺术创作的核心元素。
【关键词】:意象化语言 当代雕塑 天人合一 中国当代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3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7
  • 1 意象化语言是中国雕塑艺术的核心元素7-9
  • 1.1 意象的基本概念7
  • 1.2 意象或意象化语言在雕塑创作中的运用7-9
  • 2 中国当代雕塑中的意象化语言是以传统理论为依据的9-13
  • 2.1 传统中国美学中的“意”与“象”9
  • 2.2 古代中国雕塑如何运用意象化语言进行创作9-11
  • 2.3 中国当代雕塑意象化语言的发展轨迹与成因分析11-13
  • 3 当代雕塑创作中意象化语言的艺术特点13-17
  • 3.1 中国当代文化背景下雕塑艺术“意象化”语言解读13-14
  • 3.2 中国当代雕塑中高度个性化的创作理念下如何运用“意象化”语言14-17
  • 3.2.1 霍波洋作品的“意象化”语言举例分析14-15
  • 3.2.2 向京作品的“意象化”语言举例分析15-16
  • 3.2.3 陈云岗作品的“意象化”语言举例分析16-17
  • 4 结合自己的创作谈谈雕塑中的意象化语言的应用17-22
  • 4.1 如何在学习时感受到雕塑的意象的真实存在17
  • 4.2 如何将头脑中的“意象”运用到创作当中17-22
  • 5 总结意象化语言在当代中国雕塑艺术中起到的作用22-23
  • 结语23-24
  • 参考文献24-25
  • 致谢25-26
  • 附录26-2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荣;;关东意象化戏剧初论[J];戏剧文学;1991年12期

2 张蓉;意象的产生及其语义转换[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和红军;论艺术语言意象的内在生成及外化[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4 曹桂生;“意象”三题[J];文艺研究;2004年03期

5 陶陶;论诗歌的戏剧性话语载体在意象与语言之间转换[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陈剑晖;论散文的诗性意象[J];社会科学辑刊;2005年04期

7 陈剑晖;李谋冠;;论散文的诗性意象[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8 骆新泉;;画眉楼上愁登临——宋代女性楼意象词与男性闺音楼意象词比较[J];沈阳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9 孙良申;;论意象批评的今古价值[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10 方李珍;;戏曲意象初探(一)[J];福建艺术;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鲁功洲;;不可忽视意象在创作中的核心作用[A];四川省诗词学会诗艺研讨会发言选登[C];2007年

2 曹旭;文志华;;“意象”与“比兴”碰撞融合的意义——以《文心雕龙》为例[A];文心雕龙研究第十辑[C];2011年

3 姚国建;;知性的塑形——论郑敏诗歌的意象化与结构形态[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泱;意象的魅力[N];文艺报;2007年

2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 罗振亚;在持续的生命追问背后[N];光明日报;2013年

3 罗振亚;具有方向感的情思书写[N];文艺报;2011年

4 曾凡华;寻觅精神的家园[N];文艺报;2001年

5 李遇春;沉默的力量[N];文艺报;2011年

6 石长顺 柴巧霞;“中部支点”的意象化表达与艺术灵光[N];光明日报;2012年

7 李星;传奇与现实[N];文艺报;2010年

8 曾凡华;寻觅精神的家园[N];解放军报;2001年

9 舒羽;王晓黎的筑梦空间[N];美术报;2011年

10 黄南珊;清代文论视界中的艺术理性[N];光明日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建仓;中国现代乡土文学的境界叙事和意象叙事[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晓;油画静物的意象表达[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孟令军;演读的无形调度[D];吉林艺术学院;2015年

3 黄敬军;嬗变与异化[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4 赵艳芬;《今天》(1978-1980):从作品意象到主体形象[D];扬州大学;2015年

5 王豪东;意象的境界[D];中央美术学院;2016年

6 杨舒涵;中国当代雕塑的意象化语言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6年

7 孙大萍;京味文学中的胡同意象及胡同文化[D];吉林大学;2011年

8 高君渡;论太阳意象在中国当代新诗中的流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9 汤进峰;解读中国当代油画意象特征[D];湖北美术学院;2007年

10 颜彦;远行与回归:二十世纪上半叶新诗中土的意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当代雕塑的意象化语言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8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298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1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