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历史街区环境空间改造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17:24

  本文关键词:历史街区环境空间改造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次论文研究的核心价值在于唤醒人们对历史街区环境空间的深层次了解,并能意识到历史街区的核心价值,让历史街区环境空间能真正的融入现代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我们不能麻木的把这些街区空间当作现代文明的“障碍物”任由其消失,每个历史街区都有它的“回忆”,它的起源,发展或没落,这些都是客观存在过的事实。在通过对它们的调查了解后,每条历史街区都有它独一无二的珍贵过往,就像一本神奇的历史书,它虽然没有华丽的文字来叙述精彩的故事,却很立体的将自己的全部内容展现在后世之人的眼前。第一章为绪论,主要论述本次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当今的中国更处于向城市化发展的道路上,很多历史街区环境空间被现代的高楼大厦所替代,而他们代表的是一个时代文明的缩影,反映了民族的特色文化,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资源,如果这些资源一旦被浪费,对我国,乃至世界将是一段文明的缺失,合理科学的改造将使历史街区展现出新的生命力,保留历史文明的同时也在续写人类新的文明。目前各国都开始重视历史街区环境空间的保护和改造利用,我国在这个领域比发达国家要落后,因此更显得任重道远。且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大多是针对单一的历史街区环境空间的改造案例进行研究,缺乏总结性强、针对性广、适用性普遍的研究,而本次研究恰恰是一次努力的尝试,力求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帮助。第二章是对论文涉及到的概念进行研究分析,只有对相关概念有深入的理解,才能为研究的深入进行做前期准备。文章综合对历史街区的概念、历史街区的起源以及环境空间的改造概念进行了分析,了解历史街区环境空间所蕴含的文化、艺术内涵,体现出改造设计的真正意义。第三章从多维角度对历史街区环境空间的价值进行具体研究,提出体现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及历史价值。我们在对历史街区的改造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能体现改造的科学性,文章第四章强调了改造必须体现出人类文明、满足现代人们的功能需求、新设计思维的体现、体现出发展性等原则。第五章主要从保护性、延续性、创新性、元素提炼等角度对命题进行综合研究。研究最后结合实际案例对选题进行实证,做到有理有据,体现研究的科学、合理性,研究最后对历史街区环境空间的改造设计表达出期望,希望唤醒人们对历史街区环境空间的保护意识,希望人们真正意识到历史街区环境空间改造的意义。
【关键词】:历史街区 改造设计 资源 环境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14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5
  • 第一章 绪论15-19
  • 1.1 研究背景15-16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6-17
  • 1.2.1 研究目的16
  • 1.2.2 研究意义16-17
  • 1.3 研究的方法17-19
  • 第二章 历史街区环境空间改造设计概念综述19-27
  • 2.1 历史街区的概念综述19-20
  • 2.2 历史街区起源的综述20-25
  • 2.2.1 源于经济发展20-21
  • 2.2.2 源于政治因素21-22
  • 2.2.3 源于民族文化22-24
  • 2.2.4 源于外来文化24-25
  • 2.3 环境空间改造概念综述25-27
  • 2.3.1 环境的概念25
  • 2.3.2 空间改造的概念25-27
  • 第三章 多维视角下历史街区的价值体现27-33
  • 3.1 历史街区的文化价值27-29
  • 3.1.1 物质文化价值体现27
  • 3.1.2 精神文化价值体现27-29
  • 3.2 历史街区的艺术价值29-31
  • 3.2.1 历史街区空间艺术体现29-30
  • 3.2.2 历史街区视觉艺术体现30-31
  • 3.3 历史街区的历史价值31-33
  • 3.3.1 历史价值的理解31
  • 3.3.2 历史背景的再现31-33
  • 第四章 环境空间改造设计的原则33-39
  • 4.1 人类文明的体现33-35
  • 4.2 满足新功能需求的体现35-36
  • 4.3 新的设计思维的体现36-37
  • 4.4 审美标准的变化体现37-38
  • 4.5 体现出发展的精神38-39
  • 第五章 历史街区环境空间改造设计理念探析39-52
  • 5.1 环境空间改造设计是对历史街区的保护39-40
  • 5.2 环境空间改造设计使历史街区的生命力延续40-45
  • 5.2.1 空间再次利用40-42
  • 5.2.2 文化的继续传承42-45
  • 5.3 体现出新的创作思路45-50
  • 5.3.1 设计的创新性45-47
  • 5.3.2 对街区标示系统的思考47-48
  • 5.3.3 街区雕塑文化的展现48-50
  • 5.4 传统元素的提炼应用50-52
  • 第六章 实践案例实证52-63
  • 6.1 项目简介52
  • 6.2 改造目的52
  • 6.3 问题分析52-54
  • 6.4 改造设计过程54-63
  • 6.4.1 “元素”提炼54-56
  • 6.4.2 过程分析56-63
  • 第七章 结语与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桂杰;陈星;郭红霞;;校园环境空间的使用后评价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1期

2 邱晓晖;;环境行为模式与环境空间改造——以福州榕城广场为例[J];福建建筑;2010年02期

3 杨s

本文编号:3041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041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a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