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高校新校区土木学科群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5 08:41

  本文关键词:高校新校区土木学科群建筑设计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高校学科集群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科群建筑由于其实现对资源的共享、对学科的交叉融合、对交流的促进已经成为现代高等教育重要的校园建筑类型。土木学科群是理工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及科研所需的空间及建筑有着其特殊性,需要大量的大型实验室,室外场地,大型教室等多种多样的教学科研空间。如何做好该学科群建筑的设计,使其在兼顾学科群建筑共性的同时,又有利于土木学科群特殊的教学科研的发展,是本文主要的关注点。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调研总结的土木学科背景及实地调研各个层级的高校土木学科群建筑现状分析得出国内土木学科群建筑现存问题,概括为土木学科群总体布局中学科相关建筑联系不紧密,单体设计中对学科特殊性考虑不足,环境设计中多层级的交往空间欠缺三个方面的问题。随后通过对土木学科群建筑特殊性的总结,对国内外优秀学科群建筑的分析,对国内外系统观、有机建筑思维等哲学及建筑理论的总结,提炼出了系统观与整体思维,体用观,天人合一思想作为土木学科群建筑设计指导思想,根据指导思想进一步从总体布局,建筑单体设计,空间环境设计三方面提出了有利于土木学科群建筑适应其特殊性的建筑设计原则。基于设计原则,提出了土木学科群建筑在总体布局,建筑单体设计及内外环境营造三方面的设计策略。在系统整合总体布局策略部分,首先提出了土木学科群建筑在整体校园环境中的定位,之后从明确的功能分区,有机的建筑群布局,便捷的内外交通组织三方面,做到对总体布局的系统整合。在注重学科特点的建筑设计策略部分,通过对土木学科群建筑对教学科研空间的特殊需求的总结,提出学科综合楼注重学科特殊性及大型实验室注重工艺与建筑结合的平面空间组合设计策略,之后提出利于表达土木学科群建筑学科文化的建筑形象塑造策略。在促进土木学科交往的内外空间环境营造策略方面,通过对其内外交往空间需求及层级划分的分析,总结出在内部应注重其空间的层次性、灵活性、趣味性及渗透性,在外部应注意土木学科群建筑的特殊性,合理布置各个场地,减少废料场地对校园环境干扰的同时,加强土木学科群的对外展示性。最后分析了作者在导师指导下参与的土木学科群建筑设计实践案例——重庆交通大学双福校区土木建筑学科组团方案设计,作为本文的实例印证,对在设计中所应用到的前文所总结的相应设计策略进行解读。
【关键词】:高校土木学科群 建筑设计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4
【目录】:
  • 中文商要3-4
  • 英文摘要4-14
  • 1 绪论14-22
  • 1.1 选题背景14
  • 1.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14-15
  • 1.2.1 选题的目的14-15
  • 1.2.2 选题的意义15
  • 1.3 相关概念界定与辨析15-18
  • 1.3.1 土木工程学科概念的界定15-17
  • 1.3.2 学科群相关概念界定17-18
  • 1.4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18-19
  • 1.4.1 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18
  • 1.4.2 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18-19
  •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19-22
  • 1.5.1 研究方法19-20
  • 1.5.2 研究框架20-22
  • 2 高校土木学科群建筑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22-36
  • 2.1 土木学科教育发展沿革22-24
  • 2.1.1 国外土木学科教育发展沿革22-23
  • 2.1.2 国内土木学科教育发展沿革23-24
  • 2.2 国内高校土木学科群建筑的发展现状24-31
  • 2.2.1 老牌知名院校情况24-29
  • 2.2.2 新兴实力院校情况29-31
  • 2.3 土木学科群建筑的现存问题31-36
  • 2.3.1 总体布局中对学科相关建筑关系考虑不足31-32
  • 2.3.2 建筑设计中对学科与建筑特殊性利用与认识不足32-34
  • 2.3.3 空间环境设计中对分层级交往空间的营造不足34-36
  • 3 土木学科群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设计原则36-48
  • 3.1 土木学科群建筑的特殊性36-38
  • 3.1.1 学科群中各学科建筑既独立又联系的特殊性36
  • 3.1.2 土木学科群建筑本体即是教学实体教具的特殊性36-37
  • 3.1.3 教学科研活动对建筑空间要求的特殊性37-38
  • 3.1.4 土木学科群建筑形象的学科表现特殊性38
  • 3.2 针对土木学科群建筑特殊性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思考38-44
  • 3.2.1 国外相关理论解读与实践案例38-41
  • 3.2.2 国内相关理论解读与实践案例41-44
  • 3.2.3 通过分析得出的几点启示44
  • 3.3 土木学科群建筑设计指导思想44-46
  • 3.3.1 系统观与整体思维44-45
  • 3.3.2 体用观45
  • 3.3.3 有机建筑理论45-46
  • 3.4 土木学科群建筑设计原则46-48
  • 3.4.1 注重系统整合的总体布局设计原则46
  • 3.4.2 注重学科特殊性的建筑设计原则46-47
  • 3.4.3 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的环境设计原则47-48
  • 4 系统整合的总图布局策略48-66
  • 4.1 校园总体布局中的土木学科群建筑48-55
  • 4.1.1 土木学科群建筑在校园中的定位48-50
  • 4.1.2 常见的学科群总体布局方式50-54
  • 4.1.3 各种布局方式对土木学科群建筑的适用性54-55
  • 4.2 明确的总图功能分区布局55-58
  • 4.2.1 土木学科群建筑功能分区的特殊性55-56
  • 4.2.2 周边环境对总图功能分区的影响56-57
  • 4.2.3 尊重学科特殊性的功能分区布局57-58
  • 4.3 有机的建筑群布局设计58-62
  • 4.3.1 尊重周边环境的建筑方位选择58
  • 4.3.2 尊重不同地形气候特点的建筑形态选择58-60
  • 4.3.3 有利于学科交叉融合的群建筑布局60-62
  • 4.4 便捷的内外交通组织62-64
  • 4.4.1 周边环境对交通组织的影响62
  • 4.4.2 以学生为本的人行流线组织62-63
  • 4.4.3 尊重土木学科特殊性的车行流线组织63-64
  • 4.5 小结64-66
  • 5 注重学科特点的建筑设计策略66-88
  • 5.1 土木学科建筑群对教学空间的特殊需求66-70
  • 5.1.1 建筑本体即是实体教具的特殊育人空间66-67
  • 5.1.2 绘图教室及专业实验室特殊教学空间67-68
  • 5.1.3 大型试验厅及配套实验用房68-70
  • 5.2 注重学科特殊性的学科综合楼建筑平面空间组合设计70-79
  • 5.2.1 基本空间类型及组合70-72
  • 5.2.2 既独立又联系的平面功能分区72-74
  • 5.2.3 建筑即是实体教具的特殊教学空间设计74-76
  • 5.2.4 便捷合理的交通空间组织76-78
  • 5.2.5 安全疏散策略78-79
  • 5.3 注重工艺与建筑结合的大型实验室建筑平面空间组合设计79-85
  • 5.3.1 大型实验室建筑空间类型及特点79-80
  • 5.3.2 明确的功能分区80-81
  • 5.3.3 便捷合理的交通空间组织81-82
  • 5.3.4 试验工艺与建筑结合的特殊设计82-85
  • 5.4 利于土木学科群性格表达的建筑形象塑造85-86
  • 5.4.1 学科群建筑对学科文化的表达85
  • 5.4.2 学科群建筑的个性表达85-86
  • 5.4.3 学科群建筑对校园文化的传承86
  • 5.5 小结86-88
  • 6 促进土木学科交往的内外空间环境营造策略88-104
  • 6.1 土木学科群建筑内外交往空间88-91
  • 6.1.1 土木学科群建筑对交往空间的需求88-89
  • 6.1.2 交往空间的营造原则89
  • 6.1.3 交往空间的层级划分89-91
  • 6.2 多层级交往空间环境营造91-96
  • 6.2.1 单一学科内部的交往空间营造91-93
  • 6.2.2 学科之间的交往空间营造93-95
  • 6.2.3 学科群与校园环境之间的交往空间营造95-96
  • 6.3 学科群建筑内部交往空间氛围营造手法96-100
  • 6.3.1 增强内部交往空间的层次性96-97
  • 6.3.2 增强空间的灵活性97-98
  • 6.3.3 增强公共交往空间的趣味性98-99
  • 6.3.4 增强过渡空间的渗透性99-100
  • 6.4 注重土木学科特点的外部交往空间氛围营造100-103
  • 6.4.1 土木学科群建筑外部交往空间特点100
  • 6.4.2 增强教学区与实验区空间的直接联系100-101
  • 6.4.3 增强实验区室外空间布置的合理性101-102
  • 6.4.4 增强学科群外部空间的展示性102-103
  • 6.5 小结103-104
  • 7 设计实践——重庆交通大学双福校区土木建筑学科群组团设计104-118
  • 7.1 项目概况104-106
  • 7.2 场地相关要素分析106-107
  • 7.3 系统整合的总图布局设计107-109
  • 7.4 注重学科特点的建筑设计109-113
  • 7.5 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的内外环境设计113-118
  • 8 结语与展望118-120
  • 致谢120-122
  • 参考文献122-124
  • 附录124-143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124-125
  • B. 项目图纸125-1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筱欣;关于组建国际贸易学科群的构想[J];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施居府;;关于高校学科群建设的思考[A];广西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广西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1985-1995)论文选集[C];1996年

2 雷勇;宋斌;程列凤;;学科群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 郭广生;加强高校学科群建设 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9年

2 朱东礼邋谭镜星;构建学科群课程体系 培养应用型人才[N];中国教育报;2008年

3 舒弥;“大文化”学科群统领 走“亲产业”之路[N];中国文化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余蓉 通讯员 邹敏;一个“林”字托起优势学科群[N];湖南日报;2014年

5 湖南省邵阳学院 朱东礼邋谭镜星;地方院校学科群更需文化滋养[N];光明日报;2008年

6 记者 江作苏 余彬;武大瞄准世界水平建设学科群[N];湖北日报;2002年

7 孙捷 姜玮;302医院 打造优势学科群推动创新发展[N];解放军报;2010年

8 记者 罗霞;云大增强实力建设优势学科群[N];云南日报;2009年

9 北京市教委副主任 郭广生 北京市教委供稿;整合高教资源 发挥学科优势 努力服务北京经济社会发展[N];北京日报;2009年

10 张华邋特约记者 马胜伟;理工大学新型学科群促战斗力加速生成[N];解放军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艺文;高校新校区土木学科群建筑设计策略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2 赵金剑;高校学科群建筑设计策略初探[D];重庆大学;2014年

3 刘滔;北京地区高校学科群建设及其管理机制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4 杨志秋;教师教育转型时期地方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群建设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高校新校区土木学科群建筑设计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80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080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6d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