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服饰与形象设计关系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3 09:24

  本文关键词:服饰与形象设计关系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人类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开始不断的追求美。“形象设计”就在人类追求美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产生了。“形象设计”是针对某个人进行全面的各个角度的设计,这是现代社会发展流行的必然趋势,也是完善社会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形象设计以审美为核心,综合了个人的性别、年龄、性格、体态、肤色和发型等相关因素,通过服饰的搭配、妆容造型及礼仪姿态等的完美结合,来展现出一个人在社会环境当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在社会群体中的特定地位和身份等。在形象设计中服饰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服饰对整体的形象风格和个性化的表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我认为优秀的服饰设计,可以体现出我们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通过适合的服饰造型、色彩和面料,能够充分给人以视觉和心理等方面的反映。服饰在形象设计中是表现效果最为显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色彩和风格构成了形象设计的设计语言,可以说是形象设计最有力的主体部分。深入研究服饰与形象设计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通过设计正确引导大众的形象审美,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形成系统的形象设计理念。本论文通过文献综述、实际调研、设计作品实证等方法,深入研究服饰与形象设计的关系。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阐明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现状和意义,阐明目前形象设计领域尚待研究的新问题,说明研究方法和步骤;第二部分阐述形象与形象设计,以及我国目前形象设计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对我国形象设计行业发展的未来展望;第三部分主要论述服饰的概念和服饰风格的种类,从而总结出服饰风格与当下中国服饰文化的关联;第四部分论证服饰与形象设计的关系,服饰是进行形象设计的必要条件,总结出服饰在形象设计中的几种设计方法;第五部分通过设计作品实例来论证服饰与形象设计的密切关系,强调形象设计中以人为本的现代服饰文化设计新理念。
【关键词】:形象设计 人物形象 服饰 设计语言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S976.4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1 绪论10-13
  • 1.1 研究背景10
  • 1.2 研究现状10-11
  • 1.3 研究意义11
  • 1.4 研究内容11-12
  • 1.5 研究方法和步骤12-13
  • 1.5.1 研究方法12
  • 1.5.2 研究步骤12-13
  • 2 形象设计概述13-24
  • 2.1 形象13-15
  • 2.2 形象设计概述15-24
  • 2.2.1 形象设计的概念16-17
  • 2.2.2 形象设计的起源和发展17-20
  • 2.2.3 形象设计的意义20-21
  • 2.2.4 分析形象设计的现状及存在问题21-23
  • 2.2.5 我国形象设计行业发展的未来展望23-24
  • 3 形象设计中服饰要素的概述24-36
  • 3.1 服饰的概念24-29
  • 3.1.1 服饰在第一印象中的作用24-25
  • 3.1.2 服饰所表现的个性化25-26
  • 3.1.3 服饰搭配的原则26-29
  • 3.2 服饰风格分类、服饰风格与当下服饰文化的关联29-33
  • 3.2.1 服饰风格分类29-33
  • 3.2.2 服饰风格与当下服饰文化的关联33
  • 3.3 服饰色彩33-36
  • 4 服饰与形象设计的密切关系36-50
  • 4.1 形象设计中的形态要素的运用36-40
  • 4.1.1 点在形象设计中的运用36-37
  • 4.1.2 线在形象设计中的运用37-38
  • 4.1.3 面在形象设计中的运用38-39
  • 4.1.4 体在形象设计中的运用39-40
  • 4.2 服饰对形象的重要性40-43
  • 4.2.1 服饰有助于建立威信41-42
  • 4.2.2 合理搭配服饰,可以提高自己的品味,彰显魅力,增强内在美42-43
  • 4.3 服饰设计是形象设计的重点43-44
  • 4.4 服饰对形象设计的影响44-46
  • 4.4.1 在形式上的影响44-45
  • 4.4.2 在思维方面的影响45-46
  • 4.5 服饰在个人形象设计中的设计方法46-50
  • 4.5.1 通过服饰加大形象设计的表现力46-47
  • 4.5.2 服饰在提高视觉比例上的运用47-48
  • 4.5.3 善用多种不同色彩的搭配48-50
  • 5 实例设计说明服饰在形象设计中的创新应用50-60
  • 5.1 设计灵感来源与素材50-52
  • 5.2 设计作品效果图分析52-53
  • 5.3 材料的选择及其二次设计53-56
  • 5.4 整体形象中妆面的设计56
  • 5.5 整体形象设计作品分析56-60
  • 结论60-61
  • 参考文献61-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62-63
  • 致谢6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峰;形象设计服务[J];农村新技术;1996年06期

2 倾城;;形象设计,离生活有多远?[J];医学美学美容;1998年04期

3 王朝侠,梁浩,唐琳;形象设计——现代产品设计之关键[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朱丹,杨殊;浅谈形象设计专业的建设与发展[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5 李传华;;浅谈人物形象设计[J];现代交际;2010年12期

6 蔡景红;;服饰在人物形象设计中的重要性[J];大舞台;2012年02期

7 蔡倩;;大学生个人形象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及影响研究[J];辽宁丝绸;2012年01期

8 ;广东企业导入形象设计战略[J];现代商贸工业;1993年08期

9 李艳;;浅谈形象设计中创造力的培养[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4年03期

10 ;揭示美发之秘密[J];国际服装动态;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启文;黄希庭;;形象设计的几点心理学思考[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2 于光远;;我也谈谈“地区形象设计与建设问题”[A];中国城市形象战略与城市文明建设研讨会参阅文集[C];1997年

3 张占仓;杨迅周;杨延哲;;市场经济与地区形象设计[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4 康柳硕;;略论人民币图案的人物形象设计[A];甘肃省钱币研究(1998-2003)年学术论文集[C];2003年

5 ;北京2008:全人类智慧成就的千年盛会——对第29届奥运会形象设计的主题、内涵和标准的建议报告[A];2004年中国太平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6 邓杨;袁犁;;历史小城镇形象设计探究[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琳;;“色彩诊断”在日常自我形象设计中的运用[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8 胡艳丽;;流行色在形象设计中的运用[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牛太祥;;对我国几个标志性建筑形象设计的一些看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陈金梅;;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色彩训练与教学——《人物形象设计风格配色》课例设计[A];纪念中国流行色协会成立三十周年:2012中国流行色协会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嘉年;形象设计的新世纪[N];安徽日报;2003年

2 记者 周萱;女皇文化陈列馆形象设计通过评审[N];广元日报;2010年

3 吴昊;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手段[N];中国旅游报;2003年

4 本报记者 赵文明;长沙“官员形象设计”公司生意淡[N];法制日报;2008年

5 巨睿;2分钟的世界[N];中国邮政报;2003年

6 记者 秦晖 通讯员 林启词;化妆第一课:把自己变成骷髅[N];广州日报;2006年

7 苏凡;都市文化消费多元化[N];亚太经济时报;2000年

8 苏凡;关注文化消费[N];经济消息报;2000年

9 苏凡;城市人文化消费多样化[N];山西日报;2000年

10 杨淳;让产品形象设计走向系统化[N];中国包装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楠;基于在微信平台中的品牌形象应用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2 陈歧秋;成都现代职业技术学校形象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3 郝培琳;非物质文化视角影响下城镇形象设计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4 李金英;“津韵”品牌形象设计应用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5 王琦惠;数字风格图形在个性化品牌形象中的设计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年

6 陈霜露;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人物形象设计专业教师队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7 何禹霏;羊绒服饰品牌形象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6年

8 周舟;儿童连线玩具“连想力”品牌形象设计[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9 刘艳;辽河旅游带旅游形象设计与传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10 魏梦姣;“老字号”品牌形象设计的创新模式探索[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服饰与形象设计关系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21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621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7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