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武夷山森林生态博物院景观规划设计

发布时间:2017-05-14 08:25

  本文关键词:武夷山森林生态博物院景观规划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武夷山森林生态博物院是武夷新区重要的建设项目,通过对森林生态博物院及周边环境的建设,以期实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解决环境保护与旅游度假间的关系。项目设计中融科普教育、森林科研、文化教育、旅游休闲为一体,突显福建特色,弘扬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自然与城市三者关系的和谐发展,使城市建设更加可持续化,改善旅游业,丰富生态多样性以及促进人的健康发展。项目规划设计,旨在达到利用项目基地绝佳的地理优势,在保护原有植被、山体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覆绿改造,将山体公园与周边城市绿地、崇阳溪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绿色生态系统的宏观目标;根据周边用地性质不同,确定不同的主题,达到近期服务于本地市民,远期服务于外地游客的中期目标;根据不同的主题设立,不同的活动类型,融入当地文化特色,以及自然资源优势,同时起到休闲娱乐、健身运动、科普教育、生态保护等作用。博物院以山体绿脉为载体,通过交错、渗透、联系的空间布局手段,使各景观空间得以延伸,意在打造科普科研、休闲观赏、休憩娱乐和养生于一体的综合性的山体景观空间。山水相依,景城融合,山城互动,打造新区城市名——构建博物院与城市相容相补,形成山城互动的发展格局。将项目地同样也规划为“一轴、两翼、六片”的空间格局。一轴:博物院西北方向与东南方向联结成一条主轴,联系园区中心各个主要景点;两翼:北翼景观以人文景观为主,南翼景观以生态景观为主,双翼相辅相成,体现人文景观和生态景观的完美结合。六片:根据功能划分,博物院主要由六大区域组成,分别为:主题展馆空间(谷)、中心景观空间(林)、休闲观赏空间(田)、山地观赏空间(山)、北入口过渡空间(路)、亲水游乐空间(水)。森林博物院的项目实践,让世人知道,保护与开发建设不是一对矛盾,开发的最高形式应该是保护,在保护的基础上,去实现开发,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同步完成,这需要很好的规划,坚持科学规划的原则,坚持协调发展的原则,实现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武夷山森林生态博物院 规划设计 开发 保护 可持续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8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第1章 绪论10-11
  • 1.1 研究目的10
  • 1.2 研究意义10
  • 1.3 研究背景10-11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案例研究与综述11-16
  • 2.1 国外对于森林生态博物院的研究现状11
  • 2.2 国内对于森林生态博物院的研究现状11-12
  • 2.3 国内外相关案例分析12-16
  • 2.3.1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森林博物馆12-13
  • 2.3.2 德国莱茵森林学校13-14
  • 2.3.3 浙江安吉生态博物馆14
  • 2.3.4 中国森林博物馆14-15
  • 2.3.5 哈尔滨森林博物馆15-16
  • 2.4 小结16
  • 第3章 博物院景观规划设计与森林生态的研究16-26
  • 3.1 研究的理论基础16-18
  • 3.1.1 森林生态系统学16-17
  • 3.1.2 城市生态美学17
  • 3.1.3 植物造景学17-18
  • 3.1.4 艺术美学18
  • 3.2 理论的研究18-26
  • 3.2.1 森林与生态的关系18-20
  • 3.2.2 博物院室外景观空间设计的研究20-22
  • 3.2.3 森林生态文化的理论研究22-24
  • 3.2.4 植物在森林生态博物院景观中的研究24-26
  • 3.2.5 森林生态博物院建筑形式的研究26
  • 第4章 武夷山森林生态博物院景观规划设计26-56
  • 4.1 武夷新区概述26-27
  • 4.2 武夷新区总体规划27
  • 4.3 兴田片区上位规划27-29
  • 4.3.1 兴田片区城市用地规划27-28
  • 4.3.2 兴田片区现状绿地系统28
  • 4.3.3 兴田片区城市道路规划28-29
  • 4.3.4 上位规划解读29
  • 4.4 项目概况29-30
  • 4.4.1 项目背景29-30
  • 4.4.2 项目目标30
  • 4.4.3 总体定位30
  • 4.5 场地认知30-36
  • 4.5.1 区位背景分析30-31
  • 4.5.2 周边现状分析31
  • 4.5.3 场地现状分析31-32
  • 4.5.4 场地SWOT分析32-35
  • 4.5.5 GIS地理信息分析35-36
  • 4.5.6 适宜性评价36
  • 4.6 规划设计36-39
  • 4.6.1 设计依据36-37
  • 4.6.2 设计原则37
  • 4.6.3 理念构成37-38
  • 4.6.4 构思解读38
  • 4.6.5 空间规划38-39
  • 4.6.6 结构规划39
  • 4.7 总体布局39-42
  • 4.7.1 总平面图39-40
  • 4.7.2 用地性质规划40-41
  • 4.7.3 道路系统分析41
  • 4.7.4 景观功能分析41-42
  • 4.7.5 景观交通分析42
  • 4.8 专项规划设计42-56
  • 4.8.1 景观分区规划42-50
  • 4.8.2 主体建筑设计意向50
  • 4.8.3 景观小品设计50-51
  • 4.8.4 竖向设计51
  • 4.8.5 种植设计51-55
  • 4.8.6 公共设施布局55
  • 4.8.7 照明设计55-56
  • 4.9 相关经济技术指标56
  • 第5章 项目思考与总结56-58
  • 参考文献58-60
  • 附录:设计图册60-92
  • 致谢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学斌;景观规划设计内容和方法[J];天津建设科技;2002年02期

2 尹书倩;试论景观规划设计在我国的发展趋向[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3 胡玎;刘悦来;;都市风景线 人性化的设计理念从何而来——从“参观”、“访问”到“参与”[J];园林;2004年09期

4 胡先祥;胡洋萍;李晋;;武汉虹顶家园(Ⅱ期)景观规划设计构思[J];湖北林业科技;2006年06期

5 朱利;陈飞平;路红艳;;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J];山西建筑;2007年05期

6 Antje Stokman;;景观规划设计: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J];中国勘察设计;2007年03期

7 陈贤;龚元圣;梁红;;精品小区景观规划设计的新理念[J];科技创新导报;2007年36期

8 李先军;;“第二届中德景观规划设计高层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举行[J];中国勘察设计;2007年12期

9 李兴;;创意博客 成为业主的360度设计管家——浙江沈家门滨港路景观规划设计有感[J];园林;2008年02期

10 罗慧敏;胡希军;;浅议基于体验的旅游度假区景观规划设计──以江西叫岩旅游度假区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福建林业科技;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琳yN;;游憩规划设计与景观规划设计的比较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风景园林规划)[C];2012年

2 谭萌佳;严力蛟;;论乡镇景观规划设计[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城市发展与建设[C];2004年

3 欧静;;草海湿地景观规划设计[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赵智聪;杨锐;;清华大学“景观规划设计”硕士研究生设计课程评述[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C];2006年

5 付军;;基于可持续性原则的城市滨河区景观规划设计[A];北京市“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论文集[C];2007年

6 刘锐;;当代高校校园景观规划设计的新趋势[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蔡烈海;;永清庭园景观规划设计与营造[A];武汉园林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朱琳yN;;低碳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理念、方法与实践——以江西新余市袁河两岸景观规划设计为例[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9 付军;马晓燕;;城市滨河地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探讨[A];抓住2008年奥运会机遇进一步提升北京城市园林绿化水平论文集[C];2005年

10 向超伟;;对广场景观规划设计方法与思路的基本认识[A];构建和谐社会的城乡规划——2005年全省城乡规划论文竞赛获奖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燕;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初探[N];中华建筑报;2008年

2 记者 崔楠 实习生 刘玉媛;国际景观规划设计大师请“蒙草”出国[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3 本报记者 时宜;景观规划设计,不仅仅为了美丽[N];中国建设报;2013年

4 记者 陈帆;花城新区核心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通过初审[N];攀枝花日报;2013年

5 记者杜静;加快推进滏阳河市区段景观规划设计[N];衡水日报;2009年

6 丁 峰;文化失语—— 中国景观规划设计面临的挑战[N];建筑时报;2005年

7 金陵;南京绿地公园近期规划敲定[N];中华建筑报;2007年

8 吴单华;规划设计界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N];建筑时报;2008年

9 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刘滨谊;现代景观设计三元素[N];中国花卉报;2005年

10 记者段文雅;滏阳河二期景观规划设计汇报会召开[N];衡水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栾峦;“共识型”景观规划设计的探讨[D];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3年

2 李清亚;城市滨河带状绿地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年

3 蒋林坤;黎里古镇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张晓琳;基于日照环境的沧州市御宇国际城景观规划设计[D];河北农业大学;2015年

5 胡际鼎;永州凤凰工业园亲水河滨河绿地景观规划设计[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6 程师师;敬老院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7 肖姗;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植物园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8 张美艳;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回归自然理念探析[D];南昌大学;2015年

9 马英;祁县“谷恋慢城”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山西大学;2015年

10 靳丽霞;垣曲县历山风景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齐鲁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武夷山森林生态博物院景观规划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46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646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8e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