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榆林市榆溪河滨河生态景观长廊规划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8 11:07

  本文关键词:榆林市榆溪河滨河生态景观长廊规划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榆林市处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不仅是中国陕西省的最北部,更是陕蒙晋能源的中心腹地。榆林市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蕴,淳朴的民风和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得榆林成为国家能源的重要后备基地。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时,将古城榆林列为了其中重要地区之一。然而,榆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绿地景观构架不够完整,因此榆林市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同时,加快榆林市榆溪河两岸生态治理及休闲环境空间建设势在必行,进行榆林市榆溪河滨河景观长廊规的规划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榆林市榆溪河滨河景观长廊为研究对象,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其规划与建设现状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并在理论和技术层面上深入探讨,总结了该项目的规划设计与建设思路及方法,得出了以下的结论:1.调查分析表明:榆溪河滨河生态景观长廊的发展存在的五个不足:(1)人文关怀在规划设计的时候体现较少,应当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舒适放心的行为空间,体现人性化的设计理念。(2)项目对丰富的榆林文化内涵挖掘较浅,应注重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水文化和园林文化的挖掘整理并加以应用。(3)榆溪河滨河区域的绿地树种结构不合理,要突出榆林沙地植物特色,应本地乡土树种为主。(4)综合排水系统安排不合理。应当合理化利用水资源的收集与排放优势,逐渐改变以往的粗放管理模式,创造雨水结合河水的滨河区域雨水管理模式。(5)滨河区域交通分流秩序较混乱。可以在拐角处设置醒目的交通标志,还可以尝试使用时间分隔和空间分隔的有效方法2.在理论和方法层面上,提出榆溪河滨河生态景观长廊的目标定位应符合省级生态型园林城市的要求。指导思想上,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把河道生态治理和生态景观廊道建设相结合,把榆溪河滨河两岸打造成生态宜人、功能强劲的滨河生态游憩绿带,提升榆林城市品位,完善榆林生态构架。榆溪河滨河生态景观长廊建设应遵循科学合理的设计规划原则。结合榆林的本土风俗文化和生态环境,突出榆林地域特质和特有的陕北风土人情,并坚持以人为本的景观规划理念,建设特色鲜明的靓丽滨河生态景观长廊,全面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社会服务功能,为榆林市居民的提供高品质生态休闲绿地空间。3.通过调查分析,提出榆溪河滨河生态景观长廊的合理规划布局为“一带、两点、三片区”,其基本结构应以绿色生态植被为本地,合理布置游憩空间和区域特色浓郁的游憩景观设施,整体空间宏观布局开和有序,景观层次感分明、色彩感丰富。整体结构中的空间层次和尺度要求基本适应城市滨河区域的要求和功能。
【关键词】:生态景观长廊 以人为本 滨河区域 文化景观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8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1-12
  • 1.1.1 研究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12-13
  • 1.2.1 国外研究概况12-13
  • 1.2.2 国内研究概况13
  • 1.3 研究方法13-14
  • 第二章 滨河生态景观长廊景观设计分析14-18
  • 2.1 城市滨河区域的元素14
  • 2.1.1 自然因素和历史文化元素14
  • 2.2 色彩元素14-15
  • 2.3 建筑元素15
  • 2.4 设施元素15
  • 2.5 植物元素15-17
  • 2.5.1 植物的色彩美16
  • 2.5.2 植物的形态美16
  • 2.5.3 植物的质感美16
  • 2.5.4 植物的意境美16-17
  • 2.6 生态学理论17-18
  • 第三章 滨河景观案例分析与研究18-24
  • 3.1 国外案例研究18-21
  • 3.2 国内案例研究21-24
  • 第四章 榆溪河滨河景观长廊项目项目地概况分析24-27
  • 4.1 项目地自然概况24-25
  • 4.1.1 地理位置24
  • 4.1.2 土地24
  • 4.1.3 气候24
  • 4.1.4 经济24
  • 4.1.5 文化资源24-25
  • 4.2 榆林市城市发展目标定位25-27
  • 4.2.1 能源新都25
  • 4.2.2 国家名城25
  • 4.2.3 植被建设25-27
  • 第五章 榆林市榆溪河滨河长廊分析研究27-33
  • 5.1 滨河生态建设的必要性27
  • 5.2 滨河生态建设的目标27-28
  • 5.2.1 建设宜居城市27
  • 5.2.2 提升城市品位和综合服务功能27-28
  • 5.2.3 强化以及完善生态环境建设28
  • 5.3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28
  • 5.4 建设理念28-29
  • 5.5 榆溪生态绿化长廊规划原则29
  • 5.5.1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9
  • 5.5.2 突出主体的原则29
  • 5.5.3 以人为本的原则29
  • 5.6 榆溪河滨河生态景观建设存在的问题29-30
  • 5.6.1 设计中缺乏人文关怀29
  • 5.6.2 对丰富的榆林文化内涵挖掘较浅29-30
  • 5.6.3 绿化成效低30
  • 5.6.4 综合排水系统安排不合理30
  • 5.6.5 滨河区域交通分流秩序较混乱30
  • 5.7 榆溪河滨河生态景观设计对策30-33
  • 5.7.1 采用人性化的设计30-31
  • 5.7.2 体现本地特色文化31
  • 5.7.3 因地制宜科学绿化31
  • 5.7.4 形成雨水综合系统31-32
  • 5.7.5 行车道步行道要合理规划32-33
  • 第六章 榆溪河滨河生态绿色长廊规划研究33-42
  • 6.1 项目区位33
  • 6.1.1.规划范围及结构33
  • 6.2 规划布局33-36
  • 6.2.1 一带33-34
  • 6.2.2 两点34
  • 6.2.3 三片区34-36
  • 6.3 重点项目公园游乐场36-39
  • 6.3.1 榆溪楼37-38
  • 6.3.2 以水系贯穿全园38
  • 6.3.3 公园雕塑38-39
  • 6.4 工程建设年限39-42
  • 6.4.1 榆溪河滨河绿地建设39
  • 6.4.2 榆溪生态绿化长廊园路建设39-40
  • 6.4.3 面积指标、经济指标40
  • 6.4.4 建设用地平衡表:40
  • 6.4.5 建设投资估算:40-42
  • 第七章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5
  • 致谢45-46
  • 作者简介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陶涛;张海涛;;因势利导,随类而赋形——峨眉山“儒释道”景观长廊设计[J];生态经济;2006年09期

2 吴迪;司绍珍;;松北江湾地区沿江绿色生态景观长廊规划[J];低温建筑技术;2009年08期

3 ;资讯快递[J];航空港;2008年02期

4 杨志雄;;海珠湿地一期南地块建设及其启示[J];广东园林;2014年01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占武、马占俊;门源 浩青公路两侧成生态景观长廊[N];祁连山报;2009年

2 黄瑾 记者  胡占富;群力堤将建成景观长廊[N];哈尔滨日报;2006年

3 记者 王力邋通讯员 廖源;农民不仅要种农产品还要种风景[N];杭州日报;2008年

4 记者 李军;我区谋划兴建文艺复兴景观长廊[N];宁夏日报;2010年

5 名宣 实习记者 李璐君;名山县“千米文化体育景观长廊”昨开园[N];雅安日报;2010年

6 记者 王大庆 通讯员 刘贵;张北投资1344万打造高速公路绿色景观长廊[N];张家口日报;2011年

7 记者 郝勤学;武山县宁远生态园景观长廊建成通行[N];天水日报;2012年

8 刘镇彬;我市将投3亿打造干道“景观长廊”[N];深圳特区报;2007年

9 袁超群;西临快速干道将现景观长廊[N];西安日报;2007年

10 记者 朱小娟;70公里绿色景观长廊贯通市区与南郊景区[N];乌鲁木齐晚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铀;榆林市榆溪河滨河生态景观长廊规划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榆林市榆溪河滨河生态景观长廊规划建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58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758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6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