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儿童可穿戴智能看护系统的设计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3 06:26

  本文关键词:儿童可穿戴智能看护系统的设计与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可穿戴产品的大量出现,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进入物联时代,许多儿童产品也加入到互联网的队伍中来。自2015年10月开放二胎政策,父母对于看护儿童的负担变重了,许多家长为了能够有效看护儿童,选择购买儿童可穿戴产品,而市面上大多数儿童可穿戴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没有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忽略了儿童阶段性成长过程中的认知意识和行为发展特点,也没有结合相应环境,想当然地将产品的各方面功能信息强加给儿童和家长。以至于产品出现功能冗杂、安全度低、产品与环境较难融入等问题,使得家长对于儿童的看护问题并没能有效解决,反而因为产品的设计疏漏和质量不过关在某些程度上增加了儿童出现意外事故的机率。文章是整合已有的儿童智能可穿戴设备和现有的“报警”系统环境,改良并设计出一套适合儿童使用也能使家长满意并且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儿童可穿戴智能看护系统。本课题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大概阐述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及目的以及本课题的创新点并结合国内外的可穿戴产品和儿童警报系统分析研究现状。第二部分对现有的可穿戴及儿童可穿戴产品调研分析提出儿童可穿戴产品存在的包括功能、材质、技术等问题和急需解决的诸如与环境相结合方面的问题。对儿童以及家长的调研以及场景代入等方法对直接用户“儿童”认知行为发展、动作行为发展以及性别认知发展及系统性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并对看护模式及看护问题进行界定。第三部分结合美国的儿童预警、警戒系统:“亚当警报”“安珀警戒”以及我国的“CCSER儿童失踪预警平台”对儿童与家长所在环境系统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对智能看护系统的构成要素、结构及内容进行分析,分对商场、超市、游乐场、医院等公共环境进行总结分析,以做出最适合儿童及家长使用方式及状态的设计。第四部分通过前面几部分的分析总结提出“儿童可穿戴智能看护系统”的设计原则,具体内容分别针对儿童、家长、环境系统展开,提出了针对儿童的智能可穿戴设备、针对家长的移动APP以及环境系统三者的设计要求和设计原则。第五部分即为儿童可穿戴看护系统的整体搭建,具体阐述了系统的构架及每个要素的相关信息和呈现效果,在可穿戴智能产品层面,结合现有儿童可穿戴产品的功能、技术、材质等要素,得出儿童偏爱的产品造型、色彩以及其他要素信息,对可穿戴产品的外观、材质及使用状态进行界定;在智能移动端层面,总结出产品关键的功能诉求和使用便捷性,设计出在环境系统中针对儿童走失后可第一时间查找儿童所在位置并通过预警平台发动周围人协助寻找儿童的移动端App。最后一部分作为总结与展望一方面对本课题研究内容出现的问题、不足及预期成果进行总结,另一方面对儿童可穿戴智能看护系统的后续发展与完善做出一定的展望。
【关键词】:儿童可穿戴 看护系统 系统性 环境系统 移动APP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P368.3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1.1 课题研究背景11-12
  • 1.1.1 儿童可穿戴设备的发展11-12
  • 1.1.2 走失及拐卖现象严重12
  • 1.1.3 智能看护防走失系统的迫切需要12
  • 1.2 研究内容及目的12-13
  • 1.2.1 研究内容12
  • 1.2.2 研究目的12-13
  • 1.2.3 研究意义13
  • 1.3 研究创新点13
  • 1.4 研究现状13-17
  • 1.4.1 国内研究现状13-14
  • 1.4.2 国外研究现状14-17
  • 1.5 研究方法及思路17-19
  • 第二章 儿童可穿戴智能产品与系统性研究相关理论19-31
  • 2.1 儿童可穿戴智能产品19-22
  • 2.1.1 儿童可穿戴产品概述19-20
  • 2.1.2 儿童可穿戴产品的定位技术20-21
  • 2.1.3 儿童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局限性21-22
  • 2.3 系统性设计22-24
  • 2.3.1 系统性设计定义22
  • 2.3.2 系统性设计原则22-23
  • 2.3.3 系统设计步骤23-24
  • 2.4 儿童认知心理学24-27
  • 2.4.1 儿童认知行为发展24-25
  • 2.4.2 儿童动作行为发展25
  • 2.4.3 儿童性别认知发展25-27
  • 2.5 儿童看护现状及看护问题界定27-31
  • 2.5.1 看护模式27-28
  • 2.5.2 看护问题的界定28-29
  • 2.5.3 智能看护防走失的必要性29-31
  • 第三章 儿童智能看护系统31-44
  • 3.1 儿童看护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内容31-35
  • 3.1.1 儿童失踪预警平台的组织架构与功能层级31-33
  • 3.1.2 “亚当警报”与“安珀警戒”的构成与内容33-34
  • 3.1.3 儿童看护系统要素及构成内容34-35
  • 3.2 儿童看护系统环境分析35-40
  • 3.2.1 环境系统构成要素35-36
  • 3.2.2 常见环境系统界定及分析36-40
  • 3.3 智能看护系统的结构与功能40-44
  • 3.3.1 系统功能40-42
  • 3.3.2 系统实施流程42-44
  • 第四章 儿童可穿戴智能看护系统的设计原则及要素44-55
  • 4.1 系统信息采集载体——儿童可穿戴设备44-50
  • 4.1.1 符合儿童成长发展需求44-46
  • 4.1.2 产品的安全性考虑46-48
  • 4.1.3 产品的趣味性设计48-50
  • 4.2 看护系统桥梁——移动APP的设计原则50-52
  • 4.2.1 移动APP的功能构架50-51
  • 4.2.2 用户体验层面51-52
  • 4.3 看护环境系统的设计原则52-55
  • 4.3.1 因地制宜利用环境52
  • 4.3.2 多次利用可循环52
  • 4.3.3 增加信任感和参与度52-55
  • 第五章 儿童可穿戴看护系统搭建与实现55-69
  • 5.1 系统构架组成55-58
  • 5.1.1 总体功能设计55-57
  • 5.1.2 系统构架流程图57-58
  • 5.2 系统设计方案58-69
  • 5.2.1 儿童可穿戴58-60
  • 5.2.2 父母移动端60-67
  • 5.2.3 环境信息平台67-69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9-71
  • 致谢71-73
  • 参考文献73-7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一宁;试论图书馆复印工作的人—机—环境系统[J];图书馆论坛;1993年02期

2 宫辉力;水资源-环境系统灰色加权模型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8年03期

3 许信旺;GIS支持下的安徽省环境系统经济损失类型图编制[J];池州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4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卫正;戴自祝;张希仲;;人-热环境系统的评价方法(综述)[A];第一届全国人—机—环境系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段咏新 广州市金山河园林环境工程公司 总经理 博士 陈生 广州博谷知识经济发展有限公司 常务副董事长 高工;社区环境系统策划与营造[N];信息时报;2000年

2 王秋蓉;中国南部沿海生物多样性管理项目再获支持[N];中国海洋报;2007年

3 中共中央党校“玉钢发展研究”课题组 段培君 执笔;环境系统的系统保护[N];中国环境报;2001年

4 中诚铭首席咨询师 史福祯;广灵:极具潜力的高端旅游区[N];中国县域经济报;2007年

5 罗兵;“巨蛋”永泊“不冻港”[N];中国质量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郑盛丰 庞革平 谢建伟;追寻城市升华的太阳[N];人民日报;2009年

7 刘普合;商业信息化的哲学思考[N];中国商报;2001年

8 记者 陈t,

本文编号:3870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3870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5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