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及保护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01:11

  本文关键词: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及保护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地质遗迹 评价 保护研究 常山国家地质公园


【摘要】:地质遗迹蕴含科学研究、美学鉴赏、科普教育、历史文化、旅游开发等多种价值,其中的地质地貌景观、典型地质剖面、典型地质构造、古生物景观、典型岩石矿物、水体景观以及环境地质遗迹景观等因其具有科学价值、美学价值与社会价值而成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内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地质遗迹是组成地质公园的基本要素,其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旅游开发价值等综合条件决定了地质公园的等级。本文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完善、补充,建立了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体系;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文献,以地质遗迹的特征为依据进行了定性评价;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建立了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定量评价体系,根据综合得分将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点分成国家级及以上、省级和县级三个等级,结果显示: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点达到国家级及以上标准的有5处,达到省级标准的地质遗迹点有11处,达到县级标准的地质遗迹点有14处。在地质遗迹评价基础上,本文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常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环境敏感度评价体系,为确定公园内的地质环境状况和地质遗迹的保护重点提供了依据。结果显示:常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环境属于较敏感,需要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保护方案。最后,本文根据地质遗迹评价和地质环境敏感度评价的结果,指出了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和利用方案,为常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设计了理念、方向和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质遗迹 评价 保护研究 常山国家地质公园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963;F592.7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14
  • 1.1 选题背景7-8
  • 1.1.1 地质遗迹概念7
  • 1.1.2 地质公园概念7
  • 1.1.3 地质环境敏感度7-8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8-11
  • 1.2.1 地质遗迹评价研究现状8-10
  • 1.2.2 地质环境敏感度研究现状10-11
  • 1.3 选题意义11-12
  •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12-14
  • 1.4.1 研究思路12
  • 1.4.2 研究方法12
  • 1.4.3 技术路线12-14
  • 2 常山国家地质公园主要的地质遗迹14-19
  • 2.1 研究区概况14-16
  • 2.1.1 地理位置14-15
  • 2.1.2 地貌15
  • 2.1.3 气候15
  • 2.1.4 水文15-16
  • 2.2 区域地质背景16-17
  • 2.3 地质遗迹的类型和分布17-19
  • 2.3.1 典型地质剖面类17
  • 2.3.2 典型地质现象及岩石矿物类17-18
  • 2.3.3 古生物景观类18
  • 2.3.4 地质地貌景观类18-19
  • 3 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19-36
  • 3.1 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定性评价19-27
  • 3.1.1 黄泥塘金钉子剖面19-20
  • 3.1.2 三衢山组标准剖面20-22
  • 3.1.3 里方山构造剖面22-23
  • 3.1.4 方解石脉23
  • 3.1.5 洞口古生物化石23-24
  • 3.1.6 天井石林岩溶凹地24-25
  • 3.1.7 城堡石林25
  • 3.1.8 紫藤峡谷25-26
  • 3.1.9 长风深切曲流河26-27
  • 3.2 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定量评价27-35
  • 3.2.1 评价指标和方法27-28
  • 3.2.2 层次分析法28-30
  • 3.2.3 计算评价层权重30-32
  • 3.2.4 划分评价等级32-35
  • 3.3 小结与讨论35-36
  • 4 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环境敏感度评价36-42
  • 4.1 研究指标体系的建立36
  • 4.2 模糊综合评判法36-38
  • 4.2.1 建立要素集37
  • 4.2.2 建立评判集37
  • 4.2.3 确定权重37
  • 4.2.4 建立隶属函数37-38
  • 4.3 权重与基准值38-40
  • 4.4 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40-42
  • 5 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及综合利用方案42-53
  • 5.1 地质遗迹的开发现状与存在的问题42-43
  • 5.2 地质遗迹的保护43-48
  • 5.2.1 保护措施43-44
  • 5.2.2 保护区划44-48
  • 5.3 地质遗迹的综合利用方案48-53
  • 5.3.1 发展理念48-49
  • 5.3.2 发展方向49-50
  • 5.3.3 综合利用方案50-53
  • 6 结论与展望53-55
  • 6.1 结论53-54
  • 6.1.1 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53
  • 6.1.2 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环境敏感度评价53
  • 6.1.3 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研究53-54
  • 6.2 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5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8-59
  • 致谢59-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亚峰;地质遗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地质;2005年02期

2 彭文范;;吉林省保护地质遗迹委员会成立并召开首次会议[J];吉林地质;1985年04期

3 邓霭松;地质遗迹的保护[J];中国地质;1991年04期

4 郭玉华,牛平山;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与管理[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5 左静;;陕西地质遗迹的保护现状研究[J];知识经济;2013年23期

6 王卓理;河南省地质遗迹及其旅游开发[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7 王长生;暂缓开发——地质遗迹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一个重要原则[J];四川地质学报;2005年03期

8 王艳萍;;地质遗迹的开发利用与绿色GDP的核算[J];西部资源;2005年06期

9 侯万荣;陈小五;黄志全;满来;张兴芝;;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合理开发[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6年05期

10 李文田;王义民;;河南省地质遗迹的分布特征及保护开发[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良富;;浙江省地质遗迹概况及保护研究[A];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2 陈良富;;浙江省地质遗迹资源概况及保护对策[A];徐霞客在浙江·续二——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艳萍;;地质遗迹的开发利用与绿色GDP核算[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钱丽苏;;地质遗迹类型划分的现实意义及理论探讨[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唐秀君;;地质遗迹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思考[A];资源·环境·和谐社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闵隆瑞;朱关祥;;浅谈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的研究与保护——以泥河湾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为例[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胡能勇;董和金;蔡让平;;湖南省地质遗迹类型及开发保护建议[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王同文;田明中;张顺智;吕朋菊;郑元;;泰山的地质遗迹类型及其科学价值[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廖继武;何俊国;李勇;;地质遗迹集中度及其应用[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陈安泽;卢云亭;杨颖瑜;陈兆棉;;保护五排河地质遗迹刻不容缓——五排河流域地质遗迹调查报告[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唐秀君;地质遗迹资源有偿使用是必然选择[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2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唐秀君;地质遗迹资源有偿使用是必然选择[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3 周晓丹 王旭雁;江苏建立地质遗迹信息库[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4 刘光生 张菲娜;广东评出世界级地质遗迹点5处[N];中国矿业报;2011年

5 记者 刘如春 通讯员 刘光生 张菲娜;广东地质遗迹家底摸清[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6 记者 谢必如 特约记者 白文起;重庆全面摸清地质遗迹家底[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7 曹晓娟 郭聪;我国地质遗迹调查迈入新阶段[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8 记者 项菲菲;我市探明4172处地质遗迹[N];重庆日报;2013年

9 许光辉;亡羊补牢 犹未晚矣[N];中国矿业报;2000年

10 丁海亮;巢湖地质遗迹亟待保护[N];中国矿业报;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淑云;基于GIS的北京市地质遗迹评价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柴新夏;灾害类地质遗迹的评价与保护[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任艳丽;沂蒙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类型及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4 卜鹏;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评价及保护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5 应艺;湖南省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利用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姜子朝;巢湖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调查及保护[D];合肥工业大学;2014年

7 吴际;四平山门中生代火山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周彩彩;吉林省地质遗迹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吉林大学;2014年

9 张妍;河北兴隆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及其综合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10 王艳红;内蒙古巴彦淖尔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类型及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本文编号:6699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6699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2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