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满族八角鼓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22:33

  本文关键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满族八角鼓调查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八角鼓 本体特征 保护 传承机制


【摘要】:清代康熙、乾隆年间,流传在北京的八角鼓随着八旗子弟的驻防,传入内蒙古呼和浩特,后来与呼和浩特地区的蒙、汉艺术相互交流、融合,发展出了独具特色的八角鼓艺术形式,呼市满族八角鼓。呼市满族八角鼓兴盛于清末民初,到抗战前依然流行于呼和浩特。它是内蒙古重要的文化遗产,也是呼和浩特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2008年满族八角鼓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受到保护。然而,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的不仅是表演者、政府和研究它的人,还需要与这种文化相关的所有人或物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才能使其生存和发展。这就需要建立有效、完善的文化传承机制,提供文化事业传承与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论文由引言、八角鼓的历史概况、内蒙古呼市满族八角鼓的艺术特色、内蒙古呼市满族八角鼓的传承机制等四部分组成。本文对呼市满族八角鼓的源流与文化背景、传承状态、艺术特征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和整理,在阐释呼市满族八角鼓的艺术特色的同时,通过分析八角鼓传承现状以及所面临的各种困境,提出八角鼓传承机制的一些新构想。第一章:“八角鼓的历史概况”,交代了呼市满族八角鼓的源流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通过对不同史料文献的研究,表明八角鼓的历史最早追述到明末清初,到康熙、乾隆年间传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章:“呼市满族八角鼓的艺术特色”笔者从民族音乐学角度出发,以新城区文化馆老朋友艺术团、内蒙古相声俱乐部、老艺人于奎善的后人为田野调查对象进行分析,又从曲牌、唱词、曲体结构、伴奏等方面来论述呼市满族八角鼓的艺术特征。第三章:“呼市满族八角鼓的传承机制”,是对八角鼓演变的阐释。笔者通过对比不同时代的八角鼓的功能、物质构成,从中总结并分析其中的原因。指出八角鼓的传承需要建立行之有效的传承机制,并给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八角鼓 本体特征 保护 传承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J826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2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8
  • 1. 选题缘由8
  • 2. 选题目的、必要性和意义8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8-9
  • (三) 研究存在的问题9-10
  • (四) 研究方法10-11
  • 1. 文献研究法10
  • 2. 比较分析法10
  • 3. 口述史研究法10
  • 4. 问卷调查法10
  • 5. 实地调查法10-11
  • (五) 研究的难点与创新点11-12
  • 1. 研究的难点11
  • 2. 研究的创新点11-12
  • 一、八角鼓的历史概况12-21
  • (一) 八角鼓的称谓及来源12-17
  • 1. 八角鼓称谓的含义12-13
  • 2. 八角鼓在历史上的发展13-17
  • (二) 内蒙古呼和浩特满族八角鼓概况17-21
  • 1. 呼市概况17-19
  • 2. 呼和浩特市满族八角鼓源流与文化背景19-21
  • 二、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满族八角鼓的艺术特色21-41
  • (一) 呼市满族八角鼓的个案研究21-29
  • 1. 呼市满族八角鼓的传承谱系21
  • 2. 新城区文化馆老朋友艺术团21-24
  • 3. 内蒙古相声俱乐部24-27
  • 4. 老艺人于奎善的后人27-29
  • (二)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满族八角鼓音乐特征29-41
  • 1. 呼市满族八角鼓的音乐风格29
  • 2. 呼市满族八角鼓的曲牌29-37
  • 3. 呼市满族八角鼓的演唱曲目37-39
  • 4. 呼市满族八角鼓的语言特征39-41
  • 三、内蒙古呼市满族八角鼓的传承机制41-51
  • (一) 传承机制的内涵41-42
  • 1. 机制的含义41
  • 2. 文化传承机制的内涵41-42
  • (二) 呼市满族八角鼓变迁中的传承机制42-47
  • 1. 呼市满族八角鼓表演功能的传承变迁43-44
  • 2. 呼市满族八角鼓物质结构的传承变迁44-46
  • 3. 呼市满族八角鼓传承机制存在的问题46-47
  • (三) 完善呼市满族八角鼓的传承机制47-51
  • 1. 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重视程度48
  • 2. 传承者自身的努力48
  • 3. 学校的传承与保护48-49
  • 4. 媒体的加入49-50
  • 5. 研究者的参与50-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4
  • 附录一 八角鼓问卷调查54-55
  • 附录二 图片55-58
  • 致谢58


本文编号:7276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7276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7a8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