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基于寄生模式的小型展览建筑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1 09:05

  本文关键词:基于寄生模式的小型展览建筑设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寄生模式 小型展览建筑 集约化 复合化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高品质生活的不断追求,展览建筑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以及提高大众艺术素养的殿堂形式,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如今,小型展览建筑以骤增的发展规模呈现在建筑师面前,已经超越了单纯以教育为主结合文化功能的自身特征,逐渐融入空间的创造。大型展览建筑作为城市名片,融合了复杂多样的社会功能,小型展览建筑则作为后备力量,弥补大型博览建筑的缺漏,着重小型展览建筑的“专”、“量”、“深”的特点。如今,分散独立的展览建筑不仅造成用地的割裂,还会形成很多无用的剩余空间,本文试图将“寄生模式”应用于小型展览建筑中,归纳总结出具有适应性的设计方法。探讨城市更新环境下,如何将小型展览建筑适应当代城市的变更,并保证自身更好地运营及发展。目前国内对于小型展览建筑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还具有较大的差距。一方面来自现有的国情以及艺术普及现状,另一方面则忽视了小型展览建筑的发展对于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本文的研究立足从现象看到本质,从理论到实践,再在实践中再次论证。通过对国内外的优秀案例分析,结合国内实际现状,将寄生模式方法进行分类、归纳解读,总结寄生模式使用过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旨在总结寄生建筑与寄主建筑或环境的关联设计,以及垂直寄生与水平寄生模式下小型展览建筑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寄生模式 小型展览建筑 集约化 复合化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4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绪论14-25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4-17
  • 1.1.1 研究背景14-16
  • 1.1.2 研究意义16-17
  • 1.2 研究对象及范围的界定17-18
  • 1.2.1 展览建筑的定义17-18
  • 1.2.2 研究范围的界定18
  • 1.3 小型展览建筑发展现状综述18-22
  • 1.3.1 小型展览建筑研究现状18-20
  • 1.3.2 小型展览建筑发展现状20-22
  • 1.4 研究方法22
  • 1.5 论文框架与内容22-24
  • 1.5.1 论文框架22-23
  • 1.5.2 研究内容23-24
  • 1.6 本章小结24-25
  • 第二章 寄生模式的概念生成与研究25-39
  • 2.1 寄生模式的概念生成25-27
  • 2.1.1 在生物学领域的概念25
  • 2.1.2 寄生模式的概念25-26
  • 2.1.3 寄生模式在建筑设计的既有应用26-27
  • 2.2 寄生模式相关理论研究27-30
  • 2.2.1 共生理论27-28
  • 2.2.2 复合化设计28
  • 2.2.3 异构概念28-29
  • 2.2.4 剩余空间理论29-30
  • 2.3 寄生模式应用于小型展览建筑的契机30-32
  • 2.3.1 信息时代文化传播的便捷性30
  • 2.3.2 观众行为的变化30-31
  • 2.3.3 体验式消费的转型31
  • 2.3.4 城市的集约化与复合化的需求31
  • 2.3.5 寄主建筑与寄主环境的价值研究31-32
  • 2.4 寄生模式小型展览建筑的案例选取与分类32-34
  • 2.5 小型展览建筑的寄生模式建构34-36
  • 2.5.1 寄生模式起因34
  • 2.5.2 寄生模式的条件34-35
  • 2.5.3 寄生模式的结果35-36
  • 2.6 寄生模式应用在展览建筑中的意义36-38
  • 2.6.1 为城市更新提供新的模式36
  • 2.6.2 资源高效利用36-37
  • 2.6.3 有利于展览建筑自身运营37-38
  • 2.7 本章小结38-39
  • 第三章 寄生模式下的小型展览建筑案例研究39-54
  • 3.1 时代美术馆39-44
  • 3.1.1 项目概况与背景39
  • 3.1.2 项目寄生模式解读39-43
  • 3.1.3 寄生模式构建43-44
  • 3.2 喜马拉雅美术馆44-48
  • 3.2.1 项目概况44-45
  • 3.2.2 寄生模式解读45-47
  • 3.2.3 寄生模式建构47-48
  • 3.3 森美术馆48-53
  • 3.3.1 项目概况48
  • 3.3.2 寄生模式解读48-51
  • 3.3.3 寄生模式构建51-53
  • 3.4 本章小结53-54
  • 第四章 寄生模式下小型展览建筑设计的原则与策略54-80
  • 4.1 寄生模式的设计原则54-55
  • 4.2 水平寄生模式下小型展览建筑设计方法55-59
  • 4.3 垂直寄生模式下小型展览建筑设计方法59-72
  • 4.3.1 垂直寄生模式分类59-63
  • 4.3.2 与城市空间接驳设计63-65
  • 4.3.3 多义空间设计65-67
  • 4.3.4 展厅布局设计67-69
  • 4.3.5 标识与导向设计69-70
  • 4.3.6 关联界面的设计70
  • 4.3.7 营造人文的城市空间70-72
  • 4.4 寄生模式关联空间设计方法72-79
  • 4.4.1 水平寄生关联空间设计方法72-73
  • 4.4.2 垂直寄生关联空间设计73-75
  • 4.4.3 其他寄生关联设计方法75-79
  • 4.5 本章小结79-80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80-83
  • 5.1 总结80
  • 5.2 寄生模式小型展览建筑存在的问题80-81
  • 5.2.1 忽视了寄生模式中关联设计的重要性80-81
  • 5.2.2 忽略了其他学科对寄生模式的影响81
  • 5.3 寄生模式小型展览建筑的展望81-82
  • 5.3.1 寄生在校园中的小型展览建筑的普及81
  • 5.3.2 依附地铁打造移动展览建筑81
  • 5.3.3 充分利用城市剩余空间81-82
  • 5.3.4 利用寄生模式增加附加价值82
  • 5.4 本章小结82-83
  • 结语83-84
  • 参考文献84-8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86-87
  • 致谢87-88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8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细川密克朗干法颗粒复合化装置[J];电源技术;2013年06期

2 胡斌,马英,吕元,武秀军;对我国体育场馆复合化使用现状的考察与反思[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9期

3 张平亮;;新型粒子复合化技术及其装置[J];合成橡胶工业;2007年04期

4 ;细川密克朗干法颗粒复合化装置[J];电源技术;2013年05期

5 洋剑汝;;日美之间“复合化、多元化”摩擦粗探[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综合版);1992年02期

6 张平亮;粒子复合化技术及其装置[J];化工装备技术;1998年03期

7 李世芬;曹鹏;丁晓博;;复合化汽车展销建筑设计研究——以安平汽车博览中心为例[J];华中建筑;2014年02期

8 李冷;操作条件及核心粒子大小对粉体粒子机械复合化过程的影响[J];粉体技术;1994年01期

9 胡斌,王冰冰,吕元;趋势与选择——复合型体育设施设计前期问题探讨[J];新建筑;2005年01期

10 齐靖;;复合化高校食堂建筑设计初探——中南大学新校区食堂设计[J];中外建筑;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红亚;;火车站站前中心区构成要素与国内外相关建设经验借鉴[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2 谭洪光;;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与展望[A];第十一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3 殷洁;;绿隔地区游憩资源价值评估与保护利用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风景园林规划)[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神州数码(中国)有限公司 高级副总裁 毛向前;渠道复合化是大势所趋[N];电脑商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罗兵;传统材料复合化创新是未来发展趋势[N];中国质量报;2013年

3 段建平;纤维和纺织品多元化与复合化发展趋势[N];中国纺织报;2002年

4 覃特;复合化带来的好处——边际效益[N];中国计算机报;2004年

5 王晓民;神州数码:复合化模式催生渠道品牌[N];电脑商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侯军;空调新品走向功能复合化[N];市场报;2006年

7 全兴芳;纺机技术发展呈现新趋势 [N];中国工业报;2004年

8 特约记者 闫俊荣;走在高浓度复合化的道路上[N];中国化工报;2010年

9 王志文;纺机技术开始迈向成熟[N];中华合作时报;2004年

10 苏珊;复眼管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N];经理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小欣;当代博物馆的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莹;基于寄生模式的小型展览建筑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卓然;商学院建筑复合化设计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3 刘建兵;老年养护建筑复合化设计研究[D];郑州大学;2014年

4 李舍;高校体育馆建筑功能复合化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4年

5 许伟荣;高校生活服务建筑的复合化设计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09年

6 孙振亚;高校建筑的复合化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7 张佳丽;铁路交通枢纽综合体功能复合与空间形态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8 王华峰;建筑竖直外围护结构功能复合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卜域;大学校园功能复合化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陈凡;信息化背景下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功能复合化设计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71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771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6f0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