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基于LED光源的反光和背光器件的探索与设计

发布时间:2017-09-05 07:29

  本文关键词:基于LED光源的反光和背光器件的探索与设计


  更多相关文章: 反光器 LED 车前灯 光学设计 色温调控 背光模组 平板灯


【摘要】:固体发光器件如LED或LD的使用,为传统的照明带来巨大变革,因此基于LED或LD为光源的应用,必然引起光学系统的重新设计,以适应光源的变化。近来,LED已经用于显示背光光源,和车前大灯光源,甚至,三色LD用于汽车大灯,这种固体LED或LD光源,具有光效高,无汞绿色,节能环保,寿命长,性能稳定等特点,大有完全取代现有的卤素或氙气灯,因此,LED或LD的使用必然会要求新的光学系统来适应其不同的发光角度、光效等特点。本论文主要针对基于LED的车前灯和基于LED显示的背光光源在反光器、均光元件和导光器件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首先,对LED车前照灯的技术现状做了总结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现状是即使是轻型摩托车,LED前照灯在技术要求方面距离产业标准还有一大段距离。目前也没有轻便摩托车LED光源前照灯配光设计的具体标准。对照轻便摩托车白炽丝光源前照灯配光性能和汽车用LED前照灯国家标准,开展了一款LED轻便摩托车前照灯的探索设计并在技术标准符合度方面作了分析。考虑到LED光源结构及光学特性,和传统光源的区别很大。而现有的配光系统无法直接使用LED光源,为了更有效的控制LED的出射光,需要重新设计配光系统。本方案针对反光器和配光透镜组合中的反光器(杯)进行了优化设计,新的反光器更好地利用了光能,提高了出光效率。方法上基于非成像光学边缘光线理论和目标照面的照明效果光线逆向方法,构建合适的数学模型,通过Matlab进行数值计算,求解得到反光器的配光临界点,在三维机械设计软件中构建出配光面及反光器模型,再利用光学仿真软件Tracepro对所设计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证明了以本设计方法的车前灯反光器,可实现远光、近光照明要求,光能利用率达到97%。在基于LED背光发展而来的LED平板灯是另一种LED照明的商业应用。LED平板灯具有高光效、节能、无眩光、光线均匀,可塑性强,以及结构和环境更和谐精致等特点,在构建和谐光环境以及营造非突兀的环境空间方面更加有优势。本文第二部分尝试设计了具有色温可调控的窄边距结构的超薄平板灯。背光模式上提出了新型对角斜光条光耦合设计,LED光条倾斜放置于导光板背面或嵌入式放置于导光板中。以4500K的白光LED为基础,通过电路控制红/绿/蓝光对白光LED进行补偿,得到显色性好的多组色温模式,实现了高显色指数下的从低色温到高色温的无极连续变化。斜条式背光设计,与现阶段的直下式和侧入式背光模式相比,减少了LED使用数、能耗、和散热投入。
【关键词】:反光器 LED 车前灯 光学设计 色温调控 背光模组 平板灯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923.3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一章 绪论12-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8
  • 1.2.1 车前灯研究现状14-17
  • 1.2.2 平板灯研究现状17-18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18-19
  • 第二章 LED技术与非成像光学19-28
  • 2.1 LED技术19-26
  • 2.1.1 LED结构及发光原理19
  • 2.1.2 LED技术的发展19-20
  • 2.1.3 LED的光学特性20-26
  • 2.2 非成像光学26-28
  • 第三章 轻便摩托车前照灯光学设计28-38
  • 3.1 引言28
  • 3.2 设计构思28-29
  • 3.3 配光要求29-30
  • 3.4 曲面算法30-37
  • 3.5 小结37-38
  • 第四章 色温可调窄边距平板灯研究设计38-57
  • 4.1 引言38-39
  • 4.2 LED混色研究39-50
  • 4.2.1 白光LED混色理论39
  • 4.2.2 光源显色性评价方法39-40
  • 4.2.3 LED混色实验40-41
  • 4.2.4 色温曲线拟合41-49
  • 4.2.5 显色指数评价49-50
  • 4.3 背光模组设计50-56
  • 4.3.1 建立背光模组模型51-55
  • 4.3.2 光学分析55-56
  • 4.4 小结56-57
  • 结论57-59
  • 参考文献59-63
  • 攻读硕士期间所获的成果63-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施克孝;;LED光源的颜色——LED知识(七)[J];演艺科技;2011年11期

2 陶梅;;LED光源相关专利简介[J];中国照明电器;2009年05期

3 何益壮;孙雪萌;李保军;田松林;牟达名;姚怡良;吴耀耀;;LED光源及灯具能效等级评定方法研究[J];中国照明电器;2011年09期

4 林怡;郝洛西;杨秀;;LED光源光谱能量分布对人行步道照明空间主观评价的影响研究[J];照明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5 周广郁;;在道路照明中全面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以LED光源替代传统光源”存在的问题[J];灯与照明;2013年04期

6 陈锦儒;杨森泉;;基于微机控制的LED光源控制系统设计[J];韶关学院学报;2014年08期

7 樊江;;迅速崛起的LED光源[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邓玉梅;;某酒店照明设计中LED光源能耗分析[J];建筑;2014年14期

9 田燕;;LED光源在皮肤医学中的应用[J];照明工程学报;2013年S1期

10 孙明生;;LED光源在路灯照明中的应用及展望[J];才智;2010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秦自_7;;从LED光源的兴起看见未来灯家具的契机[A];海峡两岸第十八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11年

2 李玲;路国光;代大山;李浩;阎西巧;;LED光源的应用发展及可靠性初探[A];中国电子学会可靠性分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选[C];2008年

3 余建华;许文钦;张琦;孔茹斌;陈日广;龚向东;吴国城;;LED光源的二次光学设计[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4 陈海军;;LED光源应用于道路照明的若干问题探讨[A];大功率LED路灯应用现状辩论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鹏;;LED光源在酒店照明设计的应用[A];2012(杭州)中国长三角照明科技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蔡明诚;;谈谈水景照明设计中的灯光文化与LED光源[A];海峡两岸第十二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05年

7 殷高方;张玉钧;王志刚;肖雪;金丹;赵南京;刘文清;;多波段LED光源藻类分类测量仪荧光测量电路设计[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光谱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8 陈超中;施晓红;杨樾;李为军;;探讨LED光源光效与LED灯具效能的本质[A];海峡两岸第十八届照明科技与营销研讨会专题报告暨论文集[C];2011年

9 周士康;王鹰华;程德诗;;LED光源的片状透镜设计方法[A];第十二届全国LED产业研讨与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10 曹欣欣;张婷;;LED光源对PCB油墨革命性的影响[A];2014第十五届中国辐射固化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彭飞;承接中科院“秘技” 福晶科技新型LED光源前景“光明”[N];上海证券报;2013年

2 胡延辉;广东省LED光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3 上海时代之光照明电器检测有限公司 施晓红 陈超中 李为军 王晔;谈谈LED灯具和LED光源的基本概念(下)[N];消费日报;2012年

4 韩明华邋记者 王怀;全省第一条LED光源路灯双流造[N];四川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张丹丹 通讯员 朱敏;LED光源:点亮益阳 点亮信心[N];益阳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AL-Zubaidi Ali Hassen Ali;柠檬汁、LED光源和PEG-8000对马铃薯植株生长与块茎形成的影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邱崧;基于LED光源的DLP投影系统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剑;基于LED光源的DLP微投影显示光学引擎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夏丽娜;一种LED光源的3D成像雷达系统的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肖爽;基于LED光源的家居照明产品情感化设计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4 杨娜;基于照明用LED光源的音频信号传输[D];大连工业大学;2015年

5 邹江涛;基于LabVIEW的LED光源植物生长环境测控系统的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6年

6 周锦业;基于LED光源的杉木组培快繁技术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7 王彬;微透镜阵列在LED光源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3年

8 吴真琦;基于LED光源的微型投影仪照明系统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9 邸秀茹;不同光谱能量分布的LED光源在植物组培中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10 鲍志聪;基于LED光源的自由曲面照明透镜的设计研究[D];清华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966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7966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6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