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环境艺术论文 >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工融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成果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7-09-05 20:36

  本文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工融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成果与思考


  更多相关文章: 学工融合 工作室 人才培养


【摘要】:创新并实施"学工融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学习项目与职业标准对接、学习场所与工作场所对接,构建"做中学""学中做"式"项目导向"课程体系、考核评价体系,建立满足"学工融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需要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打造"专兼结合、德艺双馨"的技艺型教学团队,提升专业和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
【作者单位】: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学工融合 工作室 人才培养
【基金】: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十二五”规划课题“‘学工融合的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阶段性成果(GG0396)
【分类号】:TU238-4;J50-4;G712
【正文快照】: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日益引起各界的关注。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既能掌握环境艺术设计基本技能,又能结合行业、企业实际开展设计活动,积极探索并实践了“学工融合工作室”人才培养改革。一、“学工融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特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铭杰;张晗;;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工融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2 童卫军;范怡瑜;;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运行模式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年11期

3 罗钢;;工作坊教学方法对高职综合实训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2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朝胜;;“三方共育、四层递进、五项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23期

2 闫晓萍;刘亚苹;刘淑静;;高职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J];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3 周金业;谢晓鸣;;工业园区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实践相关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48期

4 李彦芳;;职业教育产教依存度测量文献述评[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5 陈剑松;邱川弘;;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年01期

6 朱彦熙;王明娟;;基于建构主义的工作坊教学设计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19期

7 刘合群;王婷婷;;论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问题[J];职教论坛;2012年30期

8 赵瑞香;;关于职校《市场营销学》的教学改革[J];职教论坛;2013年08期

9 陈啸寅;;工学结合植物保护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年17期

10 刘大欣;;“学工融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外资;2013年1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禹;王来福;;基于工作坊的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2 张爱萍;郑晓芳;闵伸;;适应社会需求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6期

3 崔永华;张旭翔;;论职业教育的“跨界”属性[J];教育发展研究;2010年17期

4 马树超;范唯;郭扬;;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政策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1年21期

5 王鲁捷;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如何应对市场[J];中国改革;2001年12期

6 叶鉴铭;;校企共同体:企业主体学校主导——兼评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双主体”[J];中国高教研究;2011年03期

7 姜大源;;德国职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的战略决策——德国职业教育现代化与结构调整十大方略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30期

8 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与改革:经验与规律[J];职业技术教育;2011年19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见林;;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之我见[J];科技经济市场;2010年01期

2 魏毓洁;赵晓铭;;地方院校城市规划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建设教育;2009年03期

3 李云春;李敬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农业教育研究;2011年01期

4 许科;;第四层:光怪陆离的几何空间[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6年05期

5 黄一如;黄一如;黄一如;;在实践中深化教学和设计研究[J];建筑与文化;2009年07期

6 谢天;;大象无形 白马湖工作室的设计思考[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0年01期

7 景海萍;;高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0年18期

8 周永;;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创新建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建设教育;2010年Z6期

9 丁玉平;;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皖西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10 赵彦强;章曙光;赵彦敏;;建筑院校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安徽建筑;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学文;俞晓;;土木工程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贾明生;赖学江;;对建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王小岗;乐进发;邱战洪;;土木工程专业“三明治”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雷劲松;王月明;王汝恒;;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执业人才培养的思考[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杨绍辉;;浅谈“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发展趋势与人才培养[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京穗;;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谭平;王丽群;;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主导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8 李俊梅;刘叶;李炎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9 ;主题工作室(IDEA STUDIO)[A];中国名村名镇保护与旅游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10 杨建民;王广友;聂庆娟;范会敏;;强化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探索[A];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大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治永;设计工作室:不改产权也精彩[N];中国建设报;2007年

2 记者 马生泓;徐甜甜:每个建筑有自己独立的气质[N];中华建筑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王丽辉;西方看东方:洋设计师解读“因地制宜”[N];中华建筑报;2005年

4 浦娇;南京浦口区成立该区首个名校长工作室[N];江苏教育报;2009年

5 刘晓燕;荷兰:浮动房屋 成为未来居住新思路[N];中国技术市场报;2009年

6 谢芳;装饰企业高端市场抢占攻略[N];中华建筑报;2007年

7 马生泓;照明,,源自心灵[N];中华建筑报;2007年

8 屈桂林;深圳筑博启动“老板核裂变”[N];中华建筑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邱登科;刘家琨,用“低技策略”处理现实[N];民营经济报;2007年

10 金磊;探索建筑设计作品集出版的新范示[N];中国建设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中;高职建筑类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锡范;基于数值模拟的喷涂工作室热环境保障系统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3 高光远;SOHO-现代居家办公型住宅探索[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4 蒋旭;论“改造再利用”在旧工业建筑中的应用[D];四川大学;2007年

5 郭建刚;气压沉箱施工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动态数值模拟方法及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唐兴来;SOHO(居住、办公合用)建筑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7 侯方伟;中国LOFT现象的建筑学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8 范占军;建造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东南大学;2005年

9 杨琳;创意产业中的工业类建筑遗存更新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张哲;言·象·意[D];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08年



本文编号:8001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huanjingshejilunwen/8001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a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