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侯孝贤电影特点_《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0-24 13:48

  本文关键词:侯孝贤电影的美学风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太原理工大学》 2014年

侯孝贤电影的美学风格研究

王莉  

【摘要】:侯孝贤是台湾新电影的代表者,也是创作力最充沛、视野最深邃的电影大师,这位来自东方的电影巨人获得了相当多的西方电影殊荣,表明侯孝贤已然成为了西方电影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者。本文以侯孝贤电影的艺术风格为选题,试图系统地梳理和剖析侯孝贤电影所表达的美学特质。在详细阐述侯孝贤电影艺术风格特征的基础上,剖析了侯孝贤电影的美学特质。继而向上溯源,挖掘了侯孝贤电影具有美学特质的来源。最后,对侯孝贤电影艺术风格对中国电影的影响进行了总结。 表达侯孝贤电影特质的元素有很多,本文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四个元素从美学视角对侯孝贤电影美学特质进行了分析。首先,侯孝贤以“长镜头”表达了一种自然、淡定和空远的意境与特质,突出了“人与自然统一”的和谐美,《风柜来的人》就多以长镜头方式,使静态画面与动态人物间取得和谐的平衡状态,这些成果的取得深受沈从文的影响。然后,分析了侯孝贤以“空镜头”将一种东方人较为含蓄的美感置入电影中,展现出一种意犹未尽的情绪和感受,为观影者呈现了“实”与“虚”的诗意美,《悲情城市》中雾蒙蒙的山和雾蒙蒙的海既是电影;接着,以黑白灰色调和平时自然光为例分析了侯孝贤电影的影调,这就像中国古典山水画的“留白”,让侯孝贤电影充满着中国古典式浓浓的泼墨写意的韵味,散发出淡淡悠长的泼墨写意美;最后,以固定机位为聚焦点,透过“机位不动来表达心境的沉着”,论述了固定机位所展现和还原就正是现实生活真实的朴素美。 纵观侯孝贤电影,纪实是其一大特色,透过纪实向大众展示了台湾的发展历史,而对纪实画面人物的刻画也为观众呈现了朴素之美。而侯孝贤纪实美学无疑是通过镜头来展现的,为此,论文分析了侯孝贤如何通过镜头表达“自然写实”来追求创新与突破。 侯孝贤电影所表现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质不是凭空产生的,有其历史和内在的根源。首先,是受到东方传统文化的熏陶。侯孝贤作为一位熟知东方文化的电影人,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内省和凝练,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次,侯孝贤具有诗性气质与文化的客观表述能力。在他的电影里,文化是符号,更是手段,而内在根源在于他能够将光纤、声音等以诗性般的语言展现出来。再次,受巴赞纪实美学的深刻影响。由于深受巴赞纪实美学中“长镜头”和“景深镜头”的影响,侯孝贤电影以美学风格向观众展示了真实的客观世界,可谓巴赞美学的忠实践行者。 侯孝贤电影的成功不仅属于他个人,更对中国电影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集中表现为:运用“省略”手法为电影带来了一种缺陷美的叙事风格、为电影注入了丰富多彩的美、为电影带来历史和回忆的大气之美以及给电影带来一种发现人,发掘人性美的目的。 侯孝贤作为横贯中西的电影大师,其取得的巨大成就来源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省和深刻领悟,尤其是其电影中所展现的艺术风格,值得后人敬仰和学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90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黎胜,倪震;中国电影的叙事时间研究[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2 梁国伟;电影剪辑技术与电影的时空构造[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李明;林洁;;论电影的复调叙事结构[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牛宏宝;;时间意识与中国传统审美方式——与西方比较的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侯孝贤;;自述[J];当代电影;2006年05期

6 李道新;;为生而死与向死而生——对侯孝贤影片《童年往事》的一种读解[J];电影新作;2002年06期

7 蔡洪声;;侯孝贤·新电影·中国特质——与侯孝贤、朱天文的对话[J];电影艺术;1990年05期

8 戴锦华;本文的策略:电影叙事研究[J];电影艺术;1994年01期

9 谢柏梁,张金华;传统文化审美精神的再度回归[J];电影艺术;2003年04期

10 权绘锦;巴赫金的对话艺术思维及其意义[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金燕;唐雪莲;;中国画论,动画美学的“他山之石”——中国画论中的动画美学思想研究构想[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胡星亮;巴赞电影理论二题议[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3 周涛;论鲁迅小说中第一人称叙事的可靠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4 许兴星;金晶;;《苔丝》之读者反应批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5 张娅;;悬疑片中的叙事方式探微——从希区柯克的几部电影谈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6 于冬伟;王谦;;穆时英前后两期小说创作的内在联系与发展流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7 冀颖洁;;从明传奇《钵中莲》的多重视角设置来看明末百姓心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8 张海英;;家与国的故事 现实与梦想的传奇——浅析谢晋、李行影片中家国情结之异同[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2期

9 陈世烨;;浅谈动画的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10 许梓祎;;“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论当前的第一人称叙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黎风;沈仁平;;图像文化时代的电影诗学重设[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许留军;;武侠片的艺术设计[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陈昭霓;;视频媒体中的动态版式设计[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4)[C];2009年

4 赵林;;对在频道专业化背景下打造广播新闻强势品牌的几点思考[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5 李佩盈;;试探电影《海角七号》现象之于台湾[A];中国传媒大学第三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7 吴三军;;寻找失落的镜头感——论电视剧视听语言的失落与回归[A];中国传播论坛(2002)——中国电视剧传播[C];2002年

8 周宪;;视觉文化语境中的电影[A];全球化与中国影视的命运——首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1年

9 金丹元;;挑战好莱坞:对中国文化的不同想象及其缝合——关于第五、第六代导演之比较研究[A];中国与世界影视文化多样性的现实与前景——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第4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张振华;;改革开放使中国电影焕发异彩[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言统;故事歌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2 及云辉;全景画美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5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7 贺彩虹;笑的解码[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晶;跨越文字与影像的疆界[D];吉林大学;2011年

9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董凯;武舞传奇的意象世界[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秋利;《醒世姻缘传》中的女性形象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思童;从受众探析中国纪录片发展范式[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鼐;关于数字电影传播特征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湃;色彩艺术在影视动画中的应用[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桂晓;舒克申小说创作与其电影创作的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齐晓雨;J·希利斯·米勒的重复观解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刘彬;接受美学对语文教学影响的辩证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淑玲;从叙事学角度看译者在小说翻译中的角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吕文杰;海岩小说与影视的互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云舟;弗朗索瓦·若斯特谈——当代电影叙事学和电影符号学[J];当代电影;1989年03期

2 张凤铸;试论国产影片中长镜头的探索[J];当代电影;1989年06期

3 张亚彬 ,姜永环;纪录与影戏:电影观念上的差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与中国1949年以前现实主义电影比较[J];当代电影;1990年04期

4 陈晓云;中国电影叙事模式的转变[J];当代电影;1993年06期

5 郦苏元;中国早期电影的叙事模式[J];当代电影;1993年06期

6 虞吉;第二代码:“阐释学插叙短语”分析──经典文本第二代码阅读[J];当代电影;1994年03期

7 应雄;;《小城之春》与“东方电影”(上)[J];电影艺术;1993年01期

8 霍建起;《生活秀》艺术总结[J];电影艺术;2002年04期

9 陈浩全;朱海燕的雪域"天路"情结[J];青年记者;2005年05期

10 贝·迪克 ,华钧 ,齐洪;电影的叙事手段——戏剧化的序幕、倒叙、预叙和视点[J];世界电影;198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心侃;;论侯孝贤电影的长镜头运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袁灵秀;;试论跨文化语境下侯孝贤电影外来影响及其本土化研究[J];东南传播;2012年02期

3 闫鸿亚;;回归天生自在——侯孝贤专访[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1990年02期

4 郑廷鑫;;你到底要拍什么?——对话侯孝贤[J];南方人物周刊;2007年29期

5 娄军;小龙;;把那个事件解开,放到台面上! 专访侯孝贤[J];电影世界;2009年08期

6 候孝贤;;写实,是所有戏剧性的源头 《侯孝贤电影讲座》笔记[J];电影世界;2009年07期

7 葛春颖;;侯孝贤电影的诗意美学品格[J];青年文学家;2013年04期

8 李道新;;为生而死与向死而生——对侯孝贤影片《童年往事》的一种读解[J];电影新作;2002年06期

9 李彬;;《好男好女》:“素读”侯孝贤[J];电影新作;2002年06期

10 张治国;;侯孝贤电影概览[J];电影新作;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袁玉琴;;中西融通的电影学派管窥——侯孝贤电影的长镜头风格与意境创造[A];冲突·和谐:全球化与亚洲影视——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2年

2 黄文杰;;三个萦绕不去的梦(摘要)——从《最好的时光》管窥侯孝贤创作旨趣[A];求异与趋同——中国影视文化主体性追求与现代性建构: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五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红灵;[N];光明日报;2012年

2 饶曙光;[N];人民日报;2012年

3 韩猛;[N];中国图书商报;2007年

4 记者 朱华颖 裴闯;[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杜思梦;[N];中国电影报;2009年

6 陈键兴 陈斌华;[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7 本报记者 韩业庭;[N];光明日报;2012年

8 孟黎;[N];金融时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李博;[N];中国艺术报;2012年

10 李云路 赵新兵;[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治国;侯孝贤电影的叙事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2 倪子入;时间之流与存在之思—侯孝贤电影的审美意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3 赵倩琳;侯孝贤电影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金淑兮;论侯孝贤电影的诗性气质[D];浙江大学;2008年

5 田立慧;侯孝贤电影叙事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王莉;侯孝贤电影的美学风格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7 熊晓霜;侯孝贤电影的文化记录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8 胡楚城;论侯孝贤电影中关于台湾身份认同的探索[D];暨南大学;2006年

9 温秀华;坚守和突破之间[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10 蔡潇;再植存在——论侯孝贤电影的日常场景建构及其精神渊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侯孝贤电影的美学风格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16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1516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5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