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美学论文 >

宋代美学的整体特征_《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12-22 19:31

  本文关键词: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08年

论冰心儿童文学创作的美学特征

张辉  

【摘要】: 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思想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作为一位儿童文学家,冰心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儿童文学作品,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都对当时的儿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选材、立意和独特的表达形式交织成一篇篇具有现代美学特征的乐章。冰心这些优美的儿童文学作品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经典之作,对中国儿童文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论文从美学的角度入手,对冰心的儿童文学创作进行了探讨。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具有丰富的内涵,分析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内涵美,我们看到其中所蕴含的理性美与人情美,体现在把儿童文学的教育教化引导的作用和提升儿童的情感精神境界很好地结合起来,关怀儿童的成长,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打好根基,让儿童更自主地构建自身品德系统,塑造健全的人格。冰心儿童文学创作的理性和人情的有机融合体现在关心儿童,反映社会问题,培养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培养儿童积极的人生态度。儿童世界之所以不同于成人世界,在于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以一颗朴质天真的童心去感知世界,用儿童独特的眼光来观察社会。在冰心的儿童文学作品中表现了儿童天真稚拙的童心美。“爱”是冰心生命哲学的核心,“爱”弥漫在她作品的字里行间。生命是博爱的又是和谐的。在冰心的这些儿童文学作品中,冰心描写了这种人与自然生命的和谐。冰心笔下的人与自然宇宙的关系,不仅仅是人对自然的讴歌和赞美,而且是进一步超越了主客体关系与自然融合在一起,是“天人合一”的和谐,作者个体内的生命律动与自然宇宙生命的律动同拍共鸣。 在冰心儿童文学创作的艺术形式上,也有她独具特色的美。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的诗性美体现在她的儿童文学作品中温柔的语调,包含情思的语言。冰心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比较深厚的修养,在创作中能合理的吸取和溶化某些文言词汇和句式,精心地推敲和锤炼,变成自己典雅美的语言。冰心的儿童文学创作语言也极富音乐性,处处流淌着音乐的美。在叙述方式上,冰心运用了告白的叙述方式和儿童的叙述视角。 冰心儿童文学作品具有深厚的文化蕴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当代儿童文学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I207.8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
  • 一、中国儿童文学的诞生与冰心的儿童文学创作9-13
  • 二、冰心儿童文学创作的内涵美13-30
  • (一) 理性美与人情美14-18
  • (二) 天真稚拙的童心美18-23
  • (三) 博爱和谐的生命美23-30
  • 三、冰心儿童文学创作的艺术美30-40
  • (一) 语言美30-34
  • (二) 叙述美34-40
  • 四、冰心儿童文学创作的当代意义与价值40-44
  • 结语44-45
  • 参考文献45-46
  • 致谢46
  •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翟应增;李敏;万薇薇;;冰心儿童文学研究的趋向[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章全;论圣野儿童诗的语言艺术特色[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建江;周作人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理论贡献[J];东北师大学报;1994年02期

    2 杨昌江;论“冰心精神”[J];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3 边霞;论儿童文化的基本特征[J];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4 丹娅,晓燕;冰心“母爱形象”之探[J];中国文化研究;2000年03期

    5 张毅;现代新儒家生命美学引论[J];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建章;论《聊斋志异》“弄假成真”的艺术技巧[J];蒲松龄研究;2003年04期

    2 邹宗良;;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聊斋志异·娇娜》篇创作心态探析[J];蒲松龄研究;2008年01期

    3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4 何敏怡;;试论《聊斋志异》的儿童情趣[J];蒲松龄研究;2011年02期

    5 王军明;;《凤阳士人》情爱模式的叙事伦理学诠释[J];蒲松龄研究;2011年04期

    6 孙慧;;安贝托·艾柯的小说叙事策略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7 孙斐娟;;论十七年诗歌的文学史书写[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8 李光辉;;沈从文女性崇拜的心理探微[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商原李刚;自然主义政治文化[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10 李华华;;从“道”的演变看三教融合[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珍;;《远山淡影》中的不可靠叙述与读者解读[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蒋红艳;徐晓杰;;修辞性叙事理论框架中交流模式研究[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高艳萍;;透入物的深处——巴什拉物质想象理论释析[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4 章罗生;;新世纪如何“重写文学史”——从《中国现代文学史1917—2000》谈起[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7.6)[C];2007年

    5 陈德安;米靖;;老子教育思想新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6 侯会明;;如何全面评价老子的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宗先鸿;;《爱弥儿》的传入及对中国近现代作家的影响[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较研究(含比较教育等)[C];2009年

    8 唐晓岚;季建乐;赵玮;;老子哲学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思路的启示——以江苏省金坛市上汤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9 孙素茶;;喜剧形式下的悲剧内涵——解读马克·吐温的《苦行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何华珍;;“退婴”探源[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红;乔治·艾略特小说的心理描写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赛力克布力;论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吕敏宏;手中放飞的风筝[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长中;文学文本基本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波;“第三代”诗歌论[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佳;黑泽明作品的美学特质及其对当代中国电影的启示[D];南开大学;2010年

    9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红红;庄子思想与魏晋时期中国文艺的自觉[D];暨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二玲;图画故事书翻译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3 王平;方干及其诗歌论稿[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关学锐;《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高世江;论两汉士人风貌及文学精神的嬗变[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汪洵;萧红小说的感伤品格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8 蔡雯;目的论下的儿童文学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崔鲮丽;中国古典诗词时间审美感悟的三种境界[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颖;冰心与叶圣陶早期小说中的儿童形象[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王泉根;;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约翰·斯蒂芬斯;史菡菡;高峰;梁冰;;从伊甸园到乡村:论儿童文学中的自然观[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4 吕进;诗家语:一种特殊的言说方式[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5 王富仁;把儿童世界还给儿童[J];读书;2001年06期

    6 胡峰;;口语入诗的艰难之旅——对现代诗歌语言特征的一种考察[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闵军;沈茜;;论冰心早期儿童散文的抒情性——读《寄小读者》[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8 姚锡远;现代汉语叹词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9 胡瑞香;童心未泯的护花使者——叶圣陶、冰心、丰子恺儿童文学叙事模式比照[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10 翟瑞青;儿童,冰心心中的一片绿洲——兼论冰心的儿童教育观[J];济南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矗;对话诗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何雪;于坚诗歌的语言策略[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2 梁詠琪;杨唤的儿童诗[D];暨南大学;2006年

    3 王立华;论儿童的诗性智慧[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吴建荔;张天翼儿童文学创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5 于兴华;新时期儿童文学观的美育意义[D];西南大学;2008年

    6 罗梅花;儿童本位视角下的中国当代儿童诗歌[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魏莹;论钱万成的诗歌创作[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吴校华;现代汉语拟声词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虹;;浅谈冰心作品对儿童教育的启示[J];文学教育(中);2011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正林;中国现代文学与基督教文化[J];文学评论;1999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云华;赵卫华;;儿童文学视角下佤族动物故事的美学特征解读[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2 毛琳;;让孩子们感受冰心——介绍《冰心儿童文学作品选》[J];当代图书馆;2000年03期

    3 沈光明;;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心《寄小读者》新论[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4 王列娟;;留给世界的童心——浅谈冰心小诗的美学特征[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5 梁敏儿;;儿童文学的母爱想象[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7期

    6 王泉根;;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封艳梅;;《先知》译文的美学特征[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8 赵奎生;;冰心与对联[J];民主;1999年07期

    9 叶子;;海内外知名作家“牵手”浙少社 “冰心诞辰110周年·国际华文儿童文学研讨会”召开[J];出版参考;2010年36期

    10 葛翠琳;;与冰心月下漫谈[J];文学教育(下);2009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风;;东南亚华文儿童文学在蓬勃兴起[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2)[C];1999年

    2 王学富;;冰心与基督教——析冰心“爱的哲学”的建立[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3 曹晋杰;;试论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儿童文学[A];铁流6:新四军文化工作专辑——新四军文化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韦宏;;儿童文学对小学语文教育的作用与影响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邹敏;;《儿童文学名著导读》自学考试教材建设之探讨[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6 杨红莉;;论河北儿童文学的审美品质及现代建构[A];创新·发展·和谐——河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8年

    7 秦文君;;中国儿童文学三十年[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8 韩进;;百年中国儿童文学[A];安徽文学论文集(第2集)[C];2004年

    9 顾鹤冲;;论书法艺术的美学特征[A];春华秋实——江苏省美学学会(1981—2001)纪念文集[C];2001年

    10 董恒波;;辽海讲坛第八讲 揭开儿童文学写作的奥秘[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4——辽海讲坛·第二辑(文学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节市燕子口中心校 简训艳;[N];毕节日报;2010年

    2 孙江南;[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5年

    3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平静;[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6年

    4 孙建江;[N];文学报;2010年

    5 韩浩月;[N];深圳商报;2010年

    6 记者 钟华生;[N];深圳商报;2009年

    7 李东华;[N];文艺报;2009年

    8 谭旭东;[N];中国教育报;2010年

    9 王珍 韩静慧 (本报记者 王珍);[N];中国民族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李丽;[N];长春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倩;大众传媒语境下儿童文学传播障碍归因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李学斌;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梅;另一种现代性诉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晶;从文学经典到数码影像[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靖夏;论以儿童文学为根基的儿童戏剧教育[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大军;儿童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与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歌;竞技跳水美学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8 李海英;朝鲜民族稻草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9 孙悦;动物小说——人类的绿色凝思[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10 永花;伪满时期的蒙古族儿童文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辉;论冰心儿童文学创作的美学特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8年

    2 赵晓红;《小说月报》(1921-1931)翻译儿童文学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王景;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D];安徽大学;2010年

    4 张梦煦;新时期女作家创作的儿童文学少女题材小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梦雪;想象儿童[D];河南大学;2010年

    6 吴芳芳;《小朋友》1922-1937[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谭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刘桂云;从多元系统理论的角度解读我国五四以来儿童文学的译介[D];山东大学;2010年

    9 郭磊;用“艺术心”养护童年[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10 韩清华;儿童的画像[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论儿童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237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meixuelunwen/2237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d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